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视野下“知乎”的崛起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伴随着的是技术的进步与大众素质的逐步提升,网络传媒这个新时期的“公共领域”的构建也在进行中。本文以2011年创办并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最知名、最火爆的全民问答社区“知乎”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自由与分享著称的“知乎”作为一个“公共领域”的崛起与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领域;知乎;网络;传媒
  一、现代“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最早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类条件》中提出,哈贝马斯后来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加以详细阐释。“公共领域”具体指的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这个空间是“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原则上,在公共领域内,市民们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言论而不会受到国家的干涉,表现出了“公共性”的特点。现代社会随着书籍和报刊等媒介的发展,随着电子传媒的迅猛兴起,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兴的网络领域可以说是为“公共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载体。这种由私人领域形成的“公共领域”具有辐射范围广、力量大的特点,可以为人们提供民主的话语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表达个人的诉求,大众在现代传播中有了一个相对无碍的交流平台。“知乎”问答社区创立于2011年,在过去短短的6年中注册用户数达6500万,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850万活跃用户在进行访问和使用。在2016年一年时间里,知乎用户就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151万篇文章,相关问题回答数逾2300万篇。“知乎”作为一个新兴的新型的问答平台,其最终的落脚点在影响“公共领域”中的每一个个体,激发所有人追求知识与理性的热情,反作用于整个社会大的“求知”和“理性”的文化氛围。
  二、“知乎”的崛起
  “知乎”的崛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新颖的操作模式是以前的问答社交平台所未有的,并且在这种科技的创新中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与使用体验。虽然不应当妖魔化“知乎”的迅猛发展,但必须点出其创立与平台运营上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它大众知识分享与传播、“话语民主”发展的巨大作用,从中可以窥见其崛起的必然性。
  (一)知识的传播与分享
  “知乎”的崛起最基本的原因应当是他的运营与使用模式,知识通过这种自发性而又具有专业特点的形式传播,对于大众的整体认知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加强了很多人参与学习、分享知识的热情,对于知乎这个“公共领域”的构建作用也不容小觑。“知乎”前期良好的构建工作为其后期的运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的这种文化知识的理性传播氛围受到了众多理性求知、爱好分享的群体的欢迎。
  在这里,所有参与的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问答活动即信息传播活动构成了信息传播系统。“知乎”的操作模式吸引聚集了相当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各领域的人才,并且热门的问题下面回答也会十分精彩,即使是涉及政治、科技、医学等专业领域,问题下面依然不乏专业的解答。并且各领域的精英不止一两个人,每个人的回答都能从中提取到对用户自身有用的内容,回答的角度不同也为浏览的人提供了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最终,高质量的回答通过普通用户的多次“赞成”投票能够促使答案成为某一领域内的权威,如此呈现出来的答案会给许多有这方面困惑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答案。而且这一切并不需要资金投入,并且时间空间上受限较少,“知乎”的问答模式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低成本的、便利的求助平台,所构建的是互助性质的问答机制。
  (二)话语民主的新空间
  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提出了著名的“话语民主”理论,主要适用于其“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所谓“话语民主”的前提必然是公民的自由平等,并且以一定的话语形式为主要媒介,通过在公共领域中的讨论和辩论的形式,目的不仅是扩大民众参与度,还包括对于公共权力的反作用以期提高其合法性。“话语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依托于“公共领域”的构建得到了顺利开展的空间和环境,并使“话语民主”重新焕发活力得以持续。
  网络公共领域比之传统公共领域,具有更为明显的平等、开放、互动和多元的特点,“知乎”在创建之初的定位即是自由平等的知识共享平台。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提问者还是浏览者都是平等地处在统一文化语境中,都有资格提出自己的见解。它致力于为广泛的知识消费者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互动知识平台,这种形式的网络互动形式更有利于话语民主的展开。“知乎”的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参与的个体提供了话语权保障,这其中的问答开放给所有人,问题开放到各个领域,所有参与者能在一个平等不少干扰的环境中展开“话语交往”。
