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小说太有名了,而有名,往往是阅读最大的阻碍。我老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一个推销员变成了甲壳虫嘛,但通读一遍,还是最近的事。
据说,解读的钥匙在于“异化”。好端端的一个人,因为社会、家庭或者工业文明的冷漠,异化为昆虫。这个解读让人,让人类很舒适,也不乏警示意义。挺好。就是让人有点来气。近年来我很少生气了。
即便格里格尔成了“老屎壳郎”,也比绝大多数人更像人。没变形之前,他勤勤恳恳,上班帮父亲还债,五年内没迟过一次到,工作上也比其他同事更为上心。对家庭,称得上是无私奉献,他体恤每一个人,平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家人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变形之后,他也毫无怨尤,只恨没有能力再为这个家付出,只能眼睁睁看着老父老母还有未成年的妹妹外出打工,受他所受的苦。他恨那些租客,一点也不懂欣赏妹妹的琴声,全世界都不懂,只有他能够。为此,他要再努力一把,送妹妹到音乐学院深造。我想,格里格尔也知道妹妹的小提琴拉得并不是那么好,但因为是家里人,作为家里人,他有责任发现她身上哪怕一丢丢闪光点,鼓励她,成全她,如果他不在乎,就没有人在乎了。从饮食习惯,到生活习性,他越来越像一只虫子,但自始至终,被认为只有人才具备的微妙感情,一直没有离他而去。即便他知道,家里人出于生活,已经不能够再把他当成哥哥、儿子,他也没有感到哀伤、愤怒,他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妹妹也很理解他:如果他是格里格尔,就会主动离家出走。但它爬不动了,父亲砸在身体里的苹果在腐烂,虫子或格里格尔正在发炎。那只虫子死了,但被认为惟有人才具备的高贵力量,它仍然不陌生。在白天即将来临之前,它快要死了,却一点儿也不在乎身体的痛楚,对死亡的到来也毫不畏惧,它只是挂念家人,想着以后该怎么办,对他们充满“感激之情与深深的爱”。作为格里格尔,它何尝不知道家人的恻隐与不忍,他们明明知道虫子就是格里格尔,却也只能把它当成虫子来看待,即便妹妹不作决断,它也知道自己必须走或者死。他深深的爱,我们是知道的,但他的感激,我还要好好想一想。作为一个已经活得相当冷静的老男人,我竟然从工位上跑到洗手间掩面痛哭。这也是好多年没发生的事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异化”了,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屎壳郎?而那些作恶多端的家伙,却活得比一般人还要像人?这是个老问题了,老到上帝和阎王也一直保持沉默。
人变成虫子,这不是虚构。在一等一的作家那里,不存在虚构这样的事。这篇小说,是卡夫卡的命运书。每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这么一个作品。事实上,卡夫卡就是一个格里格尔那样的好人。关于这个人是不是好人,前女友、老婆的看法,比同事、朋友、父母、孩子的意见更为重要。前一阵,李国庆和俞渝互撕,周扬青讲述罗志祥的时间管理,我深表同情。情侣、夫妻是爱情,是亲密关系,但也是个道德团体,不然太史公也不会说夫妇之道达乎天地。而这个道德团体的事,一旦公之于众,恐怕谁都招不住,小则人设坍塌,大则家破人亡。关系闹崩了,彼此成为前男友前女友,保持沉默、不出恶言,这已经是很好的修养。至此,卡夫卡的牛逼之处就凸显了。他和密伦娜分手之后,在前女友眼里,仍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我相信,我们大家,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有病,惟独他是惟一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惟一纯粹的人。在老婆情人眼里活出一个好人格,比写出传世小说,需要更高更大的天分。
格里格尔的一生,活得那么纯粹高尚,那么认真,结果却成了一个屎壳郎。卡夫卡曾经也这样幽默地预言过自己: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如果,我们决定用“异化”这样的词来评论这篇小说,那么首先得问,是格里格尔异化了,还是人类、家庭、社会、文化打一开始就是异化的?很明显,这篇小说更倾向于自亚当夏娃开始,一切便已经异化了,一代接一代的繁衍生息,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可也是基本罪孽的因袭与重复。不这么解释,格里格尔的命运便是说不通的。如果真有上帝,格里格尔的异化,不是变成虫子下地狱,而是去天堂的前奏。我越看,越觉得格里格尔的变形,和耶稣上十字架存在相似之处:他深深爱着世人,世人却不理解他。当然,他也感激世人的不理解、疏远甚至被钉死这件事。对格里格尔来说,他感激爸爸妈妈还有妹妹。
