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该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称呼语的称呼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加以对比,对处于俄罗斯和中国两个不同主流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俄汉社会称呼语 人际交往 正确称呼语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24-02
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下面我们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加以论述。
我们所说的社会称呼语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人,在交际时,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使用的称呼语。其中,地位指对方的职务、职称、学衔或其它头衔等。根据人们的交往关系,我们把社会称呼语分为通称、职衔称呼语等。该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来对比分析俄汉社会称呼语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
1 通称
通称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员,不考虑他们的职业、职务和年龄,所使用的称呼语。
1.1 俄语通称
俄语中的通称常用的有:Товарищ、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Девушка、Парень、Друг、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Господин、Госпожа、Дама等。
在19至20世纪时,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色彩。十月革命时期,该词用来作为社会民主党人之间的常用称呼语。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Товарищ一词正式成为普遍使用的称呼语。现在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也只是偶尔用在俄罗斯军队和俄共党中。而Товарищ一词也由原来的通称词变为只限于对军人、警务人员等的称呼中。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等一些称呼语也随之开始慢慢消失。现在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除了在宪法、司法机关中,依然还在使用,而在其它场合早已不再用作称呼语。旧的称呼语逐渐被历史淘汰,而短期内,又暂时没有比较适合的词语用作称呼语,但又迫于交际的需要,因此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这两个用来区别人性别的原始词汇就随之逐渐被人们用作目前常用的称呼语,来称呼陌生的中老年人。例如:Женщина,как пройти к рынку?(запись устной речи)把Мужчина与Женщина用作比较常用的称呼语,以此表明俄罗斯社会的男女平等关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
在俄语中,Господин、 Госпожа、Дама很少单独作为称呼语使用。在正式场合中,经常使用的是它们的复数形式。例如:
(1)Уважаемые дамы и господа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усь приглашает всех желающих ... отдохнуть...в роскошных апартаментах...(Известия. —1995.№118)
(2)——Господин Никитин, прошу попробовать, отличное Баденское вино! Оно чем-то напоминает русское шампанское.На ва-ше здоровье!——Спасибо, господин Дицман.Но точнее по-русски будет так:ваше здоровье!(Ю.Бондарев.Берег)
1.2 汉语通称
汉语中的通称在交际场合中,常用的有:同志、师傅、先生、小姐、女士、太太等。
建国后,在国内,人们普遍使用的的第一个通称是“同志”一词。通常,它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1)单呼同志。(2)姓+同志。(3)名+同志。(4)姓名+同志。(5)职业+同志。(6)职务+同志。(7)性别+同志。(8)老或小+同志。(9)老或小+姓+同志。例如。
①“雷锋脸一扳,严肃起来:“乔安山同志,你停车!”(《离开雷锋的日子》)
②车逢宽笑了:“副局长同志,你的爱国热情可嘉,不过,你不能要求群众也都像你一样,为了维护你那个机械局的利益,宁用自己的次货,不用外国的好货……”(蒋子龙《开拓者》)
到了20世纪70年代,“师傅”一词又渐渐取代了“同志”成了广受欢迎的社交用语。“师傅”一词旧的用法指对业务知识、技术本领上高于自己的人的尊称,如:艺术大师、厨师等。新的用法不分对象地把“师傅”一词作为通称,谦称对方更在行。例如:
李爱琴:“师傅,你今天也来这么早?”
