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一位令全球医学界震惊的人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被授予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此之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只授予过袁隆平、徐光宪、孙家栋等16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王振义能获此殊荣呢?答案是他在攻克白血病方面做出了震惊世界的贡献。
  王振义,祖籍江苏兴化,1924年生。1948年,王振义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因为成绩优异,他被留在广慈医院(现上海瑞金医院的前身)担任住院医师。 1953年,王振义被分配到该院的血液内科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王振义发现,有些人在拔牙后伤口会流血不止,而且普通的止血疗法对此类患者根本无效。为了查明原因,他没日没夜地查阅文献,发现国外将这种疾病命名为“血友病”。经过刻苦的钻研,王振义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血友病A、血友病B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解决了此病患者的治疗问题。由于在血液病研究领域表现出色,1959年,王振义被安排到白血病病房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与白血病“正面交锋”。他满怀热情地进行工作,希望能在短期内攻克这种可怕的疾病,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所治疗的数十名急性白血病患者都相继去世。面对残酷的事实,王振义意识到,光有雄心壮志是不够的,唯有遵循科学规律,一步一步地钻研,才能寻找到降服病魔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就在王振义准备对白血病做深入的研究时,他被调离了广慈医院,他的研究也被迫中止了。1978年,王振义终于重返临床,他的事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此后,他便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白血病的研究工作中。王振义发现,治疗白血病有两条途径可循:一是进行化疗,用化学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但这种方法同样也会杀死人体正常的细胞,副作用极大。另一条途径是让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他在文献中查到,以色列科学家发现,白血病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成为正常的人体细胞。同时,他又获知,国外学者曾使用一种名叫"13顺式维甲酸"的诱导分化剂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过仔细分析,他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正常的人体细胞。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王振义终于证实,使用诱导分化疗法可以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转变为正常的人体细胞。他将这种诱导分化疗法命名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 。
   1986年,一个5岁的小女孩因身患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而向王振义求治。为了挽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王振义大胆地决定,对其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由于此疗法从未在临床上应用过,王振义此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这是王振义在面对压力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事实证明,有勇气、尊重科学的王振义创造了奇迹。这名小女孩在接受了7天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她的病情完全缓解。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大人,她依然健康地活着。国际著名癌症研究权威Richard教授在得知此事后,兴奋地说:“这是白血病研究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1988年,王振义在国际血液学权威刊物《血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研究》的论文。此论文在国际血液病研究界引起了轰动,并由此掀起了国际血液病研究界研究诱导分化疗法的新高潮。截至2010年5月,该论文已被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引用1713次。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王振义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优化以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为基础的白血病治疗方案,他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由此发现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和氧化砷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使此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上升至95%。他的这一发现终于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临床上第一种可以被完全治愈的白血病。现在,使用以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为基础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案,被国际血液学界誉为“上海方案”。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治疗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王振义率领的课题组又对此病的病因和治疗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其实是一种针对致癌蛋白分子的治疗方法,即“靶向治疗”。2010年4月,上海市血液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了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药物的作用靶点。这是白血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凭借在白血病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王振义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何梁何利科技奖(1994年)、求是杰出科学奖(1996年)、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1994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7年)、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1998年)、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赛曼奖(2003年)等多种奖项,并于1994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王振义院士依然从事着临床研究工作,同时,他还经常参加防治白血病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科普讲座、参加义诊等。他常说:“我觉得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
其他文献
废纸浆容易形成腐浆,腐浆里面生长的好氧微生物会产生催化H2O2分解的过氧化氢酶,从而降低过氧化氢的漂白效率。本文主要从生物酶对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内
编辑同志:  我今年42岁。半年前,我在参加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胰腺瘤,随后便进行了手术治疗。为了彻底地清除病灶,医生切除了我的脾脏及大部分胰腺。后来,我听说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的器官,若胰腺被大部分切除,剩下的胰腺组织所分泌的胰岛素就可能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使血糖升高。请问,我是否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山东朱斌  朱斌读者:  胰腺由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组成。胰腺外分泌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