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与其他两种常规复合肥进行对比,分析了一种新型水稻专用肥对水稻生育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供试新型复合肥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水稻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叶片的SPAD值,本试验中增加水稻的产量在5.68%~8.10%左右。为该肥在吉林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稻;SPAD值;新型复合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29
水稻是全球近50%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90%的水稻产于亚洲,因此水稻在世界粮食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也是最主要的水稻生产国之一。但由于肥料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诸如施氮量过高,氮、磷、钾肥比例不平衡、农民缺乏正确的施肥指导以及盲目施肥等,导致氮肥损失严重,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生产潜力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效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呈现肥料效益递减规律,而且肥料的过度施用已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最终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新型水稻专用肥料的研制和使用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报道,主要从不同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因此,本文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一种新型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与传统肥料对比,客观评价该新型肥料的施用效果。这样为该新型复合肥能够更好适应吉林省相关土壤类型及作物品种,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创造最大经济效益,进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作物
选择在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吉农669。
1.2供试地点及土壤
田间试验地点位于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该地区已经连续多年种植水稻,有专人负责,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3试验设计
水稻田间试验于2015年5月下旬进行,设5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平方米,随机区组设计,单排单灌,正常田间管理,肥料处理、用量及施肥方式见表2。供试肥料分为试验肥料和对照肥料,其中试验肥料为某新型复合肥,含有两种添加物,养分含量为(N-P2O5-K2O)23-12-12;另设置2个常规对照肥料,分别为对照肥1和对照肥2,其养分含量均为(N-P2O5-K2O)15-15-15。各处理在分蘖前每公顷追施尿素225公斤(由吉林倍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提供)。
1.4数据采集及测定方法
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每小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5株水稻植株进行株高、有效分蘖数的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使用SPAD-502 PLUS型手持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量,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稻叶片10片,每片叶测定10次,取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叶片SPAD测定值。
在水稻的完熟期,对水稻进行考种、测产,主要包括百粒重、实测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水稻主要生育期生理指标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水稻分蘖期,施用新型复合肥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常规施肥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但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新型复合肥处理的株高平均值均要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并且随着新型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呈递增趋势,在成熟期,施用量为600 毫克/公斤时,株高达到最大值117厘米。虽然有效分蘖数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处理较高,但是没有呈现出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仅在最低施用量处理中水稻的分蘖数达最大值达25(见表4)。
2.2水稻主要生育期叶片SPAD值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水稻的生长,叶片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水稻的孕穗期,叶片的SPAD值达最大,此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处理相比,在水稻生长的各阶段,施用新型肥料处理的SPAD平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但是在分蘖期和拔节期,SPAD值没有表现出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仅在400毫克/公斤时达到最大值。在孕穗期和成熟期,随着新型肥料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毫克/公斤处理,分别为64.22和40.36。
2.3水稻产量相关指标测定
在水稻完熟期,对不同处理水稻考种、测产,主要包括百粒重、实测产量。从表6中可以看出,处理3百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实测产量也最高,达到16363 公斤/公顷,与处理4和处理5的实测产量平均值相比,增产了8.10%。处理1的百粒重和产量次之,增产7.47%。处理2的增长率最低,为5.68%。因此可以看出,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本试验的增产率在5.68%~8.10%。如果要想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需要在今后试验中增设更大的施肥处理,并配合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来确定。
3 结论
施用供试新型复合肥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水稻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并且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在整个水稻生育期,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处理的SPAD平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但是仅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表现出SPAD值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本试验的增产率在5.68%~8.10%。
参考文献
[1]程勇翔,王秀珍,郭建平,赵艳霞,黄敬峰.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2(17):3473-3485.
[2]段居琦,周广胜. 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及其气候特征[J]. 生态学报,2011(22):6659-6668.
[3]邬亚文,夏小东,职桂叶,葛磊,何建妹,鄂志国,李建,王磊. 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1(20):4129-4141.
作者简介:安羿衡,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肥料与平衡施肥。
关键词:水稻;SPAD值;新型复合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29
水稻是全球近50%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90%的水稻产于亚洲,因此水稻在世界粮食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也是最主要的水稻生产国之一。但由于肥料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诸如施氮量过高,氮、磷、钾肥比例不平衡、农民缺乏正确的施肥指导以及盲目施肥等,导致氮肥损失严重,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生产潜力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效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呈现肥料效益递减规律,而且肥料的过度施用已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最终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新型水稻专用肥料的研制和使用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报道,主要从不同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因此,本文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一种新型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与传统肥料对比,客观评价该新型肥料的施用效果。这样为该新型复合肥能够更好适应吉林省相关土壤类型及作物品种,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创造最大经济效益,进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作物
选择在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吉农669。
1.2供试地点及土壤
田间试验地点位于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该地区已经连续多年种植水稻,有专人负责,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3试验设计
水稻田间试验于2015年5月下旬进行,设5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平方米,随机区组设计,单排单灌,正常田间管理,肥料处理、用量及施肥方式见表2。供试肥料分为试验肥料和对照肥料,其中试验肥料为某新型复合肥,含有两种添加物,养分含量为(N-P2O5-K2O)23-12-12;另设置2个常规对照肥料,分别为对照肥1和对照肥2,其养分含量均为(N-P2O5-K2O)15-15-15。各处理在分蘖前每公顷追施尿素225公斤(由吉林倍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提供)。
1.4数据采集及测定方法
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每小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5株水稻植株进行株高、有效分蘖数的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使用SPAD-502 PLUS型手持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量,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稻叶片10片,每片叶测定10次,取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叶片SPAD测定值。
在水稻的完熟期,对水稻进行考种、测产,主要包括百粒重、实测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水稻主要生育期生理指标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水稻分蘖期,施用新型复合肥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常规施肥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但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新型复合肥处理的株高平均值均要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并且随着新型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呈递增趋势,在成熟期,施用量为600 毫克/公斤时,株高达到最大值117厘米。虽然有效分蘖数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处理较高,但是没有呈现出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仅在最低施用量处理中水稻的分蘖数达最大值达25(见表4)。
2.2水稻主要生育期叶片SPAD值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水稻的生长,叶片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水稻的孕穗期,叶片的SPAD值达最大,此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处理相比,在水稻生长的各阶段,施用新型肥料处理的SPAD平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但是在分蘖期和拔节期,SPAD值没有表现出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仅在400毫克/公斤时达到最大值。在孕穗期和成熟期,随着新型肥料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毫克/公斤处理,分别为64.22和40.36。
2.3水稻产量相关指标测定
在水稻完熟期,对不同处理水稻考种、测产,主要包括百粒重、实测产量。从表6中可以看出,处理3百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实测产量也最高,达到16363 公斤/公顷,与处理4和处理5的实测产量平均值相比,增产了8.10%。处理1的百粒重和产量次之,增产7.47%。处理2的增长率最低,为5.68%。因此可以看出,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本试验的增产率在5.68%~8.10%。如果要想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需要在今后试验中增设更大的施肥处理,并配合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来确定。
3 结论
施用供试新型复合肥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水稻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并且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在整个水稻生育期,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处理的SPAD平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但是仅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表现出SPAD值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本试验的增产率在5.68%~8.10%。
参考文献
[1]程勇翔,王秀珍,郭建平,赵艳霞,黄敬峰.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2(17):3473-3485.
[2]段居琦,周广胜. 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及其气候特征[J]. 生态学报,2011(22):6659-6668.
[3]邬亚文,夏小东,职桂叶,葛磊,何建妹,鄂志国,李建,王磊. 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1(20):4129-4141.
作者简介:安羿衡,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肥料与平衡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