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7-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正由于这硬骨头难啃,因此后进生成了许多教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冷嘲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不可救药”, 热讽之“朽木不可雕也”。而后进生对教师则有的如老鼠见猫,有的如针尖对麦芒。日益冷漠或对峙的师生关系带来的不仅是不堪入目的成绩,更是一颗颗受伤甚至被扭曲的心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尤其对待后进生,必须树立起“朽木可雕性能移”的教育信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立竿见影,收到实效。
一、剖根源,知心理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上的后进,都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剖析其产生根源,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想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二是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三是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但在此共性中又有不同的个性。
如班上的小清、小宇、强强,红月四人同是后进生,但小华、小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行为习惯差,强强,红月是“脑袋少根筋”的学习基础差。同时,小共性中又有所区别:小清是留守儿童,父母管教少,养成了吊而浪荡的不良习惯。小宇是父母教育方法不统一,一个只是讲道理,一个只是打骂,使小宇形成了“两面人”周旋于二者之间。而同是学习基础差的强强和红月,前者自尊心极强,接受不了成绩差的事实,总爱对讥笑者拳脚相加:后者“破罐子破摔”。简直毫无上进心。因此,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以尊重,唤自尊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后进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智力弱,因而容易受同学的嘲笑,感觉被排斥于集体之外。会导致性格怪僻,脾气倔强,甚至心理偏执。因而“尊重”对后进生尤其重要。
首先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后进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就冷落甚至歧视他们,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打击他们的自尊,甚至使他们永远“差”下去。
其次,同学之间的尊重也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条件。教育者要善于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在后进生周围形成一种同学之间友好、互爱的氛围,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上进心。
前面所提的强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因为学习差,受不了个别同学的嘲笑,经常在班中“打成一片”,没人敢和他坐在一起。于是,我在班中开展了一个“他为什么总打人”的调查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各种渠道深入调查,并将结果在班会课上公布。
学生们赫然发现,原来他打人的原因很多,但不少是因为某些人说的某些话“刺伤”了他。这时,我让学生平心静气、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成绩差,总是倒数第一已是让他很难受的事了,他也想学好啊!可有的人不仅不帮他,还一个劲往他“伤口”上洒盐,他能不生气吗?当然,他打人是不对的,可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不就少一分摩擦、少一分争斗了吗?
继而,我又向学生讲了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当学生们诧异于大发明家竟然小时候成绩奇差的时候,我引导他们:“谁敢说将来的强强不是个伟人,要知道,他现在的成绩比起爱迪生小时候不知道好多少倍呢?老师相信,只要他努力学习,再加上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一定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的。”学生听了默默无语,重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
强强呢,从此重新树立了自尊与自信,并将我视为了“知心哥哥”师生和谐有如兄弟。期末考试不仅各科告别了不及格,语文成绩还突破90分大关呢。
三、以期待,创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选择了一所小学,给该校的老师提供一份该校“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而且特别嘱咐要“保密”。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了迅速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更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其实,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也正在这份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油然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期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同样,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报以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强强及其他后进生的转变中,作为教师的我不断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会进步的”、“真不错,又进步了一点”、“别灰心,当年爱迪生比你还差呢?”点滴期待,激励,在他们心中汇成了动力的源泉,砌成了他们努力进步的阶梯。
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我总不忘让后进生和同学们同场竞技,引导学生明白暂时的成绩差不是永远的成绩差,成绩差不等于什么都差。像校运会上小清拿了短跑第一名为班争光,我就引导学生明白小清在学习的赛场上虽然是个暂时的“败将”,可在体育赛场上却是个“冠军”,每个人都有所长而有所短,关键是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取长补短。鼓励小华等后进生奋力猛追,争做全能的“冠军”。
