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对于这种地区差距的原因,文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做了研究,采用协整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了不同教育层次的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46-05
一、引言
传统经济学理论在研究经济增长时把劳动力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仅作为简单的数量的投入,没有考虑到其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劳动能力的提高等质量因素。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才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得到了公认[1-2],而对女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却不多见。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对特定性别而言的。尽管女性也得到教育和其他花费, 但是这似乎在人力资本的核算中毫无地位”,不过,“这一棘手的忽略还是可以对付的, 并且从可以获得额外知识而言, 收益可能是很大的”[3]。
近年来,基于女性人力资本的特殊性,有学者对其做了进一步地研究:邵明波指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4];王洪春指出女性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并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作用突出[5];赵峰指出,投资于女性人力资本具有“晕轮效应”和投资收益递增的双重属性[6];孙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考虑了女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女性人力资本对当前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趋拉大的因素影响[7],但文章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采用直接回归的方法有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继而用协整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教育层次女性人力资本及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进行因果检验,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教育层次女性人力资本及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模型旨在考察女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女性人力资本量化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数量指标包括人均教育经费和不同学历的女性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两大类,质量指标则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经济增长选用人均GDP来衡量。据此构建模型如下:LNY=β0+βiXi(i=1,2,3,4,5,6,7),模型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本文在进行模型分析时选取了两个样本: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北京这12个沿海省市,中西部地区则为除此之外的19个(除去港、澳、台)省市自治区。模型数据选取1988至2006共18年数据,参阅了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各次人口普查及其相应的分省、分市资料。由于数据资料在统计口径上存在不一致,本文对一些年份的数据做了技术处理,对于个别未能直接获得的数据,根据已有数据进行了线性内插与线性外推。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时,将教育层次定义为由低到高的五级,并赋予其由低到高的权重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三、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及因果关系检验。以下分析均应用软件 Eviews 3.1。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分别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上述变量进行ADF检验后得到的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东部和中西部的上述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对其直接进行回归的结果并不可靠。但其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所有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1.东部地区的协整检验。对东部地区的LNY和X1进行分析,由OLS模型估计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LNY = 0.0025X1 + 7.9370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0.7967,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为-1.7921,其值小于10%的置信度时的临界值-1.6262,因此是平稳的,从而可以确定LNY与X1是协整的。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东部地区的LNY分别与X2、X3、X4、X5、X6、X7是协整的,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如下:
LNY=-0.2830X2+11.7200
LNY=-0.2158X3+12.9275
LNY=0.2323X4+5.3000
LNY=0.4177X5+7.0520
LNY=0.6704X6+7.9407
LNY=0.8316X7+3.3758
对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4。可看出东部地区的LNY与其他各变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2.中西部地区的协整检验。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中西部地区的LNY分别与X1、X2、X3、X4、X5、X6、X7是协整的,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模型如下:
LNY=0.0041X1+7.3272
LNY=-0.2481X2+10.8839
LNY=-0.2174X3+12.5002
LNY=0.1946X4+5.6383
LNY=0.5118X5+6.4195
LNY=1.0940X6+7.1254
LNY=0.8446X7+3.0368
对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5。可看出中西部地区的LNY与其他各变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三)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的敏感性非常强,经过多次试验,本文选取考虑滞后两期的情况,对假设的检验使用标准的F检验,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四、结果分析及主要结论
通过对东部和中西部数据的检验,可以看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的关系。并且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系数(0.0041)大于东部地区的产出系数(0.0025),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加大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些。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还有:
第一,未受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受初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东部相关系数为-0.2158和-0.2830,中西部相关系数为-0.2481和-0.2174)。这一现象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这表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效应。
第二,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系数(分别为1.0940和0.8446)要明显高于东部(分别为0.6704和0.8316)。说明高水平的女性人力资本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增加中西部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是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
第三,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女性人力资本各变量之间基本上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只有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是未受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下降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5664),这一点也可用非经济的观点来解释,比如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东部地区民众教育意识的增强等等。
第四,在女性人力资本总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中,东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4954),反映了东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且教育投入的效率比较低下,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不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于东部地区,而是因为在经济本身增长比较快的东部地区,诸如制度、区位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更直接,而经济增长较慢的中西部地区则不具备这些因素,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更大。这一点还可由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是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8689)来说明。这同时也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教育投入的效率低下。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我国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就地区增长差距而言,导致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众多,包括投资、制度、区位等等。本文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视角对地区增长差距作了讨论,并对缩小地区增长差距提供一点政策依据:在全面提高女性人力资本素质的同时,增加中西部地区女性劳动者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增长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刘松华.论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出资制度体系之完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2):65-69.
[2] 谢雅萍.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及收益分配实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39-44.
[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52-153、156.
[4] 邵明波.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特点及现状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4):15-21.
[5] 王洪春,王金营.女性人力资本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1996(4):140-144.
[6] 赵峰.论女性人力资本优先开发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J].人口与经济,2004(4):54-59.
