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的自白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讲命运的凝重与无常,讲人性的挣扎与彷徨。不巧的是,美国的历史总共也就那么些年,自己的艺术门类,也就那么几件。于是,他们从很早开始,已经学会我们鲁迅先生传统的“拿来主义”政策,用举世无双的好莱坞超级梦工厂,向全世界人民的文化宝藏磨刀霍霍。本片改编自美国作家阿瑟·高顿的同名畅销小说,从西方的视角,审视了日本传奇艺伎小百合华丽而坎坷的一生,感慨那一场恍然如梦,令人怅然若失的“浮世绘”;是一部彻头彻尾好莱坞式的,在日本艺伎艺术包装下的爱情故事。
  


  
  我的故事,是不应该讲出来的
  
  什么是艺伎?“非常美丽,穿着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和服,和上了漆的便鞋。最令人惊讶的还不是华丽的衣服,而是她被丰富地涂上一层白的脸,仿佛是由白云所组成的墙,被太阳强烈的光线穿透了一般。她的头发黑得像漆一样,用琥珀雕琢的发饰加以装饰,后面还插着一支尾端缀有细细银线的发髻,当她一动,便闪闪发亮。” 这是千代子站在一个很狭窄的通道上,第一次见到新田置屋台柱,艺伎初桃的情形。艺伎艺术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日本传统歌舞为表现形式,结合扇子、折伞等精致的舞台道具,配以夸张的标志性妆扮。艺伎,是一群神秘的女子,几百年来,只服务于日本的上流社会,她们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精于书法、茶道和插花,会弹奏三味琴弦。直到今天,这一文化仍然在日本存活着。影片中的实穗讲到过,艺伎就是艺术的代名词。成为一名艺伎就是要让人认为你是艺术的化身。如一名现代艺伎所说,这是艺术,我们认为自己是古代日本文化、传统和艺术的继承人。
  小百合以前的名字叫千代子。她拥有水一般灰色的动人眼眸,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日本的小渔村。因家庭贫困,千代子9岁的时候,和姐姐一起被卖到艺伎行业集中的阺园。这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下层社会农家女儿能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小小一个艺伎屋,看尽世间百态,展尽人间苍凉。生命是靠演技。在这个作秀的生活舞台上,贪婪,冷酷,无耻,轮番登场,影片中的天空,阴沉得仿佛永远见不到阳光。小小的千代子用清纯无邪的眼睛,洞悉着一切的懵懂,在那样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之中,卑微艰难地生活着,在初桃毁灭般的责难和折磨中,苟且偷生。是悲哀的。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命运。影片开始之时,在沉稳老练地不动声色,洞悉一切的嬉笑怒骂之中,平淡从容地展示出这一幕画卷,让人觉得它并不是悲剧,也算不上正剧——因为它就是生活。它源于生活又回归了生活。它既不仅仅是传记,也不单单是小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它是如此之真实,真实到人们常常能够从中发现自身或是内心的一些影子。
  


  直至小女孩长到了12岁。这一年,小女孩千代子在桥边无助难过的时候,遇到了日后主宰她整个生命的男人——会长。千代子的一生都无法忘记,高贵的他,曾经用那样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他是她生命中仅有的阳光。从那一刻起,千代子有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希望。她要成为一名出众的艺伎,只为了再度与会长相遇,再度吸引他温柔的目光。15岁的千代子含苞待放亭亭玉立,在著名艺伎实穗的帮助下,经过苛刻全面的训练和不顾一切的努力,昔日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终于成为了“能够轻易虏获一切男人”的首席艺伎——小百合。
  全片流露出浓郁的古典主义浪漫气息,以凄婉的情怀,讲述一个女人如何在乱世中,守护持续了一生的爱。在东方的日辉月影下,在日式的阁楼木门中,在樱花水亭的倒影里,漫天的冬雪,绯红的红枫,华美的和服,孱弱的流水,忧郁的秋日,这样迷醉的东瀛风情,渲染出的是浮华背后无尽的沧桑与深深的悲凉,是饱经世事的艺伎对爱情隐藏的无奈和忧伤。
  
