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流域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DEM数据和人口数据,提取海拔、坡度、起伏度等地形因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论:①人口数量在海拔800~1400 m的地区超过60%,人口密度在1000~1200 m的地区最高。②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随着坡度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③人口密度在起伏度小于50 m的地区超过1000人/km~2,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流域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DEM数据和人口数据,提取海拔、坡度、起伏度等地形因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论:①人口数量在海拔800~1400 m的地区超过60%,人口密度在1000~1200 m的地区最高。②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随着坡度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③人口密度在起伏度小于50 m的地区超过1000人/km~2,人口密度随着起伏度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以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软件Ucinet 6.0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发展的协同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总量快速增长,城市间联系逐渐密切,向均衡方向发展;在流向上,广、港、澳为资源要素流出的城市、其余城市担任接收角色,整体网络扩散效应大于联动效
基于2002—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集,利用DEA模型测度各地级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综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经济综合效率整体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效率水平较低,仅少数城市实现效率最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相当,西部偏低,不具备明显的梯度特征。②旅游收入每提高1%,城市综合
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而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类型。
撤县设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项政策措施,对于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维影响及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79个县(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撤县设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净"影响。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平均而言,撤县设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为4.8%;撤县设区在珠三角地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但耦合协调度等级没有发生明显的跃迁,研究期内全国整体属于勉强耦合协调类范围,四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呈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②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收缩,向中部地区集
准确识别当前城市群建设进程中核心区发展边界是研究城市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研究思路: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群道路网,将得到的4个分析指标融合成新指标——"城市群集群度",并提取"城市群集群度"等值线和"城市群集群度"曲线,通过计算找到最佳阈值从而提取出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将基于空间句法的研究结果与基于Densi-Graph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在除去数据质量因素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