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附加+0.75 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 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 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 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 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
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 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 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 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 cm、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 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 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
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 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