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托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来单位收拾东西,临行前交给我一个信封,未封口,我随口问一声,我能看吗?伊说,这是专门给你的,但你得等我走了再看。收了信封后忙着处理乱麻一样的工作,在电话与琐碎中被催促,疲于应付。
  好不容易闲下几分钟,想着这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居然当面不能说话,要以写信这种方式来与我交流。一时在心里平添了好几分古风古意,手下生风,绿意丛丛,暖从身来。
  信封里有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她往来的账目。我正纳闷她为何要把这些私密的东西交给我?忽然掉出一张小笺,上面是我熟悉的字迹。我一打开,“遗言”两个字就迎面扑来,我的心脏猛烈地狂跳,手有些不听使唤起来。
  我知道伊的身上已挨过四次手术刀的侵略了,这次又传来必须手术的消息。同事们都在痛惜,她那纤弱的躯体怎敌得过这一次次刀光剑影呀!可医生说,要保全性命,得再次手术,这是不二的选择。除了安慰她,再无法替代她去做些什么。
  我慢慢定下神来,再仔细看,那内容竟是嘱托我,如她有不测,要我在她身后替她把财产交付给儿子云云。这电视剧中“临终托孤”的情节就这样悄然来了,我的肩膀像是被千斤的重量压了下来,一时胸闷气短,无法呼吸。
  如此沉重的托付叫我如何担待得起呀!转念一想,她怎么会有意外呢?这不过是一次医院里最平常的手术而已,而且,不是能要人性命的关键部位。她一定不会有事的,一定!心情平复了好一会儿后,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安慰她一定不会有事的。她爽朗的笑声里,让我觉得她一定是忘记了她刚给我的吓人的“遗言”。
  接着,她去了大城市的医院动手术,我说术后就去看她。信在我的抽屉里,我一打开抽屉,就像靠近了一次轻型的炸药包。每当她的电话关机时,我就会作出种种揣测,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敢想……我怕她万一有什么意外,我渺小微弱的能量,会辜负了她的重托,那我将要后悔一生。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段难挨的时间。我一直活在对生命的恐惧里,慌张地度过每个分秒,糊涂地想一些往事。我想起她遵医嘱不得不放弃很多喜爱的食品,包括她一直很喜欢吃的洋芋,有时实在想吃了,只好放在嘴里嚼一嚼,尝尝味道,就吐了出来。想着她年少的孩子,年老的母亲,及那个不争气的已经成为前夫的男人。人这一生,要历经多少痛苦,才能活得完整呀!
  适逢我的另一同事满六十,刚办理了退休手续,非得在忙碌焦灼中聚一回。穿过酒杯,我看向他,忽然就为他感动起来。一个花甲,就这么走到了。在一个单位,朝夕相处,都成了不是亲人的亲人了。男同事玩笑时会说,我与老婆在一起的时间还没与你在一起的时间多呢!亲人的病痛,怎么能不挂牵呢?
