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按照预设目标和程序,在规定时空里进行的对话活动,它要求师生进行多种视界的互动交往,共同拓展文本视界,挖掘其潜在意义和价值,丰富作品内涵。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原则
从阅读材料角度看,应该注意趣味性和有用性。趣味性和有用性,是相互依赖或相互转化的。阅读过程中,人们也许先是因为内容有用而读,之后发现兴趣,于是爱不释手。还可能因内容有趣而阅读,随后发现有用,于是进一步深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趣味性强、对学生有用的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有用性原则首先是相对于教材提出的,我们需要把教材作为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阅读对象,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绝对化、唯一化地把教材作为“例子”理解,会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狭隘和贫瘠。
大量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经验告诉我们,教材是“例子”,但又不仅仅是“例子”。语文能力的形成,当然需要“理性”的参与,但是对语言材料的品味,对文学美的感悟,必须是建立在大量语言材料积累上的“感悟”的融入。“例子”的极大丰富是提高语文水平,形成语文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对阅读“量”的要求,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当然,我所说的“量”,不只是数量,更是质量——优秀的、经典的、时尚的、通俗的读物。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增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尝试指导学生参与选编阅读素材。这样,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而且有利于刺激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社会,每天成百上千的报纸杂志和图书资料,新事物的出现推动了词汇量的飞速增加,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日新月异的语文阅读世界。我们应该将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阅读材料引入课堂。
二、阅读者主体性和情感性原则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者即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也是阅读任务的承担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弊端,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这无疑是课改走向成功的一个表现,但是教师们往往单纯地认为不断抽出“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或者是自我启发,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则教学进入了可怕的误区。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和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学生没有一点个人的创见,教师也不允许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学生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充当教师所设计程序的操作者和教师见解的复述者。学生真正的“主体性”是远远谈不上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存在,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最具灵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也只有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发挥出无穷的能量。
三、阅读教学者创新性原则
1.阅读教学者思想的创新
阅读教学者即教师,教师思想素质能够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思想素质。一个思想陈旧、观念保守、心灵闭塞的语文教师很难再阅读教学中提出新颖和独特的观点,也很难驾驭和解决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刁钻古怪”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开放思维会受到压制,最后“凋谢”。教师想要摆脱这样的窘境,必须拥有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李镇西语)。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任何一篇教材,教师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思想,在与学生思想激烈的碰撞下,深层次的理解教材。
2.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重视阅读训练中技巧性的东西,满足于概括主题、归纳段意、分析特色等,这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仅仅做到了进入文本和接近作者,并未结合自身的经验,材料信息难以与已有的感性体验对接,意义的建构即便很充分,对学生来说只是文本的、外在的、他人的,而非生活的、内在的和自我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生用眼睛读、用耳朵读、用心读……在读中感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
3.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实际情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网上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利用教学录像、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阅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总之,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乐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愿读;注意创造性使用教材,让阅读课堂更加活跃。这样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丰富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一、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原则
从阅读材料角度看,应该注意趣味性和有用性。趣味性和有用性,是相互依赖或相互转化的。阅读过程中,人们也许先是因为内容有用而读,之后发现兴趣,于是爱不释手。还可能因内容有趣而阅读,随后发现有用,于是进一步深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趣味性强、对学生有用的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有用性原则首先是相对于教材提出的,我们需要把教材作为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阅读对象,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绝对化、唯一化地把教材作为“例子”理解,会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狭隘和贫瘠。
大量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经验告诉我们,教材是“例子”,但又不仅仅是“例子”。语文能力的形成,当然需要“理性”的参与,但是对语言材料的品味,对文学美的感悟,必须是建立在大量语言材料积累上的“感悟”的融入。“例子”的极大丰富是提高语文水平,形成语文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对阅读“量”的要求,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当然,我所说的“量”,不只是数量,更是质量——优秀的、经典的、时尚的、通俗的读物。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增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尝试指导学生参与选编阅读素材。这样,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而且有利于刺激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社会,每天成百上千的报纸杂志和图书资料,新事物的出现推动了词汇量的飞速增加,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日新月异的语文阅读世界。我们应该将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阅读材料引入课堂。
二、阅读者主体性和情感性原则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者即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也是阅读任务的承担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弊端,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这无疑是课改走向成功的一个表现,但是教师们往往单纯地认为不断抽出“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或者是自我启发,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则教学进入了可怕的误区。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和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学生没有一点个人的创见,教师也不允许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学生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充当教师所设计程序的操作者和教师见解的复述者。学生真正的“主体性”是远远谈不上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存在,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最具灵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也只有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发挥出无穷的能量。
三、阅读教学者创新性原则
1.阅读教学者思想的创新
阅读教学者即教师,教师思想素质能够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思想素质。一个思想陈旧、观念保守、心灵闭塞的语文教师很难再阅读教学中提出新颖和独特的观点,也很难驾驭和解决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刁钻古怪”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开放思维会受到压制,最后“凋谢”。教师想要摆脱这样的窘境,必须拥有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李镇西语)。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任何一篇教材,教师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思想,在与学生思想激烈的碰撞下,深层次的理解教材。
2.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重视阅读训练中技巧性的东西,满足于概括主题、归纳段意、分析特色等,这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仅仅做到了进入文本和接近作者,并未结合自身的经验,材料信息难以与已有的感性体验对接,意义的建构即便很充分,对学生来说只是文本的、外在的、他人的,而非生活的、内在的和自我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生用眼睛读、用耳朵读、用心读……在读中感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
3.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实际情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网上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利用教学录像、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阅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总之,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乐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愿读;注意创造性使用教材,让阅读课堂更加活跃。这样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丰富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