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面临许多新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发展需求。随着国内外文化的不断交流,一些学生管理人员提倡采用社会工作模式作为管理学生工作的一种方式。原因是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相似,社会工作专业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在学生管理中的关系是可行的、新颖的。同时,它可以加速大学生管理理念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带来新的大学生活。基于此,对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模式;大学生学生管理;运用
引言
大学生管理复杂。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内容简单,形式过于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管理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创新,丰富管理内容,创新大学生管理形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大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今天,注重教育、教育和规范制约因素的传统学生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探索创新和突破教育的概念、方法和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引入社会工作概念、理论、方法和服务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今天,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再仅仅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自杀、精神疾病和伤害等社会因素的综合。学生管理非常繁重,在建立新的体制制度时,必然需要对概念、内容、工作方法和模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今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社会工作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科学,重点是人、平等、尊重、帮助他人、自助,这些概念为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和情况管理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概念支持它还为馀留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二、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单一
在教育、教学和实践管理方面,中国大学存在着单一管理方式和相关性不足的共同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方式是分级管理,信息传递通常需要逐层进行。学生管理应通过学生事务局、学术事务局、青年联盟委员会和其他部委与各部委联系,各部委应与顾问联系,以便顾问能够完成学生的最后管理。缺乏相关性所造成的问题是管理效率低下和工作困难。此外,关于教学方法,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规定学生的特点,也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比较简单,需要多样化。
(二)教育管理理念与机制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
在新形势下,一些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仍处于传统模式,权威管理方法仍在采用,无法管理师生关系,无法构筑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造成教师之间的差距,从而影响学生管理的效果。另一种是以储藏方式忽视学生,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和政策一无所知,导致强烈的反叛行为,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和机制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根据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现实,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制度,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努力。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首要问题就是搭建良好的高校网络管理。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做得并不到位,很多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水平高低不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的过程中易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高校当中,网络管理队伍由学院的辅导员进行兼职,辅导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关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以及专业知识的匮乏,阻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三、社会工作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案例研究法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管理人员利用个案研究技术,个别解决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工作无保障、人际交流、学习压力和心理适应等问题。建议他们可以做到的方法有好几种,我可以做到,我必须做到在逐案教学中,校长首先必须遵守尊重和接受的原则。学生是一群成年人,他们的口头交流和行为指导不仅基于批评和教育,而且基于启蒙和提醒,随后是积极的互动。学生管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的,因此双方必须保持开放和面对面的沟通,以实现改善的目标。最后,自决原则是基于学生能力无限的信念。学生们不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自己,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实施综合培养计划,注重培养过程
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分层次、有步骤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此,针对本院本科生均为理工类学生,吸收一批优秀本科二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本院教师组成的学术讨论班和科技创新团体中,指导他们初步掌握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数据的简单分析、科研论文的写作等科研步骤和方法,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重点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或教师本人的课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下,积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导他们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和支持他们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
(三)创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校学生管理手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路径》中第六章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描述,其主要强调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实际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学生管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智能终端即可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在不侵犯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借助智能终端获取学生的动态信息,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例如,高校通过校园APP统计学生的到课情况,对到课率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将学生到课情况统计表发送给对应的辅导员,要求辅导员及时介入,了解其到课率偏低的具体原因.不仅如此,该MPP还为师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包括学生管理在内的所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督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新时期高校体制改革,要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双重身份,搞好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新时期高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主导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顾育.“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61-63.
[2]苗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69.
[3]殷丽旦,任国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J].北极光,2019(12):146-147.
[4]仪维,高建军.质量管理在大学生创客活动中的应用[J].机电一体化,2019,25(06):56-60.
[5]李劲.浅谈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考,2019(21):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关键词】社会工作模式;大学生学生管理;运用
引言
大学生管理复杂。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内容简单,形式过于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管理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创新,丰富管理内容,创新大学生管理形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大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今天,注重教育、教育和规范制约因素的传统学生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探索创新和突破教育的概念、方法和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引入社会工作概念、理论、方法和服务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今天,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再仅仅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自杀、精神疾病和伤害等社会因素的综合。学生管理非常繁重,在建立新的体制制度时,必然需要对概念、内容、工作方法和模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今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社会工作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科学,重点是人、平等、尊重、帮助他人、自助,这些概念为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和情况管理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概念支持它还为馀留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二、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单一
在教育、教学和实践管理方面,中国大学存在着单一管理方式和相关性不足的共同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方式是分级管理,信息传递通常需要逐层进行。学生管理应通过学生事务局、学术事务局、青年联盟委员会和其他部委与各部委联系,各部委应与顾问联系,以便顾问能够完成学生的最后管理。缺乏相关性所造成的问题是管理效率低下和工作困难。此外,关于教学方法,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规定学生的特点,也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比较简单,需要多样化。
(二)教育管理理念与机制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
在新形势下,一些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仍处于传统模式,权威管理方法仍在采用,无法管理师生关系,无法构筑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造成教师之间的差距,从而影响学生管理的效果。另一种是以储藏方式忽视学生,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和政策一无所知,导致强烈的反叛行为,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和机制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根据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现实,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制度,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努力。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首要问题就是搭建良好的高校网络管理。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做得并不到位,很多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水平高低不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的过程中易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高校当中,网络管理队伍由学院的辅导员进行兼职,辅导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关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以及专业知识的匮乏,阻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三、社会工作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案例研究法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管理人员利用个案研究技术,个别解决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工作无保障、人际交流、学习压力和心理适应等问题。建议他们可以做到的方法有好几种,我可以做到,我必须做到在逐案教学中,校长首先必须遵守尊重和接受的原则。学生是一群成年人,他们的口头交流和行为指导不仅基于批评和教育,而且基于启蒙和提醒,随后是积极的互动。学生管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的,因此双方必须保持开放和面对面的沟通,以实现改善的目标。最后,自决原则是基于学生能力无限的信念。学生们不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自己,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实施综合培养计划,注重培养过程
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分层次、有步骤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此,针对本院本科生均为理工类学生,吸收一批优秀本科二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本院教师组成的学术讨论班和科技创新团体中,指导他们初步掌握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数据的简单分析、科研论文的写作等科研步骤和方法,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重点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或教师本人的课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下,积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导他们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和支持他们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
(三)创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校学生管理手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路径》中第六章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描述,其主要强调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实际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学生管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智能终端即可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在不侵犯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借助智能终端获取学生的动态信息,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例如,高校通过校园APP统计学生的到课情况,对到课率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将学生到课情况统计表发送给对应的辅导员,要求辅导员及时介入,了解其到课率偏低的具体原因.不仅如此,该MPP还为师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包括学生管理在内的所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督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新时期高校体制改革,要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双重身份,搞好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新时期高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主导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顾育.“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61-63.
[2]苗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69.
[3]殷丽旦,任国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J].北极光,2019(12):146-147.
[4]仪维,高建军.质量管理在大学生创客活动中的应用[J].机电一体化,2019,25(06):56-60.
[5]李劲.浅谈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考,2019(21):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