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门坳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属武夷成矿带南段,区域上地层较为简单,断裂构造较发育,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也较为强烈,具有利于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尝试通过研究风门坳地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总结地球化学找矿方向,为以后在该地区筛选找矿靶区和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找矿思路。
关键词:DGSinfo;剖面图框架;剖面图;方法及技巧
1.前言
风门坳位于紫金县县城151°方向,直距约35km处,属广东省紫金县苏区镇管辖。1979年对广东省进行1∶20万区域化探,而风门坳就位于紫金龙窝-惠东新庵28号甲级地球化学异常区的172号II级B型综合异常区内,是找锡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本文尝试通过研究风门坳地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地球化學特征,从而总结地球化学找矿方向,为以后在该地区筛选找矿靶区和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找矿思路[1]。
2.区域地质背景
风门坳区域上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西北边缘位置,河源深断裂带的南东侧,莲花山新华夏构造带的西侧,佛岗-河源构造与五华断裂带反接复合部位的南侧边缘,属于五华断裂带华阳断裂的中段,大地构造背景较利于锡多金属成矿。区域上地层较为简单,断裂构造较发育,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也较为强烈,具有利于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上统小水组(T3xs)、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J3gj)。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且有多旋回,多期次的特征。燕山期发生的大规模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形成大量的岩浆岩带。区域内主要出露的岩体有龙窝岩体(主要为燕山二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竹子东岩体(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莲花山岩体(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
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为华阳断裂、五华大断裂。其中华阳断裂斜穿本区北西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45°~80°,为硅化破碎带,断裂长度大于20km,带宽0.2m~13m,一般宽2m~5m,主要充填物为硅、铁质胶结的构造角砾岩及围岩碎屑,为本区的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五华大断裂穿过本区东南部,位于莲花山以西,南起深圳经五华至梅县,走向NE,倾向NW,倾角40°~65°。为一正断层,在断层面附近,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硅化、片理化。该片理岩化现象以下盘较为强烈,上盘一般不强烈或不明显,片理化靠近断裂者最重,远离断层者逐渐变轻而过渡为正常岩石。
3.矿区地质与矿化特征
风门坳矿区位于竹子东岩体东侧,炮子火山盆地南西部,区内出露地层简单,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较为发育。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含白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以及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晶屑凝灰岩、绢云母千枚状板岩,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及中基性脉岩。
此外在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体中局部见云英岩出露。
本区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断裂构造走向可分为北东向、近东南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为华阳断裂,规模较大,华阳断裂从矿区中部斜穿而过,北经郭公塘,向南经南山,长度超过1.7km,宽度1m~40m,断层主要走向NE,倾向NW,倾角60°~80°,为张性断裂,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硅化较强较普遍,局部具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擦痕较少,两旁次级构造发育,形成时代略晚于花岗岩侵入。该断裂具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对区内的成矿过程起主导和控制作用。
近东南向断裂为矿区中部锡山岽-九厅十八井的构造带,该构造带由约14条近乎平行的小断裂组成,整体走向东南,倾向北东,长约1km,断裂构造宽度1m~12m不等,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有较多的擦痕、阶步,构造岩主要为硅化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局部见绿泥石、绢云母,褐铁矿、铅锌矿、锡矿,沿构造带及其旁侧分布有铁嶂锡矿床、矿沥坑、银子窝、马口嶂等几处锡矿化点及较多的小岩脉,该构造带对本区热液迁移、储存和岩脉的入侵均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4.地球化学特征