王淑娴:“开党委会研究选举的事。”(《金鹿儿》《电影创作》1982№1)
另一类通称是先生、太太、小姐。“先生”一词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称呼那些年长有德行的人,包括师长在内。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通称。在解放前,该词主要用来称呼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不分男女。太太一词不仅用来称呼已婚的女性,还成了老爷、先生的对称词,也可用来称呼一般的妇女。小姐则是对未婚妇女的通称,和姑娘一词差不多。
但解放后,这三个通称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首先,先生一词相当于“老师”,通行于某些中学和大多数的大学。另外,它还用来称呼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和老知识分子,以及外宾、侨胞和港澳台人士。太太和小姐两个词在解放后及文革前后用得较少,人们常常把这两个称呼语和资产阶级及其家属和子女联系起来,成为批判的对象。此外,称呼女士还有两个词也经常使用。一个是夫人,另一个是女士。前者是指已婚的女士,比如人们称宋庆龄为孙夫人。在意义上它与太太差不多,但比后者文雅高贵得多。女士一词可以兼指已婚和未婚的妇女,也具有文雅、高贵的含义。比如,李宗仁的妻子,从其夫,可称她为李夫人;从本人,可称其为郭德洁女士。例如: “雷参谋!请坐。——是找荪甫罢,刚才出去。”“我看见他出去。吴夫人,他留在府上吃过夜饭再走。” (茅盾:《子夜》)
改革开放以来,先生、太太和小姐这些通称的使用范围大为扩大。除了对外宾、华侨、港澳台人士,对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老知识分子继续使用外,在一些公共场合,商贸交往中,在中国人内部用得也多起来。但与“先生”相对的通称“太太”却用得较少。而“小姐”一词,作为称呼语主要用来称呼未婚的女孩子。该词最早出现在宾馆、饭店、商厦等服务行业,如“服务小姐” 、“导购小姐”等。后来它又进一步扩展,用在电台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对女歌星、女嘉宾、女模特、女观众的称呼上以及在社交场合,用来称呼年轻女子。“小姐”一词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它用起来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比较文雅的敬称,用在年轻女孩子身上比较得体。例如:
小伙子见是一位漂亮姑娘,态度热情了一些:“请等一等!小姐,您是…定期活期?”(《电影创作》1998№2)
在上面谈到的“先生、太太、夫人、女士、小姐”这些通称中,先生、女士、小姐三个词可以单用,即可直呼某人“先生、太太、小姐”。也可按照姓或名或姓名+先生或女士或小姐的公式来称呼对方。比如,张先生、李女士、王小姐或一鸣先生、凤芝女士、风华小姐,或张一鸣先生、李凤芝女士、王风华小姐。太太和夫人两个通称可以单用,即直呼某人为太太或夫人,也可按照丈夫姓+太太或夫人的公式来称呼。比如孙夫人、郭太太等等。
2 职衔称呼语
职衔称呼语是一种直呼对方职衔的称呼语,按其实质还可进一步分为职业称呼语和头衔称呼语。职业称呼语是指用对方的職业名称来称呼对方的称呼语。头衔称呼语是指用对方的官衔、职衔、军衔、学衔等称呼对方的称呼语。用职业、头衔作称呼语在中国极为流行。
2.1 俄语职衔称呼语
俄语中能单独用作职业、头衔的称呼语屈指可数。表示职业的词中只有Доктор , Сестра, Нянечка等极少数词可以用作称呼语。例如:
Он поспешно стал набирать номер больницы. —— Сестра !Это Овсяников , простите ,что так рано... ( С.Снегов . Над нами полярное сияние ) .
俄语中的头衔称呼语并不多见。而军衔称呼语常被用作军人之间的相互称呼中,他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Товарищ”一词共同使用。例如:
——Товарищ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
Я очень прошу Вас меня простить! (А.Солженицин)
2.2 汉语职衔称呼语
汉语中,比较有地位的职业,一般指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如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等。口语中,“医生”用作称呼语时,多用口语词“大夫”替代。而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力劳动职业,如司机、厨师、理发师、电工等,一般不能用于职业称呼语,常用通称“师傅”替换。例如:
郑文舟走过来,直奔卖菜窗口:“师傅,给我来个菜。”(李鑫 《荒唐阑尾》)
汉语中的官衔称呼语主要有:主席、书记、总理、委员长、部长、省长、局长、处长、主任、校长等。学衔中只有“博士”一词用于称呼语。汉语中表示军衔的词很多,如:元帅、将军、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等。在用于称呼语时,上校级以上的都可被下级称为“首长”,上级称下级为“军衔+同志”,如“少校同志”、“上尉同志”等。一般在军衔前面都不能加上姓。例如:
(1)小肖也在采访团中。她禁不住想捅一捅爸爸的秘密。“爸爸,”大家又笑了。小肖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慌忙改口:“肖代市长,你不是在家里说过不保密吗?”(《代理市长》《电影剧本》1985 №10)
(2)马越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傻子,在这方面你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孩子?你既然知道我是个老太婆了,快死了这条心吧,想办法找个好姑娘。”
路凯感情冲动的解释说:“马工,我并不感指望和您......”(蒋子龙《弧光》)
3 俄汉社会称呼语的异同
通过以上对俄汉两民族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称呼语的对比分析,有以下相同和相异之处:
(1)作为通称的“Товарищ(и)”(同志)一词,不论是在俄语还是汉语中,在一定时期内,该词用作比较常用的称呼语,都有着很浓郁的政治色彩。在俄语中,随着苏联的解体,该词除在一些特定场合还有使用外,基本不再被用作称呼语。而汉语中的“同志”一词,改革开放后,除了只用作中年人的敬称外,也很少在交际场合中用到。
(2)在职衔称呼语的使用上,俄汉语有很明显的不同。俄语中,仅有少量表示职衔的词可以用作称呼语,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名+父称”这一俄语特有的称呼形式。但在汉语中,在交际场合中,职衔称呼语的使用很常见。一般是以“在各种行政职务前加上姓的形式”来使用。而在俄语中,除了军衔外,没有这种用法。