一年后的期末统测,小清等后进生以不错的成绩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我暗自思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付出爱心,对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尊重信任他们,赏识等待他们,真能化腐朽为神奇:朽木亦可雕秉性也能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正由于这硬骨头难啃,因此后进生成了许多教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冷嘲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不可救药”, 热讽之“朽木不可雕也”。而后进生对教师则有的如老鼠见猫,有的如针尖对麦芒。日益冷漠或对峙的师生关系带来的不仅是不堪入目的成绩,更是一颗颗受伤甚至被扭曲的心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尤其对待后进生,必须树立起“朽木可雕性能移”的教育信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立竿见影,收到实效。
一、剖根源,知心理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上的后进,都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剖析其产生根源,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想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二是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三是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但在此共性中又有不同的个性。
如班上的小清、小宇、强强,红月四人同是后进生,但小华、小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行为习惯差,强强,红月是“脑袋少根筋”的学习基础差。同时,小共性中又有所区别:小清是留守儿童,父母管教少,养成了吊而浪荡的不良习惯。小宇是父母教育方法不统一,一个只是讲道理,一个只是打骂,使小宇形成了“两面人”周旋于二者之间。而同是学习基础差的强强和红月,前者自尊心极强,接受不了成绩差的事实,总爱对讥笑者拳脚相加:后者“破罐子破摔”。简直毫无上进心。因此,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以尊重,唤自尊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后进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智力弱,因而容易受同学的嘲笑,感觉被排斥于集体之外。会导致性格怪僻,脾气倔强,甚至心理偏执。因而“尊重”对后进生尤其重要。
首先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后进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就冷落甚至歧视他们,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打击他们的自尊,甚至使他们永远“差”下去。
其次,同学之间的尊重也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条件。教育者要善于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在后进生周围形成一种同学之间友好、互爱的氛围,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上进心。
前面所提的强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因为学习差,受不了个别同学的嘲笑,经常在班中“打成一片”,没人敢和他坐在一起。于是,我在班中开展了一个“他为什么总打人”的调查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各种渠道深入调查,并将结果在班会课上公布。
学生们赫然发现,原来他打人的原因很多,但不少是因为某些人说的某些话“刺伤”了他。这时,我让学生平心静气、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成绩差,总是倒数第一已是让他很难受的事了,他也想学好啊!可有的人不仅不帮他,还一个劲往他“伤口”上洒盐,他能不生气吗?当然,他打人是不对的,可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不就少一分摩擦、少一分争斗了吗?
继而,我又向学生讲了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当学生们诧异于大发明家竟然小时候成绩奇差的时候,我引导他们:“谁敢说将来的强强不是个伟人,要知道,他现在的成绩比起爱迪生小时候不知道好多少倍呢?老师相信,只要他努力学习,再加上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一定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的。”学生听了默默无语,重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
强强呢,从此重新树立了自尊与自信,并将我视为了“知心哥哥”师生和谐有如兄弟。期末考试不仅各科告别了不及格,语文成绩还突破90分大关呢。
三、以期待,创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选择了一所小学,给该校的老师提供一份该校“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而且特别嘱咐要“保密”。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了迅速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更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其实,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也正在这份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油然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期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同样,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报以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强强及其他后进生的转变中,作为教师的我不断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会进步的”、“真不错,又进步了一点”、“别灰心,当年爱迪生比你还差呢?”点滴期待,激励,在他们心中汇成了动力的源泉,砌成了他们努力进步的阶梯。
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我总不忘让后进生和同学们同场竞技,引导学生明白暂时的成绩差不是永远的成绩差,成绩差不等于什么都差。像校运会上小清拿了短跑第一名为班争光,我就引导学生明白小清在学习的赛场上虽然是个暂时的“败将”,可在体育赛场上却是个“冠军”,每个人都有所长而有所短,关键是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取长补短。鼓励小华等后进生奋力猛追,争做全能的“冠军”。
一年后的期末统测,小清等后进生以不错的成绩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我暗自思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付出爱心,对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尊重信任他们,赏识等待他们,真能化腐朽为神奇:朽木亦可雕秉性也能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