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配朱安:一只被遗忘的蜗牛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鲁迅夫人,多数人只知道许广平,却不知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最后孤独地长眠于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处。
  朱安与鲁迅是同乡,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朱安和旧中国很多家庭的女儿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三从四德,温良贤淑。
  父母惜之如掌上明珠,取名为“安”,想必是希望女儿平安、恬淡度过一生。朱安最终却用“安静”两字诠释了自己的名字,她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安静得让人忽略了她的存在。
  朱安和鲁迅定亲时,按照现在的说法,已是“大龄剩女”了。朱安比鲁迅大三岁,乡里有俗语:女大三,抱金砖。彼时周家虽然败落,但周家也称“周家台门”,看起来还是门当户对的。
  1906年,鲁迅的母亲装病将鲁迅从日本骗回家与朱安成亲,时年鲁迅26岁,朱安29岁。听说新郎官喜欢大脚,新婚的朱安特意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本想讨新郎的欢心,可是在出花轿的时候,轿子太高,鞋子掉了下去,露出了三寸金莲。按当时的民间说法,成亲时掉鞋,是凶兆。这就像一个魔咒,诅咒了朱安以后的人生。
  鲁迅堂叔周冠五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结婚的那天晚上,是我和新台门衍太太的儿子明山二人扶新郎上楼的。一座陈旧的楼梯上,一级一级都铺着袋皮。楼上是两间低矮的房子,用木板隔开,新房就设在靠东首的一问,房内放置着一张红漆的木床和新媳妇的嫁妆。当时,鲁迅一句话也没有讲,我们扶他,他也不推辞。见了新媳妇,他照样一声不响,脸上有些阴郁……”
  周家的佣工王鹤照当时18岁,他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鲁迅新婚后的第二天早上,印花被的靛青染青了他的脸,让人想到他那晚很可能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没有人提到,朱安在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么熬过来的。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1919年,鲁迅卖掉周家老房,在北京买下了八道湾的宅子,准备把家人接去同住。对朱安来说,这意味着她从此要离开故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无异于和娘家人生离死别。但朱安谨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习俗,跟随鲁迅来到北京,此生再也没有回去。
  自1919年起,鲁迅搬了三次家,朱安也跟着一次次地迁居。1924年5月25日晨,鲁迅携母亲、朱安迁居到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开始了他们在新家的生活,这使她重新看到了希望,以为他终于回心转意了,然而,这一切只是朱安自己的幻想……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的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许多人引用,以证明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
  与鲁迅相比,朱安更加不幸。鲁迅忍受了漫长的煎熬,最终还是等到了他的“月亮”许广平;而朱安真的“做一世的牺牲”,陪伴她的只有年迈的鲁老太太和日复一日的空房……
  1923年秋天,鲁迅应好友许寿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课,在这里认识了许广平。这样的师生关系延续了一年多,直到1925年3月,由于许广平写信向鲁迅求教,他们之间有了进一步接触,原本疏远的师生关系才有了突破。
  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并生下海婴,对朱安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房东的妹妹问她“那你以后怎么办呢”,她一下子被触动了心事,显得相当激动:“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她说这些话时,神情十分沮丧。她接着说:“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鲁迅母亲)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这也是朱安唯一一次向别人袒露心迹。
  鲁迅去世后,朱安将鲁迅著作权的所有版权全权委托给许广平打理,《鲁迅全集》才得以顺利筹备出版。
  许广平也对朱安的生活设法维持。然而在心底里,朱安依旧有一种“拿人家的手短”的客气和怯怯,有时还会出现联系不上许广平的状况。
  贫困潦倒、体弱多病又步入老年的朱安,仅靠周作人每月供给的150块钱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她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即使这样,也常常难以保证,到1944年已欠债4000多元。因此,她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
  1944年8月25日的《新中国报》刊登了这一消息,许广平闻悉,忧心如焚,立即给久未通音信的朱安写了信,加以阻止。同时,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当年10月,还推举唐弢、刘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释劝阻。
  1944年唐弢造访朱安,看见她也只是默默地喝着汤水似的稀粥,吃着几块酱萝卜。在来客面前,朱安情绪激动,她冲着客人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在困顿的岁月里,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她也被世人长久地遗忘了。万千辛酸,使她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这是她一生最后的呐喊,也是她一生唯一为自己的申诉。这句悲号积攒了朱安一生的委屈与压抑,也用尽了她一生的力气。
  在艰难的抗战以及国内战争期间,朱安作为鲁迅的合法夫人,都做到了有尊严地活着,对社会各界的捐助,一般都是辞而不受,她说“宁自苦,不愿苟取”,确实不愧为鲁迅夫人。
  朱安并不迂腐,相反,她异常清醒,对于自己的处境,对于生活和时代强加给她的一切,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朱安去世前一日,对前来探访的记者说:“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她的确是个好人。”而对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她虽终生未见,却充满了挂念。据亲友给许广平说,朱安临终时,“泪流满面,她念大先生,念先生又念海婴”。她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见过海婴。