4.1区域地球化学
根据1∶50万广东省土壤测量局部异常分布图资料,本区Cu、Pb、Zn、Sn化探异常分布范围广,数量多,部分化探异常与航磁异常位置大致一致。其中本区出现的航磁异常,伴有大范围Cu、Pb、Zn、Sn等化探异常,具有一定找矿远景。
本区位于鹤市-河源Pb元素高背景带,异常值一般在40ppm左右,最高在75ppm~100ppm之间,这些异常对铅锌多金属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据《广东省1∶20万土壤测量Pb、Cu、Zn、Sn元素异常图》等资料,矿区处于紫金龙窝-惠东新庵28号甲级地球化学异常区的172号II级B型综合异常区内,该异常区有I级异常三处,II级异常三处,且立项区位于新墟仔-香炉山钨-锡-钼-铅锌成矿远景区,区内大、中、小型锡、铅锌、钨多金属矿床发育,是找锡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4.2矿区地球化学
2016年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在风门坳地区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网度100m×40m,面积16.32km2,分析了Sn、Pb、Zn、W、Mo、Cu、Au、Ag、As、Sb、F、Hg共12个元素,根据土壤测量成果,依据元素空间分布形态、位置以及从元素浓度富集程度、变异系数、高值点分布情况来看,矿区内Sn、W、Zn、Ag等元素的成矿可能性较大,Au、Mo、Cu、Pb等元素成矿可能性较小,其中Sn元素平均值为52.99×10-6,是背景值(3.0×10-6)的17.66倍,变异系数为1.69,表现为元素浓度强烈富集,元素含量分布为极不均匀,以华阳断裂为界,具北西片区含量分布低南东片区含量高的特征,主要元素富集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个别样品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Sn品位≥0.1%的个数达33个),元素偏高、增高晕主要分布在锡山岽至九厅十八井一带的构造带,异常点大量密集分布,羊寨地段的华阳断裂带附近和驼背塘一带亦有小规模异常点分布[3]。 其中Sn平均值为52.99×10-6,是背景值(3.0×10-6)的17.66倍,变异系数为1.69,表现为元素浓度强烈富集,元素含量分布为极不均匀,以华阳断裂为界,具北西片区含量分布低南东片区含量高的特征,主要元素富集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其中个别样品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Sn品位≥0.1%的个数达33个),元素偏高、增高晕主要分布在锡山岽至九厅十八井一带的构造带,异常点大量密集分布,羊寨地段的华阳断裂带附近和驼背塘一带亦有小规模异常点分布。勘查区综合异常评价主要采用评序法,利用异常面积S、衬度(K=异常元素平均含量/背景值)、规模NAP=K.S作为独立的两个评价指标,将异常内达到异常下限以上的各元素数据进行统计,求取每个异常中各元素的最大值、平均值衬度、面积、规模。计算各个元素异常面积、衬度和规模,结果见表1及图1。
其中AP1综合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成礦元素为Sn、W,其次为Au、Mo、Cu。位于矿区南部,以锡山岽-九厅十八井为中心并延伸至华阳断裂带的羊寨-刀背一带,以华阳断裂走向为起点,呈北东向延伸,综合异常面积2.85km2。AP2综合异常主要成矿元素为Zn、Ag,其次为Pb;位于矿区东南部,于锡山岽矿化带的正东面约500m处,该范围内水系较为发育,整体地势较低,综合异常面积1.28km2。该异常Zn、Ag低温元素套合性好,主体异常与已知的民采坑道及石英脉出露区域基本吻合。
5.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风门坳锡多金属矿建立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基于两个综合异常以及异常区的地质情况综合研究获得的。
通过勘查区1∶10000土壤测量,锡(Sn)衬度为16.37,异常带规模较大,与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有密切关系。本次土壤测量圈定综合异常区2个(AP-1、AP-2),其中AP-1,主要成矿元素为锡(Sn)、钨(W),其次为金(Au)、铜(Cu)。AP-2主要成矿元素为锌(Zn)、银(Ag),其次为铅(Pb);勘查区异常范围所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6.结论
风门坳锡矿区是通过地球化学工作发现的,对区域内进行1∶10000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及相应的地质工作发现了锡多金属矿化带,说明了在工作程度较低以及基岩出露比较差的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土壤测量是较好的找矿手段。判别一处化探异常的找矿意义,研究其所处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及地质背景是必要的工作环节。相对高富集低背景的异常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风门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仅仅是据土壤测量建立的,相对应的地质工作还不够完善,因而建立的找矿标志可能不够全面,在今后工作中有待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福来,朱祖良,刘晋华.粤北始兴鱼岔坑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04):11-17.
