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频大传播: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交媒体时代,微视频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用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开展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微视频为例,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实现国际化表达,达到小视频大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微视频;中国故事;中国日报;国际化
  长期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获得了不少有益经验。但是在社交媒体占据大多数“受众”大多数时间的今天,微视频已取代了传统视频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面对这些变化,国内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如何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让社交媒体的用户成为“中国故事”的忠实粉丝?如何在社交媒体中设置中国话题,引起话题讨论,形成用户主动分享的行为,扩大中国故事的传播面与影响力?如何借助“外力”,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他塑”中国形象?这些都成为了国内主流媒体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日报》作为国家官方英文媒体,其新媒体中心自2015年开展微视频业务以来,已推出《“一带一路”睡前故事》《艾瑞克跑两会》《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微视频系列节目,以微视频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善用“语言”,寻找文化的共同点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国际传播中,不同的语言往往会成为沟通交流的障碍,因此,为中国故事寻找一个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都看得懂的“语言”是实现国际传播的第一步。在微视频中,讲述中国故事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我们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如汉语、英语,如微视频中使用的语言文字;另一种则是视听语言,如微视频所包含的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
  (一)使用双语传播,能够兼顾内外
  双语传播是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微信平台传播的巨大优势。剪纸动画《船》的配音使用英语,但在画面中搭配双语字幕,不仅适合对外传播,也兼顾了中文受众群体的观看,实现了传播范围的最大化。
  在《船》这部剪纸动画中除了剪纸造型,童声配音也构成了其视听语言的一大特色。《船》这部动画使用了外国萌娃纯正又稚气的英语配音,纯净的声音在动画一开头便抓住受众的心,为影片赋予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而童声配音也使得影片童趣十足,仿佛一名可爱的孩子正在向受眾娓娓讲述她正在阅读的寓言故事一般。从孩子的英语讲述里,受众可以从浅显生动的语言里发现动画试图传递的主题:“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童声英语配音,使这部动画在童趣中以小见大,这种符合西方受众接受方式的视频,能更好地达到国际传播效果。
  (二)巧用视听元素,揭示文化隐喻
  《船》在短短三分钟的动画短片里出现了航船、冰山、暴雨、炸药、火焰、恐慌、尖叫等多种传播符号,在这些传播符号背后实际上融合了东西方共通的文化隐喻,在隐喻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1、船:同舟共济的人类
  “船”是一群人共同的命运,也代表着世界60亿人的命运。西方《圣经·创世纪》中就记录有“诺亚方舟”的故事,东方《孙子·九地》则有“同舟共济”的说法。无论东西方,“船”都代表着团结、协作、希望。就像马丁·路德·金所说:“We may have all come on different ships,but we are in the same boat now.”(我们搭乘不同的船而来,如今只能同舟共济。)就像《船》中讲述的最简单的道理:“他们也许讨厌彼此,但他们只能同舟共济。无论航行中发生什么,他们有同一个终点。”
  2、海域:复杂多变的形势
  船在长久的行驶中,天气发生了变化。船驶入到一片复杂恶劣的海域里:暴风雨、暗流、食人鲨、冰山等,在这片海域里曾经一同协作的船员仿佛也陷入了悲哀、负面和厌倦的海洋里。表面上这是一片复杂恶劣的海域,实际上这片海域暗喻了现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3、危机:影响全球的问题
  《船》中不同的船员在危机来临时爆发出恐惧、不满的情绪。有人不再信任团队,选择退出;有人选择制造争端,令形势更加混乱;甚至有人陷入疯狂,开始杀戮。这部动画短片讽刺了人类社会在面临着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难民潮,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抬头,全球化的趋势停滞甚至倒退等问题时,某些人类(地区或国家)在众多的危机和挑战中不仅没有同舟共济,反而无所作为甚至将人类社会推向毁灭的行为。
  4、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
  船长是船的掌舵人,控制着船前行的方向。如果船长失去了对船的控制力和领导力,船的命运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为了避免船毁人亡,必须尽快调整。船长的角色暗喻了能够指引人类社会平稳发展的大国领袖。而正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3000多位世界经济领袖集合于此,他们的每一次讲话和决定都将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走向,这也正是今年论坛主题“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所表达的期待。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并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释放了重振信心、引领航向的重要信号。这部剪纸动画《船》不仅是对达沃斯主题的呼应,并从侧面对外传播出中国具备大国领导力的担当和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

二、选好“话题”,引导舆论的热点


  (一)精准把握发布时间
  剪纸动画《船》的发布时间正好在2017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前夕,发布当日恰好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在1月16日的时间点发布该条推送,并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们搭乘不同的船而来,如今只能同舟共济”作为摘要,不仅表达了对马丁·路德·金的怀念,更是紧紧结合着达沃斯论坛这一全球热点话题,在恰当的时机表达了:“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主题,有利于吸引来自全球关注的目光。   (二)增加政治事件报道量
  双语微信也在今年增加了大量国际政治的选题,并在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的报道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亦庄亦谐,既有轻松调侃,也有来源可靠的英文引文,把握了较好的度。但在这类报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大量引用主流外媒报道,有时不免将外媒的偏见也带了进来。
  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国际关系和政治的学习认知,使自己能更加清醒地看待外媒报道,或引入更为中立客观的观点,如专家的评论约稿。
  (三)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中国形象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声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中国话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舆论场上,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当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舆论宣传的主战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主阵地。微视频作为社交媒体用户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能够用简短、精炼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并且快速、精确地传播出去,引起受众广泛参与。那么,中国媒体如何通过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做好中国故事与中国观点的表达?
