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一般项目(立项编号2014B095)。
21世纪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改变原有的以授课性教育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的教育方式势在必行。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高职艺术教育的区别,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注重舞台表现的创新能力和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最根本任务。而作为高等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生力军,高职艺术教育也进入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同时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音乐表演艺术教育,已经日益受到學校及用人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还存在着诸种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发展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问题,如何改进教育模式,并立足于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从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音乐艺术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它要求受教育者真正具有从事某种职业式劳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思维的方式和成分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辩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已萌动、成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本文谨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一个侧面,谈几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要使学生思维具有敏捷性,就是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方面是并存的。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合理,这样的“快”,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显然这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疑的情境,激起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心理上处于悱愤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培养敏捷性创造条件。
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设情境
所谓:“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或音乐赏析等形象化的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文化语码,“月”在中国古代文人、乐师心中所引发、所兴起的,乃是对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不绝如缕的无穷感慨!阐释古曲《春江花月夜》,恐怕不能满足于“锦绣的山河”,“美丽的春天”,“皎洁的江月”,“绚烂的花朵”等自然主义的印象,而必须“体悟人心之动”这个层次之中的深邃内涵的开发。同时“月”的母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主要性与其自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分不开。这个文化意蕴即是:月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崇尚柔性的一面。同学们,当你聆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古曲,此时此刻,你还能联想到多少以“月”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母题的乐曲。
教师这番话,已经把学生领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思考,发言一个接一个。如:《关山月》、《月儿高》、《汉宫秋月》、《平湖秋月》、《彩云追月》、《二泉映月》等等。学生在短时间内回答出这么多的古曲的名字,是因为他们迅速开动脑筋。学生为什么能迅速开动脑筋呢?这是因为教师给学生设置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教学效果极好。
(二)求速度
所谓“求速度”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而教师提出时间要求不能摆脱学生的实际,应该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例如:教师讲授音乐的曲式、曲调时采取口头练习的形式,教师口述题目,学生迅速做出曲式的性质的判断或曲调的结构分析。
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就是思考问题时想得宽,想得远。这里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思路通畅,一个是思维面广,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学生克服思维狭窄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路,在此基本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答案、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高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另外,教师要采取多层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性思维的佳境。
训练思维广阔性的方法有:
(一)全局性启发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思维对乐曲的覆盖面越大越好。如果教师的启发,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整首乐曲时,那么,这样的启发便是“全局性启发”。全局性启发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北国之春》一曲的教学,在学生初听歌曲时,教师可提问:“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歌曲反映的内容”,因为歌曲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都是围绕“思乡”这两个字活动着。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用两个字括这首歌的主题,而要概括得全面、准确,就必须把思维引向整首歌曲。因此,这种“全局性启发”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行之有效的。 (二)添加式拟题
添加式拟题指的是:在歌曲作品原有标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拟定意思更加具体的新标题。例如:在赏析音乐作品《故乡》一曲,在学生初听到乐曲时,不防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在欣赏歌曲之后请学生在歌曲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这支歌曲的标题变成“……的故乡”或“故乡的……”形式,以美声或通俗歌曲的形式重新标题。赏析之后,学生就会相继发言,如有些同学会拟出美声作品或通俗作品的新标题:《远去的故乡》、《悲凉的故乡》、《故乡之恋》和《故乡情》,与我们听起来有新的创意的作品。通过学生拟定的标题,不难看出,教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已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广阔的领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现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关键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一)追根求源
学生对乐曲的领会,往往是搞清楚了乐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和它采用的曲调,便以为完成了学习任务。但他们却不知如何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会触及到更深层的东西。这里说的“追根求源”,是指对事物的刨根问底,非彻底搞清楚不可。例如:《牡丹之歌》的词曲教学,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乐谱和歌词大意后,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的五个乐句组成形式分别表现了什么?学生会认识到,第一、第二乐句是总体抒发,对雍容华贵的牡丹发出热情的感叹和赞美。接下来两个乐句是对牡丹的品格的具体颂扬,曲调平衡,多处于中低音区,前后句对称地出现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带有叙事的音调特点。歌词以精炼,朴实的语言赞美了牡丹贫而不残、富而不骄,甘为他奉献的高贵品格。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结束句:歌词前句的重复,但旋律音区升高,更富热情,再次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崇敬之情。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学生领会歌曲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求源,目的就是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此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就是思维的周密性。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呢?
采用多方探求教学方法。例如:《牡丹之歌》一曲教学,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演唱技巧,每个乐句的曲调之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借物喻人,作者依据现实生活以拟人的形式进行创作的,谁能回答一下,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学生也许会回答:牡丹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黑色和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教师引导:“很好,牡丹娇美富贵,高贵的品格还代表了什么?”