参考文献
[1] Даль В.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ивого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четырёх томах). М. 199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陈洁.俄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新华出版社,199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俄汉社会称呼语 人际交往 正确称呼语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24-02
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下面我们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加以论述。
我们所说的社会称呼语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人,在交际时,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使用的称呼语。其中,地位指对方的职务、职称、学衔或其它头衔等。根据人们的交往关系,我们把社会称呼语分为通称、职衔称呼语等。该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来对比分析俄汉社会称呼语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
1 通称
通称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员,不考虑他们的职业、职务和年龄,所使用的称呼语。
1.1 俄语通称
俄语中的通称常用的有:Товарищ、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Девушка、Парень、Друг、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Господин、Госпожа、Дама等。
在19至20世纪时,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色彩。十月革命时期,该词用来作为社会民主党人之间的常用称呼语。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Товарищ一词正式成为普遍使用的称呼语。现在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也只是偶尔用在俄罗斯军队和俄共党中。而Товарищ一词也由原来的通称词变为只限于对军人、警务人员等的称呼中。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等一些称呼语也随之开始慢慢消失。现在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除了在宪法、司法机关中,依然还在使用,而在其它场合早已不再用作称呼语。旧的称呼语逐渐被历史淘汰,而短期内,又暂时没有比较适合的词语用作称呼语,但又迫于交际的需要,因此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这两个用来区别人性别的原始词汇就随之逐渐被人们用作目前常用的称呼语,来称呼陌生的中老年人。例如:Женщина,как пройти к рынку?(запись устной речи)把Мужчина与Женщина用作比较常用的称呼语,以此表明俄罗斯社会的男女平等关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
在俄语中,Господин、 Госпожа、Дама很少单独作为称呼语使用。在正式场合中,经常使用的是它们的复数形式。例如:
(1)Уважаемые дамы и господа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усь приглашает всех желающих ... отдохнуть...в роскошных апартаментах...(Известия. —1995.№118)
(2)——Господин Никитин, прошу попробовать, отличное Баденское вино! Оно чем-то напоминает русское шампанское.На ва-ше здоровье!——Спасибо, господин Дицман.Но точнее по-русски будет так:ваше здоровье!(Ю.Бондарев.Берег)
1.2 汉语通称
汉语中的通称在交际场合中,常用的有:同志、师傅、先生、小姐、女士、太太等。
建国后,在国内,人们普遍使用的的第一个通称是“同志”一词。通常,它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1)单呼同志。(2)姓+同志。(3)名+同志。(4)姓名+同志。(5)职业+同志。(6)职务+同志。(7)性别+同志。(8)老或小+同志。(9)老或小+姓+同志。例如。
①“雷锋脸一扳,严肃起来:“乔安山同志,你停车!”(《离开雷锋的日子》)
②车逢宽笑了:“副局长同志,你的爱国热情可嘉,不过,你不能要求群众也都像你一样,为了维护你那个机械局的利益,宁用自己的次货,不用外国的好货……”(蒋子龙《开拓者》)
到了20世纪70年代,“师傅”一词又渐渐取代了“同志”成了广受欢迎的社交用语。“师傅”一词旧的用法指对业务知识、技术本领上高于自己的人的尊称,如:艺术大师、厨师等。新的用法不分对象地把“师傅”一词作为通称,谦称对方更在行。例如:
李爱琴:“师傅,你今天也来这么早?”
王淑娴:“开党委会研究选举的事。”(《金鹿儿》《电影创作》1982№1)
另一类通称是先生、太太、小姐。“先生”一词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称呼那些年长有德行的人,包括师长在内。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通称。在解放前,该词主要用来称呼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不分男女。太太一词不仅用来称呼已婚的女性,还成了老爷、先生的对称词,也可用来称呼一般的妇女。小姐则是对未婚妇女的通称,和姑娘一词差不多。
