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抗凝管理服务模式,本研究尝试开展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住院病人华法林抗凝管理服务,考察药学服务起到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效果评价,为抗凝管理药学服务路径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入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住院期间服用华法林且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住院患者,仅接受传统医疗,临床药师不采取干预措施;管理组为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住院患者,在医生管理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对患者开展抗凝管理治疗。建立华法林住院抗凝管理模式,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具体操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服务,第二阶段为患者院外的随访监护。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接受的具体药学服务内容,考察其对患者抗凝疗效、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62例,其中对照组80例,管理组82例;随访变异退出16例,共有146例患者完成院外随访研究,其中对照组70例,管理组76例。1.抗凝疗效评价: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首次监测INR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院时INR值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且院外TTR达标率显著提高(P<0.05)。2.抗凝安全性评价: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3.抗凝治疗依从性评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度均较教育前明显改善(P<0.05),管理组患者抗凝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对用药指导表示“非常满意”者比例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以“华法林药学服务规范流程表”为工作主线,建立了临床药师主导的住院病人抗凝管理模式。通过确立抗凝管理药学监护具体内容、规范药学服务流程以及实施院外连续性随访监护,形成了全程化的药学服务模式。该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抗凝治疗疗效、降低了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对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抗凝管理路径的科学制定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