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携手同行

来源 :幼儿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于今年特殊情况造成的大环境影响,全国各地幼儿园未能如期开学。面对这样的情况,园所纷纷把工作重心转向“家园共育”工作,利用互联网通过云端的方式与家长一起发力,让幼儿停课不停学。于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园共育”在当今提倡大美育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工作中,也成为了幼儿美术启蒙教育工作的重点。所以这期我们的《话题》栏目,将围绕“家园共育”工作中遇到的有关幼儿美术启蒙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下面就来看看两个典型问题以及老师们给出的建议和家长反馈吧!
  问题1:孩子只愿意用超轻黏土做手工,不愿意画画,应该怎么引导?
  教师回音:
  正像您所了解的,美术创作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每种活动类型都对孩子有重要价值。现在孩子只愿意用超轻黏土创作,我分析可能有四点原因。第一是超轻黏土的特性。超轻黏土色彩鲜艳、可塑性强,能给孩子带来成功的体验。第二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动手操作、喜欢直接接触材料的感觉,这使他更愿意使用超轻黏土。第三是家庭提供工具材料的现状。如果家中提供的超轻黏土多,其他材料少,孩子自然就会选择超轻黏土。第四是孩子接触的表现形式少。孩子看得少、了解得少,创作表达时就会受到局限。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家长应以尊重孩子兴趣爱好为前提,进行顺势而为的引导。
  1.倾听心声,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喜欢超轻黏土的原因,对他的想法和表达给予肯定,还可以加入其中,和孩子一起进行创作,以表现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2.提供材料,鼓励孩子的大胆尝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他喜欢的工具材料,选购时要多听孩子的想法。家长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建议,向孩子推荐新奇好玩的材料,如:塑胶片、3D打印笔等。
  3.开阔视野,丰富孩子的表现形式。孩子的美术表现需要环境的滋养,他们看得多、感受得多,自然心中就有了更多表现形式。家长可借助参观画展、赏析绘本的机会,使孩子了解除泥工以外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剪纸、沙画、摄影等。(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 郭天晓)
  家长帮帮团:
  傲傲爸爸:傲傲很喜欢恐龙,他做单个恐龙时就愿意用黏土,捏得特别细致。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做《恐龙大作战》,他发现都用黏土太费时间,自然而然就加入了绘画的方式。
  Kiwi妈妈: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該有自己的爱好。Kiwi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创作,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她在这个过程中动脑、动手,值得尊重和鼓励,所以我不会强求她尝试不愿意的方法。
  问题2: 孩子总画圆圈或凌乱的线条,虽然能讲述出一些故事内容,但总是变来变去,应该如何解读这种行为?
  教师回音:
  从问题描述中,可以看出您对孩子绘画行为的关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孩子发展的共性特点和个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孩子发展的共性特点。3岁半左右的孩子处于命名涂鸦期,他们会把画出的线条和圆圈加以命名,但内容会不断变化。如,同一个线条,他一会儿说是小猫的尾巴,一会儿说是冰激凌。孩子不断把圆圈、线条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对他们来说,这个过程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神奇和伟大。第二,孩子发展的个体表现。4岁以上的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的绘画能力无法支撑他们活跃的思维,孩子需要用语言对作品进行补充。这时孩子讲述的主题是固定的,但是细节会有所变动。比如,孩子说画了一座有好多层的桥,但在后边的语言讲述中,会在桥上增添人来人往的故事。由此看出,每位孩子都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创造者。在赞美孩子的同时,有三点建议和您分享:
  1.倾听孩子的讲述,不打断他们的表达。当孩子向家长讲述作品时,家长要认真并耐心地倾听他们讲述。
  2.投入真挚的情感,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家长要以充沛、真挚的情感与孩子共情,使孩子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比如,孩子对着一条线说“这是小猴的尾巴”,家长可以回应说:“嗯,小猴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3.适时地拓展丰富,提升孩子造型能力。当孩子的绘画能力无法支持他的想法时,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多种图形,供孩子拼贴、组合、添画等。(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幼儿园 范稳)
  家长帮帮团:
  钱钱妈妈:钱钱3岁的时候总喜欢把画的意思变来变去。我会把她说的都记录下来,夸她真有想象力。
  铂骁妈妈:我孩子5岁多的时候还喜欢用线条画画。我看不出乱乱的线条画的是什么,而他却津津有味地讲“画”。我也就一直做他忠实的听众。
其他文献