学生答:这首歌颂牡丹的作品,还表现了牡丹洁身自好、敢于向恶劣环境抗争的品质。
教师说:“很好,这样认识问题就全面多了,大家再想一想,牡丹还象征着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一致认为,牡丹作为花中魁首,国色天香,作为我国的国花,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
上面的实例中,教师一再追问,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获得全面、周到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谁的创造力强,谁将走在最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造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种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他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美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以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更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总之,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现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这些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在高职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去思考,去创造,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全方位发展,使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发展全面的人才。
21世纪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改变原有的以授课性教育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的教育方式势在必行。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高职艺术教育的区别,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注重舞台表现的创新能力和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最根本任务。而作为高等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生力军,高职艺术教育也进入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同时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音乐表演艺术教育,已经日益受到學校及用人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还存在着诸种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发展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问题,如何改进教育模式,并立足于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从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音乐艺术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它要求受教育者真正具有从事某种职业式劳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思维的方式和成分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辩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已萌动、成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本文谨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一个侧面,谈几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要使学生思维具有敏捷性,就是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方面是并存的。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合理,这样的“快”,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显然这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疑的情境,激起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心理上处于悱愤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培养敏捷性创造条件。
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设情境
所谓:“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或音乐赏析等形象化的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文化语码,“月”在中国古代文人、乐师心中所引发、所兴起的,乃是对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不绝如缕的无穷感慨!阐释古曲《春江花月夜》,恐怕不能满足于“锦绣的山河”,“美丽的春天”,“皎洁的江月”,“绚烂的花朵”等自然主义的印象,而必须“体悟人心之动”这个层次之中的深邃内涵的开发。同时“月”的母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主要性与其自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分不开。这个文化意蕴即是:月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崇尚柔性的一面。同学们,当你聆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古曲,此时此刻,你还能联想到多少以“月”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母题的乐曲。
教师这番话,已经把学生领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思考,发言一个接一个。如:《关山月》、《月儿高》、《汉宫秋月》、《平湖秋月》、《彩云追月》、《二泉映月》等等。学生在短时间内回答出这么多的古曲的名字,是因为他们迅速开动脑筋。学生为什么能迅速开动脑筋呢?这是因为教师给学生设置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教学效果极好。
(二)求速度
所谓“求速度”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而教师提出时间要求不能摆脱学生的实际,应该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例如:教师讲授音乐的曲式、曲调时采取口头练习的形式,教师口述题目,学生迅速做出曲式的性质的判断或曲调的结构分析。
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就是思考问题时想得宽,想得远。这里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思路通畅,一个是思维面广,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学生克服思维狭窄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路,在此基本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答案、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高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另外,教师要采取多层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性思维的佳境。
训练思维广阔性的方法有:
(一)全局性启发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思维对乐曲的覆盖面越大越好。如果教师的启发,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整首乐曲时,那么,这样的启发便是“全局性启发”。全局性启发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北国之春》一曲的教学,在学生初听歌曲时,教师可提问:“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歌曲反映的内容”,因为歌曲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都是围绕“思乡”这两个字活动着。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用两个字括这首歌的主题,而要概括得全面、准确,就必须把思维引向整首歌曲。因此,这种“全局性启发”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行之有效的。 (二)添加式拟题
添加式拟题指的是:在歌曲作品原有标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拟定意思更加具体的新标题。例如:在赏析音乐作品《故乡》一曲,在学生初听到乐曲时,不防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在欣赏歌曲之后请学生在歌曲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这支歌曲的标题变成“……的故乡”或“故乡的……”形式,以美声或通俗歌曲的形式重新标题。赏析之后,学生就会相继发言,如有些同学会拟出美声作品或通俗作品的新标题:《远去的故乡》、《悲凉的故乡》、《故乡之恋》和《故乡情》,与我们听起来有新的创意的作品。通过学生拟定的标题,不难看出,教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已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广阔的领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现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关键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一)追根求源
学生对乐曲的领会,往往是搞清楚了乐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和它采用的曲调,便以为完成了学习任务。但他们却不知如何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会触及到更深层的东西。这里说的“追根求源”,是指对事物的刨根问底,非彻底搞清楚不可。例如:《牡丹之歌》的词曲教学,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乐谱和歌词大意后,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的五个乐句组成形式分别表现了什么?学生会认识到,第一、第二乐句是总体抒发,对雍容华贵的牡丹发出热情的感叹和赞美。接下来两个乐句是对牡丹的品格的具体颂扬,曲调平衡,多处于中低音区,前后句对称地出现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带有叙事的音调特点。歌词以精炼,朴实的语言赞美了牡丹贫而不残、富而不骄,甘为他奉献的高贵品格。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结束句:歌词前句的重复,但旋律音区升高,更富热情,再次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崇敬之情。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学生领会歌曲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求源,目的就是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此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就是思维的周密性。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呢?
采用多方探求教学方法。例如:《牡丹之歌》一曲教学,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演唱技巧,每个乐句的曲调之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借物喻人,作者依据现实生活以拟人的形式进行创作的,谁能回答一下,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学生也许会回答:牡丹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黑色和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教师引导:“很好,牡丹娇美富贵,高贵的品格还代表了什么?”
学生答:这首歌颂牡丹的作品,还表现了牡丹洁身自好、敢于向恶劣环境抗争的品质。
教师说:“很好,这样认识问题就全面多了,大家再想一想,牡丹还象征着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一致认为,牡丹作为花中魁首,国色天香,作为我国的国花,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
上面的实例中,教师一再追问,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获得全面、周到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谁的创造力强,谁将走在最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造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种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他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美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以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更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总之,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现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这些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在高职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去思考,去创造,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全方位发展,使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发展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