  一场运筹帷幄的国际象棋
  
  索尼电影公司为这部影片投资了8000万美元,公司负责人谈到:我深信,在电影行业中,如果你能带给观众一些他们以前从未看过的东西,他们会很开心的。美国的制作班底,中国的主要演员,日本的文化风格,使得本片展示的是全球化的艺术及不同文化的融合。导演马歇尔,以一部歌舞片《芝加哥》声名鹊起,并六次获百老汇托尼奖提名,有着丰富的舞台剧经验。对艺伎的训练就好像在训练一个舞者,身为一名舞者和编舞人,马歇尔和片中角色的生活会有一种很自然的了解。镜头间的停顿与衔接,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手和光的特写,导演手法一直是在细节之处体现心中的情结。“水是不停流着的,它会随着它流经的物体而改变形状,无疑是最灵活的一种元素。”他从原著里描写小百合眼睛像水的比喻中找到灵感,完成了一系列如涓涓细流般的画面,连和服的摆动都好像在溪流中穿梭的鱼的尾巴。这些画面完美得好像经过精心的筹划,马歇尔拍摄的正是他心中所想,把心中的图画神奇地嫁接到了电影胶片上;用色彩和镜头来构造想象中的人物和环境,以此来渗透出人生一个侧面的底色。
  


  影片没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艺伎世界和华丽的舞台本身,而是更多展现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人生存的状态,以及女主角小百合不懈追求真爱的情感历程。也没有对日本历史与精神内核的忠实再现,其出发点,是美国人自我陶醉的美感以及对亚洲恍惚的意象与姿态。这种古典情趣的着迷,如梦似幻,对应着西方人臆想中东方美景的图腾。江户有句谚语说的是,痴情的艺伎就和方形的鸡蛋一样罕见。当然,这不一定是全部的现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影片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更加不会是现实的全部。用一卷勾勒人生的浓墨重彩,在繁花似锦的底色上,描绘了一个虚构的梦。人世间的变化,不会比大自然的波涛还要汹涌持久。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怎样丰富着色的下笔,都会很快地被时光淡化和遗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愿意沉醉在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之中,仍然会为片尾小百合和会长来之不易的倾诉衷肠而由衷欢喜。整部电影,似一盘国际象棋,运筹帷幄,刚柔并济,给人以柔韧坚忍的情感体验之后,继而忽然消失在黑夜之中。这样一种感觉,总是很克制,很冷静,永远把真实的一面隐藏在面具之后;在结束中,才默默释怀,走到一边默默流泪。
  
  无处安放的爱情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别无选择。没有太多的选择,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选择。小百合的爱情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她深爱的会长,是她的神。而她的神,只能埋藏在心底最深处,只能在每一个深夜挂念和轻叹。她一心想把自己最好的最美的全部都给他,却只能将自己的贞操出卖给别人。她渴望圣洁的爱,却只能继续面对这无望的世界。
  这无望的世界。这无望的生活。这支离破碎的美丽。
  