  以微视频《“一带一路”睡前故事》为例,为了面向社交媒体海外受众阐释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策划制作了5集系列微视频《“一带一路”睡前故事》,以美国父亲为女儿讲述睡前故事的方式,用英语讲故事,更利用英语思维和易于接受的趣味形式,通过地球仪、积木、贴纸等儿童玩具形象地展示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为海外受众普及“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知识。该系列微视频寓教于乐又充满童趣,口语化表达和充满创意的传播形式,为媒体融合报道,特别是在面向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既符合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又适应了海外受众的接受习惯,显著降低了“一带一路”话题的接受门槛。
  该系列视频选择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首发,迅速成为全球主流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报道关注引用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联社、BBC、《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在内的30余家国际主流媒体。该系列视频引发了全球媒体现象级的关注与讨论,成功地设置了议题,有力地引导了国际舆论话题,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的召开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有效地传播了中国对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姿态。

三、借助“外力”,“他塑”中国形象


  (一)分享与转载他者塑造
  媒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要选择最贴近外国受众的切入点和讲述方式,借助“外力”,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和中国故事。这种讲述方式不仅能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贴近国外受众,而且也会受到国内受众欢迎,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部“英国小哥侃两会”微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股传播热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网事、@紫光阁、@共青团中央、@澎湃新闻等国内微博大号先后转载转发,两天时间里点击量就超过4300万次,二次传播全网有效覆盖量超过600万次。同时,这个微视频在Facebook上也广泛传播,点击量超过210万次。一个微视频能够同时获得国内外社交媒体用户的广泛关注,可见这个中国故事已被国内外的受众所接受。这个由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制作和推广的微视频在探索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方面的做法值得探讨和借鉴。
  可以说,这部微视频把“中国两会”这个话题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视频中讲述的“中国两会故事”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认可。
  (二)创新话语体系,表达中国观点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讲述中国故事实际上是在国际传播中争取话语权,构建话语体系的过程。但在社交媒体占据大多数受众大多数时间的今天,如何更加有效地在社交媒体设置议程,引起话题讨论,形成用户主动分享的社交行为,进而形成更大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成為我国媒体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新领域。
  以策划驱动内容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宏大叙事的宣传话语模式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日报》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在策划微视频时采用“大选题小切口”,如:剪纸动画微视频《船》、5集系列微视频《“一带一路”睡前故事》等都是形式小而美,内容浅而新的系列视频作品。
  以特色驱动表达创新。一方面,国际传播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外”,工作语言是外语,主要受众是外国人,在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另一方面,要顺应受众信息获取的趋势,如《中国日报》充分用好微视频的手段,创办了“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一系列品牌栏目,涌现出了方丹(“两会”小哥)、艾瑞克等外籍“网红”。
  以技术驱动手段创新。在融媒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媒体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技术优先”,强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领先”。《中国日报》引进国际领先的被国际大媒体集团广泛使用的“墨素”系统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现代化全媒体采编发平台;建立中国日报“新媒体实验室”云数据平台,实现对六大洲133个国家共8.4万个网站、1.6亿个社交媒体账户的数据获取与分析,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精确新闻”之路。同时,坚持以渠道拓展为引领,实现了由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向一个全球全媒体用户数超过1.5亿的媒体集团的转变,其中中国日报英文客户端成为我国首款下载量超过千万级的英语新闻客户端,用户涵盖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报脸谱粉丝数突破5300万,位列全球主流媒体第二位。[1]
  微视频作为社交媒体用户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能够快速、有效传播,引起受众广泛参与,以微视频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已经成为当下国内主流媒体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领域。《中国日报》不仅利用国内社交平台微博、微信和国外社交平台Facebook讲述中国故事,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而且善用“语言”,寻找文化的共同点;选好“话题”,引导舆论的热点;借助“外力”,“他塑”中国形象,依托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取得小视频大传播的效果。
  注释:
  [1]高岸明.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高岸明:推动构建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在2018融合发展论坛上的致辞.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910/c40606-30283639.html.
