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果用重返经典文本与面向中国问题来概括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型取向,用返本开新与话语重塑来概括近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向,那么,同一时期的西方哲学研究则致力于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耕耘。当前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具有双重定位:一是引介、翻译、诠释和批判“西方哲学”,原则上英语世界和欧洲大陆古往今来的哲学皆为其研究对象,可谓“在中国的西方哲学”;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用重返经典文本与面向中国问题来概括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型取向,用返本开新与话语重塑来概括近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向,那么,同一时期的西方哲学研究则致力于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耕耘。当前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具有双重定位:一是引介、翻译、诠释和批判“西方哲学”,原则上英语世界和欧洲大陆古往今来的哲学皆为其研究对象,可谓“在中国的西方哲学”;
其他文献
在区分自然语言中词项(包括专名、摹状词、自然种类词等)的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的基础上,可以对克里普克关于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的区分提出系统性反驳。这一反驳基于如下6个断言:(1)在不同的语境中,大多数词项都有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不论它们是做句子的主词还是谓词。(2)对于专名和自然种类词来说,其指示性使用是第一位的,其谓述性使用寄生于前者。(3)对于限定摹状词来说,其谓述性使用是第一位的,其指示性使用寄生于前者。(4)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的区分是语义的而非语用的。(5)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的区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是非功过的看法,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贺雪峰认为,中国城市化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成功,中国“城市像欧洲”,无发展中国家都有的大规模贫民窟,而成功在于稳健的城市化道路具有极大优越性;(2)张曙光基本不同意贺雪峰的观点,指出其论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有的不符合实际,认为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存在种种突出问题;(3)文贯中的看法几乎与贺雪峰完全相反,认为中国搞的是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城市化,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造成“化地不化人”的“伪城市化”,导致真正的城市
新时期文论启动之初即形成“情感隔绝生活”的偏差,由此确定了选择和解读西方现代美学的特殊角度。在误判现实主义和默认物质本体论的背景下,新时期文论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了片面的解读,以凌空超绝的生存本体盲目排斥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模糊了以本体论人学重构为基础的现代美学的理论图景;在对康德美学的接受上,新时期文论隔断了贯穿其中的从认识到道德、从优美到崇高、从知性纯粹美到理性依存美的内在逻辑,以纯审美的单一维度错解了情感与形式两大范畴的关系,强行拉直了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复杂线索,在狭隘封闭的心理平面上营构一种空
后期罗尔斯(从《政治自由主义》开始)在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之外,还提出了一个基本需求原则,并将这一原则置于比两个正义原则更为优先的位置。问题在于,罗尔斯假定正义原则只用于调节进行充分社会合作的公民之间的关系,在此预设之下,新引入的基本需求原则并不能与两个正义原则形成有机整体,差别原则将对基本需求原则产生排斥反应。这一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一方面,基本需求原则若要有意义,罗尔斯就需要修正他关于正义原则适用对象的假设;另一方面,一旦罗尔斯将基本需求原则和差别原则运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基本需求原则的引入将使得罗尔斯的
《周礼·冬官·考工》中所记载的“营国制度”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营国制度”文献中的“面朝背市”理解为建筑方位上的“南朝北市”,这就和中国古代都城“北朝南市”的实际空间格局相背离。将“营国制度”文献原文及其注释还原到其应有的历史原境以后,发现“营国制度”原文及其注释经历了一个从人(君臣)到物(建筑)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又与中国中古时期“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发展相契合。“营国制度”也由此成为“天下一家”意象空间创设的指导性文本与理想图式。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及其空间图式,
清末十年,革命派、立宪派与清政府三大势力角逐于中国政治舞台。革命派与立宪派相互冲突抵牾,又从革命与立宪两个方面左右夹击清政府。清政府欲避免革命,则不得不立完,遂与立宪派有相呼应之势。但清政府之立宪,昧于大势,反应迟钝,且力图在政治变革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既得利益,立宪派于失望中日益分化、倒戈,清政府成为制造革命党的大工场。在此格局中,每一方的动作,都对其他两方造成影响,三方形成冲突与博弈的复杂关系。大致说来,革命党的每一激烈举措,必然推动立宪主义向前推进一步。而凡是清政府对于立宪消极应付,立宪主义遇阻,革命主
2011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_国经济面临转变发展模式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从高位缓慢下滑,进入适度增长区间,消费、投资增速平稳,出口顺差有所减少。这反映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重新认识“GDP”,淡化“GDP”考核,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关注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跟踪国内经济热点问题的研究,笔者发现,2011年度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货膨胀,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今年4月27—28日,本刊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召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文学语言专题的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开得精彩生动,本刊将陆续发表部分会议论文。这里选取陈引驰、陈思和、黄维操和郜元宝诸位教授在会议上的发言做成一组笔谈,使大家可以更有现场感地了解会议的主旨和气氛,并希望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的话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规范程序、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