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遥感技术的概念和意义,着重分析了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上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 森林资源 调查
遥感作为获取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先进方法,是地球系统的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不可替代的手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抽样调查、航片判读、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林业先进的国家把航天遥感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灾害监测。林业遥感具有宏观性、获取信息快、重复周期短和成本低等特点。航空遥感已成为森林调查和灾情监测的必要手段。航天遥感已在全国性或大面积林区的森林资源清查和灾情监测得到应用,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遥感技术的分类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特点,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①航天遥感。又称卫星遥感。指轨道高度在100000米以上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遥感。由于轨道高度和遥感对象不同,遥感器的地面分辨率和可能识别的地物大小也不同。例如,用于监测大气活动的气象卫星所获取的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1.1~1.4公里;用于资源勘测与环境监测的陆地卫星或资源卫星为20、30、80米不等;适用于资源详查和城市、海岸带研究的回收型卫星或航天飞机一般可达 5~10米。②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包括距地面高度600~10000米的低、中空遥感和10000~25000米的高空、超高空遥感,可获取分辨率很高、波谱信息很丰富的照片或扫描图像。由于航空遥感继承并发展了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编制大比例尺系列专题地图的功能。但是,航空遥感覆盖的地区较小,技术处理过程较复杂,生产周期较长,主要适用于城市管理、工程设计、污染监测和灾情调查等方面。③近地遥感。指距地面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系留气球(500~1000米)、遥感铁塔(30~400米)、遥感长臂车(8~25米)等的遥感,主要用于对大气辐射订正和光谱特性测试,以辅助高空遥感器的波谱选择、辐射订正和为图像判读分析提供参考。遥感铁塔还可用于海面污染和森林火灾监测。另外,有火箭和高空气球遥感,这些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快速获取短暂的局部性的大气或地面信息。
按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紫外遥感、微波遥感、超短波遥感和多谱段遥感。①可见光遥感。用分波段照相机或用多波段扫描仪采集0.34~0.76微米波段的信息。主要用于立体摄影测量、资源调查、军事侦察等。②红外遥感。指利用波长0.76~3.0微米的近红外和波长3.0~15微米的远红外波段的遥感。红外遥感对地表热力场和植物叶绿素含量特别敏感,温度分辨率可达0.1~0.2℃。用于城市热岛、温泉、海面温度、埃尔尼诺现象、海洋中的淡水涌泉、海冰、积雪、冰川和湖泊的观测,以及森林、草场、作物长势的分级和湖泊富营养化、海面赤潮、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等。③紫外遥感。利用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波段的遥感,主要用于大气和海洋温度场的探测。④微波遥感。利用 1~1000毫米波段的遥感。具有全天候工作和穿透云层、干冰、沙漠和植被的功能,但空间分辨率低。可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⑤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波段范围,同时对某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对获得的信息加以组合,以获取有关物体的更多的信息。⑥超短波遥感。利用超短波的 α射线和X射线的遥感。如拖曳于海底的α射线探测仪,用于海底沉积和基岩剖面的探测。⑦激光遥感。用于大地测量的卫星定位、活动断层地形变化和 40~200米以内水下地形的测绘等。
2、林业遥感的应用范围
20世纪20年代开始试用航空目视调查和空中摄影;30年代采用常规的航空摄影编制森林分布图;40年代航空像片的林业判读技术得到发展,开始编制航空像片蓄积量表;50年代发展了航空像片结合地面的抽样调查技术;60年代中期,红外彩色片的应用促进了林业判读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树种判读和森林虫害探测;70年代初,林业航空摄影比例尺向超小和特大两极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陆地卫星图像在林业中开始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高空摄影;70年代后期,陆地卫星数据自动分类技术引入林业,多种传感器也用于林业遥感试验;80年代,卫星不断提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处理技术日趋完善,伴随而来的是地理信息,森林资源和遥感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抽样调查中,观测和调查的单位是单元。单元的集合体称总体。总体的范围可以大至全国,小至一个林分。总体和单元的划分关系到调查成本,乃至调查的成效。为了获得部分单元的观测值,用以推断总体,先要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这些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的基本形式有样地、样木、样线和样点,常被用作调查方法的名称,如带状样地调查,点抽样等。
2.1 森林经理调查
运用航空像片按调查因子判读(见航空像片森林判读)勾绘小班轮廓,估测小班蓄积量。常用的方法有:①典型选样法。在像片上选取足够数量有代表性的样点,然后持像片到样点实测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出小班各因子的平均值和蓄积量;②样地实测法。在勾绘的小班内设置带状或方形样地,进行每木检尺,然后计算样地和每公顷蓄积量;③分层抽样法。根据航空像片上林分影像特征进行分层(即分类型),判读勾绘分层小班,应用分层抽样法(见森林抽样调查)估测总体森林蓄积量;④像片判读与实测回归法。即利用航空像片判读蓄积量与地面实测蓄积量进行回归估计;⑤多元回归估测法。选择影响森林蓄积量并能在航空像片上判读的各种数量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估测小班蓄积量。