  伊的手机沉默了好多天,我每天都拨打。打完就很心碎。終于在某天拨通了,她虚弱的声音像一根线一样,把我的心挣得很疼。但悬在我心上的石头终于放下一点,我确定她离危险越来越远,我离沉重也越来越远了。
  那一晚,我睡在黑夜深处,辗转难眠。我数不清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羊群,就像数不清自己受惊吓的次数。我想起了所经历过的一些不寻常的托付,它们沉重地压在我的胸口,让夜晚更加漫长。
  很久前,另一女同事病了,我陪她散步,她说,他年若是她有个三长两短,唯有把女儿托付给我,她才肯放心。因为是面对面的托付,我们还一直谈笑着,心中并无多少恐慌。我以为她只是在过高桥时,心中害怕,想要抓紧我的手。我身上的热度也许能融化她身上的一些冰凉,我把手伸向她,并告诉她,天道有情,人间有爱,如花的女儿一定会有妈妈一直陪伴。后来,女同事的身体忽好忽坏,看着她脸上渐深的印记,我倍感岁月的苍黄。如今,她的话,更像一阵阵看不见的夜风,凌凌地吹过我的头顶。
  那一年春节时,卧病在床的外公,颤悠悠地把我唤到床边,他说要把才两岁多的小孙子、七岁的小孙女和十一岁的大孙女托付给我。唯有是我,他才肯放心。看着面容枯槁的外公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嘱托,我的心肝一点点地掉在地上。我拉着外公的手,眼泪无声地流淌。我不能拒绝,也不敢完全应承呀!我怕外公失望,连连点头说我一定尽力。那是三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他们只能依靠残疾的父亲放牧一群羊获得生活的微薄来源。这些年,我从不敢怠慢,这个家族的人都不敢怠慢,一路搀扶着他们走了过来。
  可这些沉重的托付我又怎么经受得起呢?我像一只敞开胸怀的母鸡,扑棱棱就飞来了许多小黄鸭,而我的翅膀却那么轻、那么薄,我捂不严实他们呀!在一次航程中,我恰好邻近中间的舱门,美丽的空乘告诉我,如有意外,我有责任在第一时间打开舱门。那一次,飞行于我就像一次冒险,飞机一有颠簸,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儿来。一路上,满脑子都在想飞机失事后的各种逃生,想得惊心动魄,想得意乱魂迷。我紧盯着那个舱门的按钮,在心里无数次预演怎么打开它。飞机安全着陆时,我终于舒了一口长长的气。一次貌似虚无的托付,却像山一样沉重,仿佛那个按钮就是一百多名旅客的生命线。
  我庆幸自己被人信赖,却因为自己力量的弱小而惭愧,难免要辜负一些情义。有时,更是超越了自己能力的种种冒险,以至让脚下的路走得很艰辛。可这如蝼蚁的生命,谁又不是在负重前行呢!人们不知道哪一天幸福就突然来临了,也不知道哪一天噩梦就横生了。我一直祈祷所有的生命都能行走在正常的轨迹里,有福有禄,寿终正寝。但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觉得归途可能在每一个明天。
  生命隐藏着太多的未知,它强大得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也脆弱得一瞬即逝。很多嘱托都没来得及说出口,世界就沉默了。所以,我必须要时时打扫心灵上的尘埃,我也愿意等待偶尔飘荡的灵魂,这一切,只为不负如来不负卿。如今,我却又常常在想,他年我若有负流年,我应该把自己的身后托付给谁呢?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拒绝的人,是大表哥。  大表哥是我大姑家的孩子,他比我大3岁。我和大表哥关系很好,一起上学,一起干活儿,他对我非常照顾,我被人欺负时他替我出气,有好吃的先想到我,哪怕是一块烤红薯,也要和我分着吃。慢慢地,我们都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我进入体制内,大表哥经商,生意做得也不坏。  和大表哥第一次发生“争执”,是因为他的一通电话。  在一个冬天的午后,我正在村里走访贫困户,突然接到几个月没有联系
期刊
清明节这天,也就是父亲生日的前一天,我陪父母来到连云港。  春雨淅沥,暮色茫茫,汽车行驶在连云港海滨大道上,父亲透过迷蒙的烟雨,远眺大海。“多少年想看看大海的梦,今天总算实现了。”父亲对坐在旁边的母亲说。  被什么戳了一下,一阵酸楚。怪不得父亲近段时间常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山也爬不成了,如果有机会就到海边看看。  父亲教了一辈子书,除了陪母亲到北京、上海看病,再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就这两座城市,也
期刊