最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对人类文化、社会传统的反抗。异化早就开始了,早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年纪轻轻,便拥有了混凝土一般的心脏,并以此得度茫茫人世。卡夫卡说,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那只抓住斧柄的手,因无比善良,而罪孽深重。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只有罪孽深重的颤抖的手,才能画出那反抗、燃烧一切的热烈与纯洁。“没有人能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
或许从一开始,格里格尔便知道自己会变成虫子,在一个小小的疑问之后,他很快从心理上适应了,似乎本该发生这样的事。不知何种原因,在《变形记》刊出前,卡夫卡致信出版社,让插画师千万不要把虫子画出来。
不论是推销员,还是土地测量员,这样的形象是相似的,他们好像从一个很远地方来到这里,看着生活了很久的人类,他们特别想和这里的人产生联系,产生好的联系,却发现此地的一切,那么地难以融入和理解。像狗一样完蛋,可以说是卡夫卡的宿命,他是格里格尔身后那个更自觉更主动的真身。他知道,变成虫子并不是悲剧,虽然发生的一切那么让人难受。卡夫卡用一个寓言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生涯:有一个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破了世界纪录。他衣锦还乡,对欢迎的人们说,其实他不会游泳。那他为什么会被派去参加奥运会呢?他自己也想不通。而且他发現这里并不是他的家乡,因为乡亲们的话他一个字也不懂。
针对“异化”这个词,我还想说,少数服从多数只是为了方便治理,从来没有个人的异化,只存在群体的异化。可能这也是上苍要把人分成一个一个的缘由吧。“我是一个人”,要珍惜和利用这一点,尽管这大概率是个悲剧。失败很正常,而成功了则必须警醒。
据说,解读的钥匙在于“异化”。好端端的一个人,因为社会、家庭或者工业文明的冷漠,异化为昆虫。这个解读让人,让人类很舒适,也不乏警示意义。挺好。就是让人有点来气。近年来我很少生气了。
即便格里格尔成了“老屎壳郎”,也比绝大多数人更像人。没变形之前,他勤勤恳恳,上班帮父亲还债,五年内没迟过一次到,工作上也比其他同事更为上心。对家庭,称得上是无私奉献,他体恤每一个人,平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家人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变形之后,他也毫无怨尤,只恨没有能力再为这个家付出,只能眼睁睁看着老父老母还有未成年的妹妹外出打工,受他所受的苦。他恨那些租客,一点也不懂欣赏妹妹的琴声,全世界都不懂,只有他能够。为此,他要再努力一把,送妹妹到音乐学院深造。我想,格里格尔也知道妹妹的小提琴拉得并不是那么好,但因为是家里人,作为家里人,他有责任发现她身上哪怕一丢丢闪光点,鼓励她,成全她,如果他不在乎,就没有人在乎了。从饮食习惯,到生活习性,他越来越像一只虫子,但自始至终,被认为只有人才具备的微妙感情,一直没有离他而去。即便他知道,家里人出于生活,已经不能够再把他当成哥哥、儿子,他也没有感到哀伤、愤怒,他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妹妹也很理解他:如果他是格里格尔,就会主动离家出走。但它爬不动了,父亲砸在身体里的苹果在腐烂,虫子或格里格尔正在发炎。那只虫子死了,但被认为惟有人才具备的高贵力量,它仍然不陌生。在白天即将来临之前,它快要死了,却一点儿也不在乎身体的痛楚,对死亡的到来也毫不畏惧,它只是挂念家人,想着以后该怎么办,对他们充满“感激之情与深深的爱”。作为格里格尔,它何尝不知道家人的恻隐与不忍,他们明明知道虫子就是格里格尔,却也只能把它当成虫子来看待,即便妹妹不作决断,它也知道自己必须走或者死。他深深的爱,我们是知道的,但他的感激,我还要好好想一想。作为一个已经活得相当冷静的老男人,我竟然从工位上跑到洗手间掩面痛哭。这也是好多年没发生的事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异化”了,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屎壳郎?而那些作恶多端的家伙,却活得比一般人还要像人?这是个老问题了,老到上帝和阎王也一直保持沉默。