2.2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探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察火灾发生条件,有利于尽早发现火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救灾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①森林火灾等级划分。即为调查森林火灾在地域上分布的特点而进行的大区域宏观分类。可根据森林植被、气候状况及火源分布,利用卫星图像目视判读划分;也可利用近红外波段影像对林区水热分布状况反应比较灵敏的特性,应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提取植被、气候和火源分布的信息划分火险区。最后根据所获得的有关森林植被易燃性能、燃烧环境的和火源密度等信息,综合确定火险等级,编绘森林火灾危险分类图。②森林火灾探测。应用分辨率较高的双通道红外扫描探测仪探测火情,仪器上采用3~4微米和8.5~11微米两个波段探测装置,可从5000米高空探测到0~50℃森林背景中0.09平方米的600℃火场目标,既能探测林火,又能扫描成图显示火情图像。将仪器安装在森林防火巡逻的飞机上,可以监视森林火灾的蔓延发展情况,能够发现地面上直径6米的火情,以至地表下腐殖层里的火情。③森林火灾损失调查。森林植被火烧以后,地被波谱发生变化,在陆地卫星多光谱图像上就会发生与正常林地不同的异常反映。火烧迹地吸收红光不反射红外光,因此在0.5~0.6微米波段的图像上偏淡变浅,而在近红外0.7~1.1微米波段的图像上又比正常林地偏黑。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两个波段图像配合判读分析,不但可以正确识别火烧迹地的位置和轮廓,还能估计火烧迹地年龄,绘制火场和森林火灾强度图。
森林病虫害探测 受害林木和正常生长林木比较,在光谱反射率和温度方面都会发生异常现象。因此可用航空光谱辐射计和红外辐射计加以探测。如松树病虫为害中期的针叶内部结构被破坏,叶绿素减少、针叶变黄,或因叶肉含水减少,针叶干枯萎缩,在可见光波长范围里(0.45~0.55微米)针叶的光谱吸收就减少,而光谱反射率增加。这样,从不同长势的松树光谱反射曲线图上(见图),就可发现受害和健康树反射特性曲线的明显差异。在病虫害初期,针叶内部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则会在近红外波段里(0.7~1.3微米)发现受害松树的光谱反射率较低,也可在彩色片或彩色红外片大比例尺和特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早期探测到病虫灾害,甚至可从这种影像上统计受害株数,划分受害程度。现在已可利用卫星上安装的高分辨率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以比较灾情发展情况,可比目测提前几天至十几天发现病虫害。
3、结语
遥感技术在林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实践。随着3S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林业生产及林业科研将会利用更先进的技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遥感 森林资源 调查
遥感作为获取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先进方法,是地球系统的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不可替代的手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抽样调查、航片判读、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林业先进的国家把航天遥感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灾害监测。林业遥感具有宏观性、获取信息快、重复周期短和成本低等特点。航空遥感已成为森林调查和灾情监测的必要手段。航天遥感已在全国性或大面积林区的森林资源清查和灾情监测得到应用,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遥感技术的分类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特点,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①航天遥感。又称卫星遥感。指轨道高度在100000米以上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遥感。由于轨道高度和遥感对象不同,遥感器的地面分辨率和可能识别的地物大小也不同。例如,用于监测大气活动的气象卫星所获取的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1.1~1.4公里;用于资源勘测与环境监测的陆地卫星或资源卫星为20、30、80米不等;适用于资源详查和城市、海岸带研究的回收型卫星或航天飞机一般可达 5~10米。②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包括距地面高度600~10000米的低、中空遥感和10000~25000米的高空、超高空遥感,可获取分辨率很高、波谱信息很丰富的照片或扫描图像。由于航空遥感继承并发展了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编制大比例尺系列专题地图的功能。但是,航空遥感覆盖的地区较小,技术处理过程较复杂,生产周期较长,主要适用于城市管理、工程设计、污染监测和灾情调查等方面。③近地遥感。指距地面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系留气球(500~1000米)、遥感铁塔(30~400米)、遥感长臂车(8~25米)等的遥感,主要用于对大气辐射订正和光谱特性测试,以辅助高空遥感器的波谱选择、辐射订正和为图像判读分析提供参考。遥感铁塔还可用于海面污染和森林火灾监测。另外,有火箭和高空气球遥感,这些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快速获取短暂的局部性的大气或地面信息。