[2]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3]广东省紫金县风门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R].广州: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2017.
关键词:DGSinfo;剖面图框架;剖面图;方法及技巧
1.前言
风门坳位于紫金县县城151°方向,直距约35km处,属广东省紫金县苏区镇管辖。1979年对广东省进行1∶20万区域化探,而风门坳就位于紫金龙窝-惠东新庵28号甲级地球化学异常区的172号II级B型综合异常区内,是找锡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本文尝试通过研究风门坳地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地球化學特征,从而总结地球化学找矿方向,为以后在该地区筛选找矿靶区和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找矿思路[1]。
2.区域地质背景
风门坳区域上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西北边缘位置,河源深断裂带的南东侧,莲花山新华夏构造带的西侧,佛岗-河源构造与五华断裂带反接复合部位的南侧边缘,属于五华断裂带华阳断裂的中段,大地构造背景较利于锡多金属成矿。区域上地层较为简单,断裂构造较发育,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也较为强烈,具有利于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上统小水组(T3xs)、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J3gj)。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且有多旋回,多期次的特征。燕山期发生的大规模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形成大量的岩浆岩带。区域内主要出露的岩体有龙窝岩体(主要为燕山二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竹子东岩体(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莲花山岩体(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
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为华阳断裂、五华大断裂。其中华阳断裂斜穿本区北西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45°~80°,为硅化破碎带,断裂长度大于20km,带宽0.2m~13m,一般宽2m~5m,主要充填物为硅、铁质胶结的构造角砾岩及围岩碎屑,为本区的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五华大断裂穿过本区东南部,位于莲花山以西,南起深圳经五华至梅县,走向NE,倾向NW,倾角40°~65°。为一正断层,在断层面附近,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硅化、片理化。该片理岩化现象以下盘较为强烈,上盘一般不强烈或不明显,片理化靠近断裂者最重,远离断层者逐渐变轻而过渡为正常岩石。
3.矿区地质与矿化特征
风门坳矿区位于竹子东岩体东侧,炮子火山盆地南西部,区内出露地层简单,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较为发育。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含白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以及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晶屑凝灰岩、绢云母千枚状板岩,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及中基性脉岩。
此外在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体中局部见云英岩出露。
本区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断裂构造走向可分为北东向、近东南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为华阳断裂,规模较大,华阳断裂从矿区中部斜穿而过,北经郭公塘,向南经南山,长度超过1.7km,宽度1m~40m,断层主要走向NE,倾向NW,倾角60°~80°,为张性断裂,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硅化较强较普遍,局部具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擦痕较少,两旁次级构造发育,形成时代略晚于花岗岩侵入。该断裂具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对区内的成矿过程起主导和控制作用。
近东南向断裂为矿区中部锡山岽-九厅十八井的构造带,该构造带由约14条近乎平行的小断裂组成,整体走向东南,倾向北东,长约1km,断裂构造宽度1m~12m不等,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有较多的擦痕、阶步,构造岩主要为硅化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局部见绿泥石、绢云母,褐铁矿、铅锌矿、锡矿,沿构造带及其旁侧分布有铁嶂锡矿床、矿沥坑、银子窝、马口嶂等几处锡矿化点及较多的小岩脉,该构造带对本区热液迁移、储存和岩脉的入侵均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4.地球化学特征
4.1区域地球化学