  她们曾经夺目绚烂,曾经站立在浮云的最顶端纵情声色,曾经在很多的时代和场合,都可以做到左右逢源,却还是掩盖不住浓妆之下的苍白与落寞。她们对人生的脆弱无常有着清醒而无力的疲惫和无奈。她们有初桃最初时的嚣张,跋扈,没落时的崩溃,疯狂,临走时的绝望,憎恨,万念俱灰。她们期盼过,爱过,最终一无所有。这是艺伎真正的未来和归宿。
  小百合是幸运的。她的身上承载了人们对于爱的执著和向往,带有东方女性独有的坚忍,纯美和神秘。她一直孤独而坚定地走在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上,其辛酸,其苦涩,倾其所有,终于得到了幸福——一个浅浅的微笑。她注视着会长那双依然温柔的眼睛,说,自那时起,所有我做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更加地接近你。
  我爱的你。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纯洁的向往。可是怎么办,现实是如此的黑暗。善良的人们不能自已,流着泪,继续往前走。电影是多么美妙的东西。现实中再怎样艰难的幸福,也会在这里的结尾到来的这样顺其自然,理直气壮。生命里能够让我们欢喜满意的时刻实在是不多,所以,在这一生里,通常要付出很多很多的代价,才能够得到所期望的那一点点快乐。但也因为如此,才格外的使我们珍惜和感激。正如这无处立足,却依然绽放的爱情,正如这一世浮生若梦的守望和等待。
其他文献
王朔对“80后”一代人颇有微词,又站出来骂了。韩寒却表示认可,试图把自己撇清出去,然而他的个性和作为可以算是“80后”这一辈人的代表,一开始就那么张扬,无所畏惧。韩寒似乎理所当然是这个年代生人的领袖,符合了消费时代传媒炒作的一切逻辑,总是能激起一次次的浪花。高中时代因为新概念而知道他,接着下去是他大骂应试教育,后来又是因为《一座城池》和“韩白之争”。  想当年他以一篇《杯中窥人》征服了新概念众多评
期刊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沐沦镇境内的雅玛图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与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以其珍、稀、奇、美被中国宝玉石协会评为中国候选国石和中国四大美石。  作为石界的新宠,近年来,巴林石以其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日益受到业界的追捧,市值不断攀升。  中华民族有自己特色浓郁的石文化,历来的文人雅士、将相王侯多
期刊
俏色写意里度春秋寒暑    李健认为,“一石一世界”“一石一生命”,每块儿石头都有无穷的奥秘与无尽的语言,只有尊重石才能读懂石。石雕创作以“石人合一”思想为最高境界。一块儿石头的色彩、造型、纹理,甚至瑕疵,皆是灵感的来源,也是创作的制约。作为雕刻家,首先应与石交流,相石之美,悟石之妙,思石之意,品石之蕴,从中找出构思的契合点,然后宣泄激情,把玩技法,从而赋予一块儿石头灵动的生命。    李健的石雕
期刊
盛世收藏的火爆,促进了文物艺术品的流通,也造就了许多中青年的鉴藏高手。而其中不少人,虽然有一定眼力,却不能动手创作。但也有极少的例外,陈步一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得遇多位大师专家指点传授的文物鉴定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之一,还为培养文物鉴定人才,艰苦备尝地办起了我国第一所文物博物馆学院,而且在苦心孤诣办学的余暇,不时重提彤管,即兴挥毫,写心画,画心印,不同凡响地流露自己对独特人生的体悟,
期刊
从事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多大器晚成。传统中国画和从事传统中国画创作,在思想内涵和审美要求及实际操作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需要广泛的传统文化综合性的修养,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体验,这是成就一个画家的必备条件。    评价一个画家,固然需要和同时代的画家比较,然而对于一个继承传统的当代画家,更需要在历史的发展和艺术的演进中,结合这位画家所专精的画中来探讨。大写意花鸟画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与
期刊
画家简介  魏金修,湖北公安人,生于195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院专业画家。    擅长中国花鸟画,兼攻山水,代表作《猎神》《吉祥花店》分别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秋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清和朗润》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秋日私语》《清韵》《和风细雨》分别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画
期刊
旅游会展业一直被称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被认为是一种蕴含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我国现阶段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已进入大众化旅游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增多、年休假的实行,使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外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会展旅游业大发展、大提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香河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抓住人们快速
期刊
说起古丝绸之路,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是说起“秦直道”,很多人就会觉得有些迷惑。其实秦直道堪称是与万里长城、兵马俑比肩媲美的浩大工程,在我国历史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一条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这条“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的阴山脚下,南抵秦都咸阳附近的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全长“千八百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宽度大约30
期刊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潜在的价值,是摆在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  临海市文化馆根据上级主管文化部门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教训,谈谈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共同探索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态度。临海市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
期刊
“纳西族民歌世家”音乐文化传人和文光先生一家三代五口人,倾心致力于纳西族歌舞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扬,他们的身影及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省市电视台及高等院校里,甚至走出国门,影响远及大洋彼岸,已成为丽江及纳西族的一张文化名片。达坡玛吉是和文光的女儿,在这个纳西族音乐世家中是第四代传人,唱山,唱水,唱人,唱情,达坡玛吉用歌子唱着她的喜悦、她的悲伤、她的家园、她的伙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