  (作者:丛芳君,中国传媒大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编辑;周瑶,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国企由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的产权结构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国企在竞争r市场中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新国企现象横空出世。文章通过对新国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对新国企的独到理解——“三个代表”“八个坚持”和“一个本质区别”,并从产权制度视角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分析对新国企及其现象进行了研究论证。  [关键词]新国企;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新国资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第一时间》栏目在报道最快新闻、开展公益活动、进行舆论监督、传承传统文化几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揭示了一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十五年保持高收视、高创收的密码。  【关键词】第一时间;新闻报道;公益活动;舆论监督;文化传承  15年与时间赛跑,传递最快捷的新闻;  15年与时代同步,描绘最全景的变迁;  15年与民生为伴,发出最贴心的声音。  2018年7月28日,安徽老百
【摘 要】本文从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着眼,根据数字世界的运行逻辑与社会现实需求,从内容生产、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四个方面展望媒体发展趋势,试图描绘“共治”中的媒体新生态。  【关键词】共治;新生态;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2018年11月7日,中国举办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为“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本次大会向大众传递信息:互联网信息技术已与生产生活深
哈里·安松·斐内(Harry Anson Finney,1886-1966)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会计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特别是由他编写的《会计原理》,在当时被誉为最具权威性的会计学教科书,成为各大院校的首选教材并受到会计界教育人士的一致好评。因其一生为会计教育事业和会计实务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于1958年被选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所设立
【摘 要】动画新闻是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动画与新闻的融合,是传统纸质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梳理了2018年7月21日到7月31日11天内《新京报》动新闻发布的121条动画新闻,从选题、内容原创性和画面制作方面,探析纸媒发展动画新闻的优势及瓶颈,研究动画新闻的运用原则。  【关键词】动画新闻;新京报;纸媒数字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话用来描述
萧莉前几天过的生日,三十岁整。女儿都不在身边,视频里闹哄哄,两个小人儿争先恐后说着妈妈我爱你,我最爱你——她们继承了自己的白皙和伶俐。萧莉见怪不怪,或者说并未像富有爱意的妈咪们一样,用夸张的语调及肢体语言予以回应,她的嘴角只是稍微扬了一下,然后说让外婆接电话吧。  外婆走到镜头前,萧莉问她为什么又去上班了。原来答应得好好的,只是暑假打两个月零工。妈妈七扯八扯,说接活的地方这一阵特别忙,人家应付不过
男人和女人吃完晚饭后,男人搭了车,直奔机场。他要去一个遥远的城市出差,飞机是不等人的。可是他们的晚饭精致并且丰富,一点儿也没有马虎。全是男人喜欢吃的,全是女人的拿手好菜。女人用了大半个下午,让桌子上摆满海鲜。男人就像一条鲨鱼般喜欢海鲜。可是男人的风格,却一点儿也不像鲨鱼。他举止优雅。他是一个优秀的男人。  男人是在傍晚登上飞机的。他对女人说,当他走出机场的时候,时间会很晚,所以他今天晚上就不给女人
我非常喜欢摆渡这个词。  摆渡,把人从停留的此岸送到向往的彼岸,把一颗心从脚下启程的地方送到要到达的目的地,这是多么辛苦而崇高的事情。  其实,人生之中无非就是此岸与彼岸。每一个站在此岸向往着到达彼岸的人,都需要渡过眼前横亘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的那一条河流。此时,许多人如果得不到一种非常有力的帮助,是根本没有办法到达心中向往的彼岸的。因此,如果没有一种有力的帮助,那么,站在此岸的人或者是驻足于此岸而止
摘 要:采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回归模型,对陕西省某市2012年168所中小学共79 475名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级和学业成绩研究发现:中国欠发达地区体重等级不良的学生规模较大,44.85%中小学生体重偏轻,16.44%体重偏重;体重偏轻与中小学生学业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小学和初中阶段,体重偏重与学业表现无显著相关;在高中生子群体中,体重偏重与学业表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偏重的高中女生中学习成绩更差。  关 键
【摘 要】在国家战略的宏观指引和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重点打造的战略级融媒体项目——“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上线以来,“交汇点新闻”就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在提升传播力、打造公信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这“四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使“交汇点新闻”在三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与集团所属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