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贯穿千年的生命鼓舞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化馆里,珍藏着一块当地出土的宋代腰鼓人物画像砖,只见腰鼓人手握鼓槌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双脚跳起,仿佛正在敲击挎在腰间的腰鼓。据考证,腰鼓在安塞传承发展已有2000多年。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安塞县志》记载,北宋区划更改,以“安定边塞”之意在金明故城设安塞堡,南宋沿用安塞堡,开堡为县至今。
  《山海经》记载,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发明的。由此可见,鼓在很久以前就广泛用于战争。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一遭敌袭,便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要以鼓助威,震慑敌人;若战事失利,则以鼓告急,请求救援;当克敌制胜,就以鼓为乐,庆贺胜利。
  到了近代,对安塞人来说,最熟悉的腰鼓声不是万马奔腾,而是每年春节与欢笑、祝福一同回响在乡野小道的锣鼓声。
  “沿门子”是安塞的传统年俗。腰鼓队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户人家,腰鼓队尽情表演,送上美好祝福,主人也要拿出米面或烟酒招待腰鼓队,表达谢意。腰鼓队从正月初二出门,直到二月二才“收兵归营”。安塞人与腰鼓为伴,以腰鼓为荣,祖祖辈辈在腰鼓声中繁衍成长。
  20世纪40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安塞的腰鼓队多次到延安枣园、杨家岭,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深入农村,创新秧歌、腰鼓等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新秧歌”运动。
  秧歌队、腰鼓队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人民群众参与保家卫国战斗的“文艺轻骑兵”。这些秧歌和腰鼓被称为“斗争秧歌”“胜利腰鼓”。
  在安塞,几乎村村有腰鼓队,家家有鼓手。1996年,安塞区被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人打着腰鼓登上了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庆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走上了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街头。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学习和传承安塞腰鼓的队伍。安塞区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和“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思路,围绕腰鼓、民歌、剪紙、绘画、曲艺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三村一园”,建成千人腰鼓表演村、东方毕加索绘画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文化产业村。
  安塞腰鼓,从千年前的古战场传到新时代;安塞腰鼓,从黄土高原的山坳跳向世界舞台;安塞腰鼓,是安塞人从小接触和传承的文化,现在还成为很多人增收致富的方式之一。千百年来,无论安塞腰鼓随时代变迁生发出怎样的新内涵,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腰鼓精神始终如一。
  (作者蔡馨逸,选自《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其他文献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诗人是如何表现这场战斗的悲壮的呢?   1.精选动词。“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实力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表现了出来。而“摧”字,进一步刻画了敌军的势不可当,以致“城欲摧”。这样的“压”和“摧”,壮观而让人悲愤。   2.描写色彩。“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一词,既从色彩上写实,写天空乌云密布;
期刊
《新愚公移山》是由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小品改编而来的动画作品,采用了更能彰显国画美学特色的2D手绘,在故事上则补充了“换个视角看问题,移除内心成见这座大山”等基于当代价值观的创新解读。   僅300多字的《愚公移山》被“嵌入”一部83分钟的动画电影,如何进行有效的故事改编?在立项之初,主创团队便发现了几大“转码”难题:原作静态的故事缺乏实在的紧迫危机推动;最后的神仙助力“金手指”大开的解决方式,削弱
期刊
文题呈现  灰尘和污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途中的尘土,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之为伍。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思考?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
期刊
文题速递   在“环境保护月”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拟定,就某事公开向社会提出建议,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或就某种理念达成共识的书面文章,其本质是一种广而告之的公开信,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发挥着重要的社交作用。   动笔写倡议书前,不妨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为什么发
期刊
现如今,人们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司空见惯,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旅游热潮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太关注自身在旅行中享受了什么,而是“打卡式”地奔赴一个又一个人气景点,拍摄照片展示在朋友圈,以获得他人的认同,满足自身虚荣心。相较于今人的打卡式旅游,在古代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欣赏一路美景的同时,或沿途讲学,或考察地理,或考证旧闻故事,把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
期刊
左读范文  人,又少了一个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
期刊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他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他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和稿费。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钱人民币的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东西很多,或是一种声音,或是一种色彩,或是一种状态,或是一种场景……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不经意的感动,这感动源于亲人,源于老师,源于同学,源于陌生人……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初作亮相  阿姨带来的感动  春风拂面,美丽的小城十分热闹,晚饭后,我
期刊
文题呈现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母亲常说,我个子都比她高一头了,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呢?是啊,我施展拳脚的成长舞台在哪里呢?   那天,我跟随母亲回乡祭祖。道路两旁金黄的油菜花晃得人睁不开眼,乡间特有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下车后我迫不及待地这儿嗅嗅那儿闻闻。是啊,这里曾是我蹦跳打闹、
期刊
左读范文  小小的善  我从不拒绝小小的善,用心收藏,或尽力去做。   老人一定要穿着长衫才肯出门做客。说是做客,其实老人连配角也算不上。老人在广场看各种活动时结识了个同样来自乡下的老姊妹,老姊妹的孙子结婚,此前闲聊时多次邀请老人到时候一定要来。用老姊妹的话说,叫他们看看,我老婆子,在这个城里也有朋友。   很热很热的天,别人穿短袖都觉得热得受不了,老人却执意要穿长衫。被儿子逼问得实在不行了,老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