在《写给未来的你》一诗中,余光中希望他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个理想主义者。  依我21岁的年龄,自然够不着“成熟”二字,但也在“成长”这条必由之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出发时的我,心如赤子,热血难凉,面不改色地背北岛、读食指、摘海子、顾城的诗句,觉得一切阻挠我通往理想主义的路障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然而,人的成长往往不可控,经受几次打击就转换策略,撞上几堵南墙就调转方向,久而久之,洁白似雪的绸布被投入染缸
期刊
云不是我的亲人,可是,她曾给予我的安慰,不比一个亲人给得少。  我和她同村。高中毕业后,她考上师范,出去读书,我则离开家,去外面闯荡。她后来在乡下教书,和一个镇上的人恋爱、结婚,这些,都是听村里人说的。我母亲说,云曾来家里找过我,想让我做她的伴娘,可是,那会儿我母亲也不知道我在哪里。  那年夏天,一个黄昏,我去镇上一家照相馆拿相片,碰巧在那里遇见了她。几年未见,她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白色连衣裙,
期刊
西施有爱情吗?  西施原春秋末期越国芋萝村(今诸暨城郊)的浣纱女,在她姓施名叫夷光的时候,被越国臣相范蠡看出容貌出众,送到吴国献给吴王夫差。  所有记载或提法,西施不忘越国亡国之耻,色相诱惑吴王夫差,致使夫差丧失斗志、沉沦女色而亡国。一字不提西施和夫差的爱情。仅仅把西施看作复仇的工具,红颜祸国的符号,甚至是灭吴首功大英雄。如此认识,西施不配有爱情,或者她跟夫差之间不存在爱情。这是片面的,把她推上高
期刊
这是一个从先人那里传下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个人上山砍柴,在山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斧头上的木柄已经烂掉。那人拿了没有柄的斧头回家,才知道他离开时在世的那些人,全都不在了。村子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当年读它,就知道故事说的是: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在想来,让人心生感叹的是,在我们的古人那里,即便是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家的路还在,它好像一直等在那里。路的那一头,那些村舍,还依稀是往日的模样。于
期刊
在廉江市政协的院子里,生长着一株老榕树。  我首次见到这棵老榕树,是在1972年5月下旬,那时到廉江中学参加升大学前的考试,晚饭后与同学出来散步,见到了这株挺拔精壮的小叶榕,它独木成林,傲然屹立,树荫遮盖了半个院子。  1993年6月,我因当上政协委员,再次来到政协院子,又一次认真地观看此老榕树。与21年前相比,老榕树粗壮些,也长高了不少,但它并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它仍是枝叶繁茂,欣欣向荣。此后,
期刊
“平国,吃早饭了。”妻柔声地唤我。  来到餐桌前,一盘色泽金黄的蒿子粑粑,咬一口,软糯香甜。“好吃!”我抬头望向妻,妻娇嗔地瞪了我一眼:“好吃就多吃点儿!”此时,我心里美滋滋、甜丝丝的。妻已不再年轻,额头的青丝已夹杂些许白发,细纹悄悄爬上了她的眼角。  1985年孟冬,一个黄道吉日,一辆贴着红“喜”字的婚车在结冰的路面上缓缓驶进了湘北游港河畔的石下柳家。在一阵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期刊
当年大学毕业,我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离家约三十里地。头两个月,赶上暑假,只报到,没开学,工资就存了下来。家里又贴补几个钱,买成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年月,自行车是大物件。有了它,解决了我上下班的大问题。  半年后,一个草长莺飞的时节。  清晨,早早起床,我来到一家国有林场的槐树林,扎稳自行车,独自伫立在小路的这头,幻想着,有一个红衣少女如期而至。其实,并非没有一点儿凭据,隐约从她口中得知,她是一
期刊
母亲是一个极其温和的人,漂亮大方,喜欢养些花草,记忆里,似乎永远也不急不躁的样子。  而这样的一位仁师慈母,在婉约优雅的骨骼里,又向自己的身体中千万亿个神经细胞里延伸出一种叫作剛强的东西。一直以来,家庭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她的肩膀上,子女尚小,一个作为母亲的责任将她原本柔弱的肩膀打磨成铁。诗和远方那是年少时的狂梦,等到你肩负责任了,梦或许还有,只是再也无法自由自在地狂奔了。母亲说,我们仨就是她余生的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