在新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幼儿阶段实施美育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让幼儿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并为将来他们能够成为富有创造力、进取精神,拥有开阔的胸襟、眼界,保持健康人格和高远精神境界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美育教育,是园所工作的重
期刊
一、课题设计意图  1.通过卷、叠、摆等方法,利用家里的衣物设计简单的造型,表现生活中的艺术美。  2.愿意与家人分享创作的乐趣,体验与家人共同创作的快乐。  二、需要准备  材料准备:质地较柔软的上衣、裤子、袜子、手套,瓶盖,小棍,小勺等。  三、感知与体验  1.看一看(欣赏、感受、观察)  欣赏网络视频,提问幼儿:“能看出来这些造型是用什么东西摆设出来的吗?”“衣服也能够摆出各种形象的造型,
期刊
一、课题设计意图  1.尝试使用泥塑的方法创作“小泥人”。  2.通过摔泥、团泥、捏泥感受泥的特性,并体验压、按、搓等不同的泥塑方法。  3.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需要准备  材料准备:水、泥土,身边的自然材料,如石头、树枝、树叶等。  三、感知与体验  1.看一看:和孩子共同寻找一片合适的土地,请小朋友摸一摸、戳一戳,感知泥土的特性。  2.想一想:思考并确定要用泥巴创作的人物,分析此
期刊
选自人美版幼儿美术启蒙课程《美的启蒙》小班分册下学期适用3-4岁幼儿美术活动  一、课题设计意图  1.通过红色引导幼儿生发爱国的情怀,提高他们对民间习俗的认识,感受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喜庆和热闹含义。  2.幼儿知道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初步了解红色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代表的含义。  3.鼓励幼儿回忆生活感受,通过大胆想象,尝试运用红颜色表王见生活,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需要准备  1.知识经
期刊
1.问:《胖子和瘦子》画风有趣,故事活泼,是用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里蕴含的智慧给中国孩子讲的故事。您能谈谈这本书中使用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幼儿美育吗?  答:这是一个既幽默又有点悬疑色彩的小故事,读到最后,读者会发现它是温暖有爱的。故事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自然,就像在纸上演出的一幕喜剧。这本书精彩之处还是画家笔下的形象,这就要提到画家贺友直,看他的画,就
期刊
一、课题设计意图  1.根据喜欢的事物,大胆想象,尝试创意拍照。  2.大胆表述自己对拍摄的想法,感受对生活事物创意拍照的乐趣。  3.体验亲子共同拍摄的快乐。  二、需要准备  材料准备: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  三、感知与体验  1.看一看: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的美。看看哪些地方适合拍照。  2.说一说:将自己的拍摄想法讲述出来。  3.试一试:将相机变换不同的角度、方向,开拓
期刊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认为,儿童绘画的源泉是来自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即便是画同一个事物,不同年龄段儿童会呈现出对该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儿童绘画,与先识字再读书写作一样,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孩子从没有目的的涂鸦,到可以根据记忆用简单的象征符号概括事物,建立事物间的联系之后,再逐步发展成用画记事,并能自主选择情节组织连续性的画面,记录生动有趣的主题故事。图1至图7如实记录了儿童的绘画能力逐步发展的过程: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原创绘本在内容不断细分的同时,其艺术水准也在日渐提升,既有销量,也赢得了口碑。但要大力发展中国原创绘本,持续其在市场上所呈现的良好发展势头,还需要创作者、出版方和推广人等多方合作。本期栏目推荐中国原创绘本《牛粪们的愿望》,来自“把遥远的自然故事带给孩子”绘本系列,一起看看吧!  Part 1  张茜琳(以下简称“张”):熊老师好!2017年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自己带领一些“愿意
期刊
一、课题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绘本故事《小黑鱼》,尝试用陶艺泥片成型的方式来设计、制作一条小黑鱼。  2.幼儿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设计的小黑鱼。  二、需要准备  1.知识经验:阅读过绘本《小黑鱼》故事,观察过小鱼的身体构造。  2.技能準备:有搓泥条技能与泥片成型的经验。  3.材料准备:绘本《小黑鱼》、鱼的图片、陶泥、擀面杖、陶艺木刀、泥浆、毛刷、毛巾、垫板  三、感知与体验  1.听一
期刊
2020年的假期因特殊因素被拉长,令人们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家庭,转向社区。随着社区的人文环境问题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儿童人文关怀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尤其是空间设计师们的关注与反思。  儿童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群体,也是连接社区和家庭的关键纽带,备受关注。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与家长的主要活动场所,如何科学打造?在当下很多家庭可能三代甚至多代共居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来缓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