但解放后,这三个通称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首先,先生一词相当于“老师”,通行于某些中学和大多数的大学。另外,它还用来称呼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和老知识分子,以及外宾、侨胞和港澳台人士。太太和小姐两个词在解放后及文革前后用得较少,人们常常把这两个称呼语和资产阶级及其家属和子女联系起来,成为批判的对象。此外,称呼女士还有两个词也经常使用。一个是夫人,另一个是女士。前者是指已婚的女士,比如人们称宋庆龄为孙夫人。在意义上它与太太差不多,但比后者文雅高贵得多。女士一词可以兼指已婚和未婚的妇女,也具有文雅、高贵的含义。比如,李宗仁的妻子,从其夫,可称她为李夫人;从本人,可称其为郭德洁女士。例如: “雷参谋!请坐。——是找荪甫罢,刚才出去。”“我看见他出去。吴夫人,他留在府上吃过夜饭再走。” (茅盾:《子夜》)
改革开放以来,先生、太太和小姐这些通称的使用范围大为扩大。除了对外宾、华侨、港澳台人士,对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老知识分子继续使用外,在一些公共场合,商贸交往中,在中国人内部用得也多起来。但与“先生”相对的通称“太太”却用得较少。而“小姐”一词,作为称呼语主要用来称呼未婚的女孩子。该词最早出现在宾馆、饭店、商厦等服务行业,如“服务小姐” 、“导购小姐”等。后来它又进一步扩展,用在电台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对女歌星、女嘉宾、女模特、女观众的称呼上以及在社交场合,用来称呼年轻女子。“小姐”一词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它用起来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比较文雅的敬称,用在年轻女孩子身上比较得体。例如:
小伙子见是一位漂亮姑娘,态度热情了一些:“请等一等!小姐,您是…定期活期?”(《电影创作》1998№2)
在上面谈到的“先生、太太、夫人、女士、小姐”这些通称中,先生、女士、小姐三个词可以单用,即可直呼某人“先生、太太、小姐”。也可按照姓或名或姓名+先生或女士或小姐的公式来称呼对方。比如,张先生、李女士、王小姐或一鸣先生、凤芝女士、风华小姐,或张一鸣先生、李凤芝女士、王风华小姐。太太和夫人两个通称可以单用,即直呼某人为太太或夫人,也可按照丈夫姓+太太或夫人的公式来称呼。比如孙夫人、郭太太等等。
2 职衔称呼语
职衔称呼语是一种直呼对方职衔的称呼语,按其实质还可进一步分为职业称呼语和头衔称呼语。职业称呼语是指用对方的職业名称来称呼对方的称呼语。头衔称呼语是指用对方的官衔、职衔、军衔、学衔等称呼对方的称呼语。用职业、头衔作称呼语在中国极为流行。
2.1 俄语职衔称呼语
俄语中能单独用作职业、头衔的称呼语屈指可数。表示职业的词中只有Доктор , Сестра, Нянечка等极少数词可以用作称呼语。例如:
Он поспешно стал набирать номер больницы. —— Сестра !Это Овсяников , простите ,что так рано... ( С.Снегов . Над нами полярное сияние ) .
俄语中的头衔称呼语并不多见。而军衔称呼语常被用作军人之间的相互称呼中,他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Товарищ”一词共同使用。例如:
——Товарищ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
Я очень прошу Вас меня простить! (А.Солженицин)
2.2 汉语职衔称呼语
汉语中,比较有地位的职业,一般指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如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等。口语中,“医生”用作称呼语时,多用口语词“大夫”替代。而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力劳动职业,如司机、厨师、理发师、电工等,一般不能用于职业称呼语,常用通称“师傅”替换。例如:
郑文舟走过来,直奔卖菜窗口:“师傅,给我来个菜。”(李鑫 《荒唐阑尾》)
汉语中的官衔称呼语主要有:主席、书记、总理、委员长、部长、省长、局长、处长、主任、校长等。学衔中只有“博士”一词用于称呼语。汉语中表示军衔的词很多,如:元帅、将军、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等。在用于称呼语时,上校级以上的都可被下级称为“首长”,上级称下级为“军衔+同志”,如“少校同志”、“上尉同志”等。一般在军衔前面都不能加上姓。例如:
(1)小肖也在采访团中。她禁不住想捅一捅爸爸的秘密。“爸爸,”大家又笑了。小肖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慌忙改口:“肖代市长,你不是在家里说过不保密吗?”(《代理市长》《电影剧本》1985 №10)
(2)马越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傻子,在这方面你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孩子?你既然知道我是个老太婆了,快死了这条心吧,想办法找个好姑娘。”
路凯感情冲动的解释说:“马工,我并不感指望和您......”(蒋子龙《弧光》)
3 俄汉社会称呼语的异同
通过以上对俄汉两民族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称呼语的对比分析,有以下相同和相异之处:
(1)作为通称的“Товарищ(и)”(同志)一词,不论是在俄语还是汉语中,在一定时期内,该词用作比较常用的称呼语,都有着很浓郁的政治色彩。在俄语中,随着苏联的解体,该词除在一些特定场合还有使用外,基本不再被用作称呼语。而汉语中的“同志”一词,改革开放后,除了只用作中年人的敬称外,也很少在交际场合中用到。
(2)在职衔称呼语的使用上,俄汉语有很明显的不同。俄语中,仅有少量表示职衔的词可以用作称呼语,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名+父称”这一俄语特有的称呼形式。但在汉语中,在交际场合中,职衔称呼语的使用很常见。一般是以“在各种行政职务前加上姓的形式”来使用。而在俄语中,除了军衔外,没有这种用法。
参考文献
[1] Даль В.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ивого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четырёх томах). М. 199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陈洁.俄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新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