根据1∶50万广东省土壤测量局部异常分布图资料,本区Cu、Pb、Zn、Sn化探异常分布范围广,数量多,部分化探异常与航磁异常位置大致一致。其中本区出现的航磁异常,伴有大范围Cu、Pb、Zn、Sn等化探异常,具有一定找矿远景。
本区位于鹤市-河源Pb元素高背景带,异常值一般在40ppm左右,最高在75ppm~100ppm之间,这些异常对铅锌多金属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据《广东省1∶20万土壤测量Pb、Cu、Zn、Sn元素异常图》等资料,矿区处于紫金龙窝-惠东新庵28号甲级地球化学异常区的172号II级B型综合异常区内,该异常区有I级异常三处,II级异常三处,且立项区位于新墟仔-香炉山钨-锡-钼-铅锌成矿远景区,区内大、中、小型锡、铅锌、钨多金属矿床发育,是找锡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4.2矿区地球化学
2016年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在风门坳地区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网度100m×40m,面积16.32km2,分析了Sn、Pb、Zn、W、Mo、Cu、Au、Ag、As、Sb、F、Hg共12个元素,根据土壤测量成果,依据元素空间分布形态、位置以及从元素浓度富集程度、变异系数、高值点分布情况来看,矿区内Sn、W、Zn、Ag等元素的成矿可能性较大,Au、Mo、Cu、Pb等元素成矿可能性较小,其中Sn元素平均值为52.99×10-6,是背景值(3.0×10-6)的17.66倍,变异系数为1.69,表现为元素浓度强烈富集,元素含量分布为极不均匀,以华阳断裂为界,具北西片区含量分布低南东片区含量高的特征,主要元素富集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个别样品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Sn品位≥0.1%的个数达33个),元素偏高、增高晕主要分布在锡山岽至九厅十八井一带的构造带,异常点大量密集分布,羊寨地段的华阳断裂带附近和驼背塘一带亦有小规模异常点分布[3]。 其中Sn平均值为52.99×10-6,是背景值(3.0×10-6)的17.66倍,变异系数为1.69,表现为元素浓度强烈富集,元素含量分布为极不均匀,以华阳断裂为界,具北西片区含量分布低南东片区含量高的特征,主要元素富集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其中个别样品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Sn品位≥0.1%的个数达33个),元素偏高、增高晕主要分布在锡山岽至九厅十八井一带的构造带,异常点大量密集分布,羊寨地段的华阳断裂带附近和驼背塘一带亦有小规模异常点分布。勘查区综合异常评价主要采用评序法,利用异常面积S、衬度(K=异常元素平均含量/背景值)、规模NAP=K.S作为独立的两个评价指标,将异常内达到异常下限以上的各元素数据进行统计,求取每个异常中各元素的最大值、平均值衬度、面积、规模。计算各个元素异常面积、衬度和规模,结果见表1及图1。
其中AP1综合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成礦元素为Sn、W,其次为Au、Mo、Cu。位于矿区南部,以锡山岽-九厅十八井为中心并延伸至华阳断裂带的羊寨-刀背一带,以华阳断裂走向为起点,呈北东向延伸,综合异常面积2.85km2。AP2综合异常主要成矿元素为Zn、Ag,其次为Pb;位于矿区东南部,于锡山岽矿化带的正东面约500m处,该范围内水系较为发育,整体地势较低,综合异常面积1.28km2。该异常Zn、Ag低温元素套合性好,主体异常与已知的民采坑道及石英脉出露区域基本吻合。
5.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风门坳锡多金属矿建立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基于两个综合异常以及异常区的地质情况综合研究获得的。
通过勘查区1∶10000土壤测量,锡(Sn)衬度为16.37,异常带规模较大,与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有密切关系。本次土壤测量圈定综合异常区2个(AP-1、AP-2),其中AP-1,主要成矿元素为锡(Sn)、钨(W),其次为金(Au)、铜(Cu)。AP-2主要成矿元素为锌(Zn)、银(Ag),其次为铅(Pb);勘查区异常范围所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6.结论
风门坳锡矿区是通过地球化学工作发现的,对区域内进行1∶10000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及相应的地质工作发现了锡多金属矿化带,说明了在工作程度较低以及基岩出露比较差的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土壤测量是较好的找矿手段。判别一处化探异常的找矿意义,研究其所处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及地质背景是必要的工作环节。相对高富集低背景的异常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风门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仅仅是据土壤测量建立的,相对应的地质工作还不够完善,因而建立的找矿标志可能不够全面,在今后工作中有待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福来,朱祖良,刘晋华.粤北始兴鱼岔坑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04):11-17.
[2]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3]广东省紫金县风门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R].广州: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