按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紫外遥感、微波遥感、超短波遥感和多谱段遥感。①可见光遥感。用分波段照相机或用多波段扫描仪采集0.34~0.76微米波段的信息。主要用于立体摄影测量、资源调查、军事侦察等。②红外遥感。指利用波长0.76~3.0微米的近红外和波长3.0~15微米的远红外波段的遥感。红外遥感对地表热力场和植物叶绿素含量特别敏感,温度分辨率可达0.1~0.2℃。用于城市热岛、温泉、海面温度、埃尔尼诺现象、海洋中的淡水涌泉、海冰、积雪、冰川和湖泊的观测,以及森林、草场、作物长势的分级和湖泊富营养化、海面赤潮、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等。③紫外遥感。利用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波段的遥感,主要用于大气和海洋温度场的探测。④微波遥感。利用 1~1000毫米波段的遥感。具有全天候工作和穿透云层、干冰、沙漠和植被的功能,但空间分辨率低。可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⑤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波段范围,同时对某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对获得的信息加以组合,以获取有关物体的更多的信息。⑥超短波遥感。利用超短波的 α射线和X射线的遥感。如拖曳于海底的α射线探测仪,用于海底沉积和基岩剖面的探测。⑦激光遥感。用于大地测量的卫星定位、活动断层地形变化和 40~200米以内水下地形的测绘等。
2、林业遥感的应用范围
20世纪20年代开始试用航空目视调查和空中摄影;30年代采用常规的航空摄影编制森林分布图;40年代航空像片的林业判读技术得到发展,开始编制航空像片蓄积量表;50年代发展了航空像片结合地面的抽样调查技术;60年代中期,红外彩色片的应用促进了林业判读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树种判读和森林虫害探测;70年代初,林业航空摄影比例尺向超小和特大两极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陆地卫星图像在林业中开始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高空摄影;70年代后期,陆地卫星数据自动分类技术引入林业,多种传感器也用于林业遥感试验;80年代,卫星不断提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处理技术日趋完善,伴随而来的是地理信息,森林资源和遥感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抽样调查中,观测和调查的单位是单元。单元的集合体称总体。总体的范围可以大至全国,小至一个林分。总体和单元的划分关系到调查成本,乃至调查的成效。为了获得部分单元的观测值,用以推断总体,先要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这些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的基本形式有样地、样木、样线和样点,常被用作调查方法的名称,如带状样地调查,点抽样等。
2.1 森林经理调查
运用航空像片按调查因子判读(见航空像片森林判读)勾绘小班轮廓,估测小班蓄积量。常用的方法有:①典型选样法。在像片上选取足够数量有代表性的样点,然后持像片到样点实测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出小班各因子的平均值和蓄积量;②样地实测法。在勾绘的小班内设置带状或方形样地,进行每木检尺,然后计算样地和每公顷蓄积量;③分层抽样法。根据航空像片上林分影像特征进行分层(即分类型),判读勾绘分层小班,应用分层抽样法(见森林抽样调查)估测总体森林蓄积量;④像片判读与实测回归法。即利用航空像片判读蓄积量与地面实测蓄积量进行回归估计;⑤多元回归估测法。选择影响森林蓄积量并能在航空像片上判读的各种数量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估测小班蓄积量。
2.2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探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察火灾发生条件,有利于尽早发现火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救灾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①森林火灾等级划分。即为调查森林火灾在地域上分布的特点而进行的大区域宏观分类。可根据森林植被、气候状况及火源分布,利用卫星图像目视判读划分;也可利用近红外波段影像对林区水热分布状况反应比较灵敏的特性,应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提取植被、气候和火源分布的信息划分火险区。最后根据所获得的有关森林植被易燃性能、燃烧环境的和火源密度等信息,综合确定火险等级,编绘森林火灾危险分类图。②森林火灾探测。应用分辨率较高的双通道红外扫描探测仪探测火情,仪器上采用3~4微米和8.5~11微米两个波段探测装置,可从5000米高空探测到0~50℃森林背景中0.09平方米的600℃火场目标,既能探测林火,又能扫描成图显示火情图像。将仪器安装在森林防火巡逻的飞机上,可以监视森林火灾的蔓延发展情况,能够发现地面上直径6米的火情,以至地表下腐殖层里的火情。③森林火灾损失调查。森林植被火烧以后,地被波谱发生变化,在陆地卫星多光谱图像上就会发生与正常林地不同的异常反映。火烧迹地吸收红光不反射红外光,因此在0.5~0.6微米波段的图像上偏淡变浅,而在近红外0.7~1.1微米波段的图像上又比正常林地偏黑。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两个波段图像配合判读分析,不但可以正确识别火烧迹地的位置和轮廓,还能估计火烧迹地年龄,绘制火场和森林火灾强度图。
森林病虫害探测 受害林木和正常生长林木比较,在光谱反射率和温度方面都会发生异常现象。因此可用航空光谱辐射计和红外辐射计加以探测。如松树病虫为害中期的针叶内部结构被破坏,叶绿素减少、针叶变黄,或因叶肉含水减少,针叶干枯萎缩,在可见光波长范围里(0.45~0.55微米)针叶的光谱吸收就减少,而光谱反射率增加。这样,从不同长势的松树光谱反射曲线图上(见图),就可发现受害和健康树反射特性曲线的明显差异。在病虫害初期,针叶内部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则会在近红外波段里(0.7~1.3微米)发现受害松树的光谱反射率较低,也可在彩色片或彩色红外片大比例尺和特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早期探测到病虫灾害,甚至可从这种影像上统计受害株数,划分受害程度。现在已可利用卫星上安装的高分辨率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以比较灾情发展情况,可比目测提前几天至十几天发现病虫害。
3、结语
遥感技术在林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实践。随着3S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林业生产及林业科研将会利用更先进的技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