人变成虫子,这不是虚构。在一等一的作家那里,不存在虚构这样的事。这篇小说,是卡夫卡的命运书。每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这么一个作品。事实上,卡夫卡就是一个格里格尔那样的好人。关于这个人是不是好人,前女友、老婆的看法,比同事、朋友、父母、孩子的意见更为重要。前一阵,李国庆和俞渝互撕,周扬青讲述罗志祥的时间管理,我深表同情。情侣、夫妻是爱情,是亲密关系,但也是个道德团体,不然太史公也不会说夫妇之道达乎天地。而这个道德团体的事,一旦公之于众,恐怕谁都招不住,小则人设坍塌,大则家破人亡。关系闹崩了,彼此成为前男友前女友,保持沉默、不出恶言,这已经是很好的修养。至此,卡夫卡的牛逼之处就凸显了。他和密伦娜分手之后,在前女友眼里,仍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我相信,我们大家,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有病,惟独他是惟一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惟一纯粹的人。在老婆情人眼里活出一个好人格,比写出传世小说,需要更高更大的天分。
格里格尔的一生,活得那么纯粹高尚,那么认真,结果却成了一个屎壳郎。卡夫卡曾经也这样幽默地预言过自己: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如果,我们决定用“异化”这样的词来评论这篇小说,那么首先得问,是格里格尔异化了,还是人类、家庭、社会、文化打一开始就是异化的?很明显,这篇小说更倾向于自亚当夏娃开始,一切便已经异化了,一代接一代的繁衍生息,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可也是基本罪孽的因袭与重复。不这么解释,格里格尔的命运便是说不通的。如果真有上帝,格里格尔的异化,不是变成虫子下地狱,而是去天堂的前奏。我越看,越觉得格里格尔的变形,和耶稣上十字架存在相似之处:他深深爱着世人,世人却不理解他。当然,他也感激世人的不理解、疏远甚至被钉死这件事。对格里格尔来说,他感激爸爸妈妈还有妹妹。
最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对人类文化、社会传统的反抗。异化早就开始了,早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年纪轻轻,便拥有了混凝土一般的心脏,并以此得度茫茫人世。卡夫卡说,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那只抓住斧柄的手,因无比善良,而罪孽深重。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只有罪孽深重的颤抖的手,才能画出那反抗、燃烧一切的热烈与纯洁。“没有人能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
或许从一开始,格里格尔便知道自己会变成虫子,在一个小小的疑问之后,他很快从心理上适应了,似乎本该发生这样的事。不知何种原因,在《变形记》刊出前,卡夫卡致信出版社,让插画师千万不要把虫子画出来。
不论是推销员,还是土地测量员,这样的形象是相似的,他们好像从一个很远地方来到这里,看着生活了很久的人类,他们特别想和这里的人产生联系,产生好的联系,却发现此地的一切,那么地难以融入和理解。像狗一样完蛋,可以说是卡夫卡的宿命,他是格里格尔身后那个更自觉更主动的真身。他知道,变成虫子并不是悲剧,虽然发生的一切那么让人难受。卡夫卡用一个寓言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生涯:有一个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破了世界纪录。他衣锦还乡,对欢迎的人们说,其实他不会游泳。那他为什么会被派去参加奥运会呢?他自己也想不通。而且他发現这里并不是他的家乡,因为乡亲们的话他一个字也不懂。
针对“异化”这个词,我还想说,少数服从多数只是为了方便治理,从来没有个人的异化,只存在群体的异化。可能这也是上苍要把人分成一个一个的缘由吧。“我是一个人”,要珍惜和利用这一点,尽管这大概率是个悲剧。失败很正常,而成功了则必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