  朱安曾说:“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她至死都想着要跟鲁迅守在一起,可是,就像生前不能如愿,她的遗愿也没有实现。
  1947年6月,朱安在北平病逝,走完了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的一生。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意思举行,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长岁月。最终,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还是还给了母亲。
  编辑/汪微微
其他文献
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是教科书级的奸佞,他矮小瘦弱,脖子上還长了个瘤(可能是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又因做过宰相而被时人称为“瘿相”。他早年是寄人篱下的书生门客,靠吟诗作文博取主人的笑脸。  落魄年代的王钦若有次参观某个家族祭祖,饿得不行,也想像其他宾客那样喝酒吃肉,于是壮起胆子蹭饭。主人问:“你是谁?”“秀才。”“能干啥?”“作诗。”好在主人也算风雅,愿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但当时没笔,王钦若就用木
1875年,20岁的同治驾崩,慈禧作为亲生母亲,顾不上哭天喊地,两小时后立刻召开立嗣会议,最后选中光绪。  平心而论,慈禧对光绪不错。由于年纪小,光绪的肚脐眼里总是潮湿有水,慈禧不厌其烦地用手帕一遍一遍地擦;光绪晚上睡觉踢被子,慈禧细心地帮他盖好,每当天气变化也提醒他注意加减衣物,生怕他着凉。  这些琐事对普通人来说很正常,但在皇宫是很难得的。一般皇子都有奶娘,亲生母亲往往只能简单地陪伴,基本没机
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收藏过一幅《王羲之觀鹅图》,奇怪的是,画的左边有个萌萌的“囿”字印章,难道占人就会用囧字来做印章?其实,这个字不是囿,外面的“口”是印章的四边,里面是篆书“公”字, “公”是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的号。  康熙初年,耿昭忠的哥哥耿精忠勾结吴三桂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由于耿昭忠及时向康熙表忠心,与哥哥划清界限,这才幸免于难。虽然耿昭忠有个不省心的哥哥,也本人倒是满腹才情。《清
自梁太祖被儿子弑杀后,他手下那帮将领就像被圈禁多日的烈马,终于可以挣脱羁绊、自由奔驰了。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就在此时自立为王,割据一方。  高季兴所统辖的荆南,除了地域狭小、兵微将寡的不利条件,还被强国环伺:西有后蜀,东有南唐,南有南楚,北有强大的中原王朝。荆南之地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但常年周旋于各国之间的高季兴反倒活得有滋有味,而他所恃者既不是自身雄才,也非贵人相助,而是“无赖”之术。  无论哪国势力
很多人都读过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却不知他的一生颠沛流离。  毛姆10岁时就成了孤儿,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只有矮个子和丑体型,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功能很差的肺。17岁时,毛姆被收养他的伯父送到德国学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触摸冰冷的手术刀,还要适应尸体散发的腐臭。有次,毛姆按教材在尸体的某个部位寻找一根神经,花了好长时间找到之后,才发现教材出了差错,他对此感到奇怪。指导教师告诉他, “要知道
《水浒传》中有108条好汉,除了林冲、董平、花荣、秦明、呼延灼等人算是军方出身之外,大部分好汉都出自民间。而且这些民间好汉在某些领域还有冠军级表现,比如:卢俊义的枪法、武松的双刀、李逵的神力、燕青的相扑……  一个疑问自然滋生:大宋朝“崇文抑武”,民间哪来那么多大侠好汉?符合史实吗?答案是:完全符合。  其实不光《水浒传》,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喜欢选择宋朝。这是因为宋朝有一个特殊
美国机械工程师托马斯-米基利一生获得一百多项专利,还自学化学,研制出一种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但当时大众已知铅和铅化合物有毒,因此他将四乙基铅称作“乙基”,刻意避免提到铅,以免引起大众恐慌。  一时间,这种“物美价廉”的汽油广受好评,米基利还被美国化学会授予“尼克斯”奖章,汽车商则开设化学公司并聘他为副总裁,专门负责生产四乙基铅。  公司成立不久,工人就死伤了几个。大众纷纷指责米基利,希望尽快停
鲁迅有把账本写进日记的习惯。经济基础对鲁迅来说相当重要,毕竟有一大家人要养活,那鲁迅到底有多少钱呢?  鲁迅不是一开始就有钱的,也不是持续有钱的。他小时候家道衰落,17岁时母亲变卖首饰才给他筹到上学的路费,上的也是免学费、餐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后来鲁迅兄弟二人赴日留学,曾想在日从事新文学运动,后因家庭经济负担不得不于1907年回国。  刚回国时,他在家乡做教员,月薪30银圆。这时一银圆可买30斤大米
民国有位留日归来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文化。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参加外交官考试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一问方知,那些榜上有名之人事先都打点好了关系。才子很气愤,但还是抱着期待参加了随后的文官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兴致勃勃,成竹在胸。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上榜名额又一次内定给了那些有财有势的考生。才子怒不可遏,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这一转身,官员队伍里失去了一个好官,文学历史上
这节课是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因为每次我都不知道写什么。老师走上讲台笑着说:“这次作文课的模式与以往不同,我们要举行一次现场组字比赛,以此作为这次的写作材料……”没等老师讲完,我们早已欢声雀跃,一蹦三尺高。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知识在于积累。”然后将同学分成两组,排头的同学站在讲台边。接着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同学都写黑板上这六个字,每个同学只写一笔,写完后把粉笔交给后面的同学,然后站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