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大兴区栽培梨树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庞各庄梨花村的“金把黄”鸭梨就曾作为贡品进奉皇宫。大兴区作为北京市梨生产基地,全区共有梨树10万亩,年产梨占全市梨总产量的50%以上。1993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首都梨生产基地县,1997年大兴梨生产基地被列为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然而,随后的几年中,原有梨树品种单一、滞后,果品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000年起,大兴区政府专门聘请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3位专家,对全区的果品生产进行市场定位,对果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从选育枝条、嫁接、剪枝等生产关键环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2005年,“大兴区梨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大兴区政府按照“生态化开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动力,以富民为落脚点,持续、协调推进梨产业化进程,促进大兴区梨产业的良种化、标准化、区域化,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格局,提升梨产业化水平,逐步建成质量高、规模大、品牌强、效益好的优势梨产业区,使梨产业真正成为大兴区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带动全市果品产业的发展。
2007年,全区“高接换优”果树面积达5万亩,生产精品梨1000多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7600万元,效益是原来的2~8倍。先后引进种植了五九香梨、圆黄梨、美国的红考密斯、英国的康佛论斯、法国的阿巴特等20多种洋梨,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已有近20万亩果树资源进行了品种结构的纵向调整,精品梨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品种超过200个,年产优质梨6000万公斤,占全市梨总产量的51%,是北京市最大的精品梨种植基地。
为了提高精品果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兴区先后成立了果品产销协会、乐苹农产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供新品种引进、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服务,搭建起果业销售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果品远销到英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区政府还为大兴精品梨注册了“格福”商标,统一了品牌、统一了包装,使果品生产开始步入正规化、产业化轨道,实现了梨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2005年大兴区被命名为梨生产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同时,大兴还完成了《北京市梨地方标准》的制定。经过努力, 2001年,大兴区的梨通过北京市安全食品检测,获得北京市安全食品证书,2004年通过农业部检验为无公害食用农产品。
这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兴区新品种梨平均价格大大高于以前,而且年年脱销,供不应求。平均价格都不低于5元/公斤,是种植鸭梨等传统品种的8~10倍,科技创新为其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果品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兴果富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