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视演说节目的“未老先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ch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电视演说类节目在近几年以一匹黑马的速度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收视份额中杀出重围,在演说节目发展的历史轨道中不难看出它的正处在一种初级阶段,在它的初级阶段就充分彰显出了演说节目的魅力,它必将会经历初级探索、发展高潮、发展稳定等阶段的过程,但是演说类节目发展至今已经“未老先衰”,呈现出节目形式创新困难、娱乐性逐渐超过思想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此类节目的生存。电视演说类节目弘扬中国主流价值观,是广电总局大力鼓励发展的节目,它有非常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演说节目在中国的崛起和“未老先衰”,不仅体现出中国的主流文化的价值,也体现出中国电视创新的后劲不足,分析电视演说节目“未老先衰”背后的原因和特性,才能更好地探索电视演说节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演说节目;超级演说家;真人秀;青年中国说;说出我世界
  作者简介:张凤婷,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纵观演说类节目国的发展历程,2012年央视开播的演说类节目《开讲啦》,2013年安徽卫视推出《超级演说家》,北京卫视于2014年10月开播的《我是演说家》,2014年11月亮相央视综合频道的《青年中国说》,2015年6月,广西首档大型演说类真人秀节目《心声力量》等,发展到今天,虽然收视率非常客观,但是演说类节目产量屈指可数,这些节目的出现数量与其他类型节目相比简直不堪一击,尤其近几年户外真人秀节目呈井喷式增长趋势,不难看出演说类节目实在是后劲不足。从发展的时间维度来说就是“未老”,从产量的空间维度上来说是“先衰”。那么针对这种“未老先衰”的现象,我认为演说类节目受众、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真實性、节目向娱乐化这几个方面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下面将具体讲述。
  一、忽略受众分众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供大于求,受众市场在不断分化,我国电视传媒正面临着分众化的发展现实。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演说类电视节目还没有足够的分众化意识,内容相近、形势相仿的节目又数不胜数,呈现出一种同质化的态势。为了满足演说类节目的长远发展必须要重新定位,找到自己的受众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传递;必须致力于自身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创造出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使用多元化的形象来满足受众异质性的需要。
  节目最好都能不断分化,出现各种类别的精致节目,演说节目在分化的路上仍需探索。在这一方面,《青年中国说》在演说类节目中目前做得比较好,它以青春为主题,主题非常明确,它的受众不只是狭义的年龄上的年轻人,包含一切思想年轻的受众,一切享受青春,追寻青春的受众高龄人。嘉宾是50、60、70、80、90皆有代表,每一代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青年中国说》没有具体受众到哪一个年龄、阶层的分级,看似受众群体不明显,但是仔细分析,实则节目受众非常明显,那就是能够接受乐于接受年轻思想的受众群体。演说类节目一出现就伴随着很高的收视率,这是市场的积极响应,演说类节目应该在市场好的态势下,积极探索节目分众化趋势,为观众呈现更加精致的节目。
  二、节目形式进入瓶颈期,深陷选秀套路
  在演说节目和选秀节目对比方面来看,演说类节目从《超级演说家》开始一直到《说出我世界》都从不同程度上直接移植歌唱选秀节目形式,对于这种形式移植不能说不好,选秀形式保证了节目的戏剧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演讲与唱歌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一味的套路选秀节目终究逃脱不了“未老先衰”的宿命。
  三、演讲内容真实性
  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其含义而言,强调的是“真实性”、“互动性”和“表演性”。真人秀电视节目在体现“真”的同时,也尽量突出“秀”的成分。演说类节目让演说者站在舞台上,实际上也是一种真人秀的表现,那么对演说类节目探讨真实性和表演性也是有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表现在电视节目上的影响是,观众不愿意在真人秀上面看到演的痕迹,更愿意追寻一种真实性的情感期待。从目前演说类节目发展现状来看,节目形式趋向于竞技化,会给演讲者打分,分出个高低等级,这种过于重视语言技巧的环节设置,会让观众怀疑演说的内容是否真实,观众认为真实可信、合乎逻辑,反映了真实的客观世界,节目中的人物、背景、故事线索都是真实可靠的、合理的才是打动人的关键,如果不是真实的内容,演讲的再好也无法打动观众,因为这是对观众的感情欺骗。
  当然如果在演讲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辅助以演的肢体语言反而还会为节目增添看点,因为演讲,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超级演说家》在其中适当加入了表演的成分,不但要说得好听,还要说得好看。《超级演说家》讲究一个演讲能否成功,不仅仅要依靠动听的语言,还要依靠表情和肢体动作,才能更好地感染听众,说服听众。从节目中可以看到,虽然演讲的话题比较深刻,有些触及到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是选手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说有唱有演,或平淡,或幽默,或乐观,注重情感渲染,总体比较积极、励志,比较符合观众接受心理。《说出我世界》中邀请大量演员明星来演讲,演员讲演的内容虚假一旦曝光会严重影响节目的真实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幽默一直以来都是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幽默话语的形成离不开语义和语境。本文以Leech的语义七分法为理论框架,从美剧《破产姐妹》中选取部分语料,从语义层面解读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幽默话语;语义七分法;《破产姐妹》  作者简介:刘新宇(1994.12-),女,满族,辽宁北镇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普通语言学。  [中图分类
摘 要:侯孝贤被誉为东方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擅长运用长镜头创造影片独特的视听风格。本文结合侯孝贤的影片,从侯孝贤的影片内容、叙事模式、整体风格、拍摄角度等方面出发,分析影片如何体现长镜头的特点,即保证时空完整性、再现生活原风貌、传达寓意、达到情绪上的连贯与升华、引起观众共鸣,创造影片的整体风格,体现出融情于景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侯式长镜头;诗意情怀;美学风格  作者简介:葛佳宁(1989-)
摘 要:近年来,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视频交流方式,从小众的二次元人群逐渐走入社会大众的视线,其独特的传播形式使其在视频、电影、游戏、直播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弹幕的特点,结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弹幕形式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弹幕;形式;受众;狂欢  作者简介:杨倩(1993-),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6级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莎士比亚一生中共有37部戏剧,在这些戏剧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正是其作品的魅力之一。而他的喜剧作品又大多是以爱情为题材来进行创作,因此男女形象生动而富有典型性。而“女性角色”是莎学中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鲜明生动、引人注目,但以往的大部分女性角色的研究都集中在那些光彩照人、美德与智慧并存的女主人公身上,而忽视了她们身边、离她们最近的侍女形象,然而在这些形象身上,同样也反
摘 要:象征主义最早是被用于诗歌的创作,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创作中。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它借物喻理,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在《瑞奇》这部影片中,导演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和深化主题,如翅膀、牵引绳等,本文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并对其象征意义进行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瑞奇》;翅膀;牵引绳;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