  “知乎”一个主要的爆点就是“自由与理性精神”的回归,这正是“话语民主”在“公共领域”展开的重要前提。交往活动中的“话语民主”体现在个体自身的独立人格以及交往过程的自由与理性。在“知乎”中的民众不必考虑自身所处的位置,因为交流中人人平等,对于不同的观点具有极高的容纳性。对于一个平台将分散在各地的人们联结起来,在同一个“公共领域”内互相客观理性地交换意见,并且保持难得的克制,这正是“公共领域”对公共权力及大环境的反向影响。
  三、价值与前景
  哈贝马斯曾表示“政治公共领域是从文学公共领域中产生出来的;它以公众舆论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加以调节”。知乎,从最初对平台的定位和运行上,就在尽量避开以往社交平台的缺陷。在力求内容丰富的同时,注重传播方式的理性化和效果的专业化。国内在“知乎”之前曾出现过“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问答平台,但内容相对杂乱,所呈现的问题很多并不具有权威性,甚至有很多劣质的回答。“知乎”的操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将高质量的問答内容挑选出来,并通过调动用户来剔除一些劣质无意义的问题和回答,从而构建一个相对高质量的社交问答平台。“知乎”在创建初期曾实行邀请制邀请了许多学者及各行业的精英进行注册,所以高质量的问答相对较多,这为后期的运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和铺垫。
  “知乎”可以说是现代“公共领域”成功的典范,在短短6年的时间就获得如此广阔的普及与使用,它的崛起在当今这个喧闹浮华、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里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话语交流空间。力求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理性的兼具的“知乎”,不仅促进了民众获取知识、分享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为现代“话语民主”提供了新空间,并相互促进发展,对于公共权力与文化大环境的反作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3]熊光清.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话语民主的新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5).
  [4]茹西子,胡泳.知乎: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理性试验田[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02).
其他文献
底层生活的疼痛感是著名诗人郑小琼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其诗歌的命脉,虽痛苦不堪却又难以割舍。其诗歌《生活》充分显示了这种现实与精神矛盾的双重纠结,展现了一个打工诗人
可见中古欧洲人,只要不拿桌布擦嘴,吃饭时不擤鼻涕,吃过的骨头不丢回盘中,已经算是相当有教养。  小时候,父母老是教导我们,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要坏了规矩。说实话,当时还真不知道啥是吃相,但是被训练得不单是喝汤不能有声音,吃饭不可以挑肥捡瘦,就连如何拿筷子都依着大人认可的规矩。  年纪稍长,读了《礼记》,才从古人书中有新体会。《礼记》大概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有关礼仪的概念,经历战乱后,已有失传之虞。
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现在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了,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对社会工作师进行资格认证,民政部已经明文规定有关福利机构必须录用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这一在国
网球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行之一,近几年的在我国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因此,目前我国的网球运动水平也正在稳步的上升。作为这样一种大众性的运动,不但能够锻炼身体,更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一些人物形象,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希望能为人们了解提供一些思考.
去年五月初,我到美国马里兰州去探望叔叔。  一天下午,我们闲着元事,叔叔便开车带我到距他家3公里之外的一个山湖边钓鱼。叔叔只携带了一支钓竿,领着我来到一个幽静的位置坐下来。我从叔叔手中抢来钓竿要先试试,叔权却连连摆手说:“你没有钓鱼执照,不能钓,否则一旦被警察发现了,那可是要被罚款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只带一支钓竿的原因。”我却不以为然,在这深山野湖,又没人看见,管它呢! 叔叔说:“没人看见也不行。
摘要: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编辑人员是出版行业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其思想修养的高低、业务素质是否过硬、敬业精神强不强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在学术理论十分繁荣、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的当代社会,具备比较丰富或者说比较广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对出版编辑来说是最基本、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呢。本文根据自己在四川民族出版社从业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指直径≤1 cm的乳头状癌,由于体积小,大体检查常被漏掉[1]。PTMC常无临床症状,通常发现于非甲状腺癌手术中,如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结甲)[1,2]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实习时间的延长,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存在各自的特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