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不同给药途径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行初次双侧TKA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3例,随机分为3组,氨甲环酸使用剂量均为2 g,患者术后双侧术区均不放置引流管.静脉组25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切皮前静脉滴注1 g,待手术完成时缝皮前再追加1 g.局部组30例患者采用关节腔局部注射:缝合关节囊后,双侧膝关节腔内各注射1 g.静脉+局部组28例患者采用静脉+局部注射:切皮前静脉滴注1 g,缝合关节囊后,膝
【机 构】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乌鲁木齐 8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不同给药途径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行初次双侧TKA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3例,随机分为3组,氨甲环酸使用剂量均为2 g,患者术后双侧术区均不放置引流管.静脉组25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切皮前静脉滴注1 g,待手术完成时缝皮前再追加1 g.局部组30例患者采用关节腔局部注射:缝合关节囊后,双侧膝关节腔内各注射1 g.静脉+局部组28例患者采用静脉+局部注射:切皮前静脉滴注1 g,缝合关节囊后,膝关节腔内各注射0.5 g.比较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术后3d股四头肌肿胀程度,术后6 d双下肢瘀斑面积,术后1个月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功能评分(KSS),以及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患者股四头肌肿胀程度均高于局部组及静脉+局部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3例患者输血,局部组、静脉+局部组各2例患者输血.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证实,术后5d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与单纯静脉给药相比,在双侧同期TKA中采用关节腔局部注射或静脉+关节腔局部注射氨甲环酸,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及围手术期出血和输血,同时对术后关节肿胀、皮下瘀斑等近期并发症能起到良好地抑制作用,从而使患者能够早期、积极的进行运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新型诊疗模式下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查尔斯合并症指数(CCI)、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因素对保守治疗的患者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共纳入71例保守治疗患者和71例手术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死亡率、死亡原因、出院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短随访1382 d,最长随访2092 d,中位随访时间1644 d.在新型诊疗模式下
目的:探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运动学、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行TKA的患者,其中48例采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42例采用传统方法对线截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力学对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运动学指标(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骨内髁后移幅度、股骨外髁后移幅度)、生物力学指标(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伸展力矩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功能评分(K
目的:建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外踝是否完整分析所对应的应力数据,得到后踝关节面受力的特点.方法:选取正常人旋后位非负重状态的踝关节薄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据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程度的损伤合并外踝骨折与否进行分析,施加载荷得到不同的踝关节应力值及后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结果:施加载荷时,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前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去除胫腓前韧带,外踝保留完整,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后韧带胫骨附着点为271.2 MPa,后踝关节面压力最大值为2.626 MPa
目的:探讨双侧股骨髋臼综合征(B-FAI)的临床特点和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分期两次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8例B-FAI患者,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髋关节的影像学指标、临床症状和关节镜下病理表现,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结果:本组18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和第二手术时间间隔为3~14个月,平均(6.2±4.5)个月.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0±2.5)个月.术前两侧髋关节α角、外侧CE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