[7] 孙健,逄慧,王东.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基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35-41.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46-05
一、引言
传统经济学理论在研究经济增长时把劳动力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仅作为简单的数量的投入,没有考虑到其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劳动能力的提高等质量因素。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才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得到了公认[1-2],而对女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却不多见。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对特定性别而言的。尽管女性也得到教育和其他花费, 但是这似乎在人力资本的核算中毫无地位”,不过,“这一棘手的忽略还是可以对付的, 并且从可以获得额外知识而言, 收益可能是很大的”[3]。
近年来,基于女性人力资本的特殊性,有学者对其做了进一步地研究:邵明波指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4];王洪春指出女性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并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作用突出[5];赵峰指出,投资于女性人力资本具有“晕轮效应”和投资收益递增的双重属性[6];孙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考虑了女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女性人力资本对当前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趋拉大的因素影响[7],但文章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采用直接回归的方法有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继而用协整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教育层次女性人力资本及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进行因果检验,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教育层次女性人力资本及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模型旨在考察女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女性人力资本量化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数量指标包括人均教育经费和不同学历的女性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两大类,质量指标则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经济增长选用人均GDP来衡量。据此构建模型如下:LNY=β0+βiXi(i=1,2,3,4,5,6,7),模型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本文在进行模型分析时选取了两个样本: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北京这12个沿海省市,中西部地区则为除此之外的19个(除去港、澳、台)省市自治区。模型数据选取1988至2006共18年数据,参阅了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各次人口普查及其相应的分省、分市资料。由于数据资料在统计口径上存在不一致,本文对一些年份的数据做了技术处理,对于个别未能直接获得的数据,根据已有数据进行了线性内插与线性外推。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时,将教育层次定义为由低到高的五级,并赋予其由低到高的权重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三、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及因果关系检验。以下分析均应用软件 Eviews 3.1。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分别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上述变量进行ADF检验后得到的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东部和中西部的上述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对其直接进行回归的结果并不可靠。但其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所有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1.东部地区的协整检验。对东部地区的LNY和X1进行分析,由OLS模型估计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LNY = 0.0025X1 + 7.9370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0.7967,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为-1.7921,其值小于10%的置信度时的临界值-1.6262,因此是平稳的,从而可以确定LNY与X1是协整的。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东部地区的LNY分别与X2、X3、X4、X5、X6、X7是协整的,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如下:
LNY=-0.2830X2+11.7200
LNY=-0.2158X3+12.9275
LNY=0.2323X4+5.3000
LNY=0.4177X5+7.0520
LNY=0.6704X6+7.9407
LNY=0.8316X7+3.3758
对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4。可看出东部地区的LNY与其他各变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2.中西部地区的协整检验。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中西部地区的LNY分别与X1、X2、X3、X4、X5、X6、X7是协整的,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模型如下:
LNY=0.0041X1+7.3272
LNY=-0.2481X2+10.8839
LNY=-0.2174X3+12.5002
LNY=0.1946X4+5.6383
LNY=0.5118X5+6.4195
LNY=1.0940X6+7.1254
LNY=0.8446X7+3.0368
对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5。可看出中西部地区的LNY与其他各变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三)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的敏感性非常强,经过多次试验,本文选取考虑滞后两期的情况,对假设的检验使用标准的F检验,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四、结果分析及主要结论
通过对东部和中西部数据的检验,可以看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的关系。并且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系数(0.0041)大于东部地区的产出系数(0.0025),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加大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些。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还有:
第一,未受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受初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东部相关系数为-0.2158和-0.2830,中西部相关系数为-0.2481和-0.2174)。这一现象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这表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效应。
第二,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系数(分别为1.0940和0.8446)要明显高于东部(分别为0.6704和0.8316)。说明高水平的女性人力资本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增加中西部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和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是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
第三,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女性人力资本各变量之间基本上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只有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是未受教育的女性劳动力比重下降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5664),这一点也可用非经济的观点来解释,比如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东部地区民众教育意识的增强等等。
第四,在女性人力资本总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中,东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4954),反映了东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且教育投入的效率比较低下,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不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于东部地区,而是因为在经济本身增长比较快的东部地区,诸如制度、区位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更直接,而经济增长较慢的中西部地区则不具备这些因素,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更大。这一点还可由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是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的格兰杰原因(P值为0.08689)来说明。这同时也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教育投入的效率低下。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我国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就地区增长差距而言,导致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众多,包括投资、制度、区位等等。本文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视角对地区增长差距作了讨论,并对缩小地区增长差距提供一点政策依据:在全面提高女性人力资本素质的同时,增加中西部地区女性劳动者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增长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刘松华.论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出资制度体系之完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2):65-69.
[2] 谢雅萍.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及收益分配实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39-44.
[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52-153、156.
[4] 邵明波.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特点及现状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4):15-21.
[5] 王洪春,王金营.女性人力资本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1996(4):140-144.
[6] 赵峰.论女性人力资本优先开发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J].人口与经济,2004(4):54-59.
[7] 孙健,逄慧,王东.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基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