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人马大姐》中“刘奶奶”的饰演者金雅琴是愈老愈红了,她在电影《我们俩》中扮演孤独的房东老太太一角,凭借娴熟的演技,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和金鸡奖双料影后。谁能想到这位演绎了无数复杂人物性格的老演员,在生活中却是个无比天真的老太太呢?
好婚姻——彼此在心里惦记,有矛盾时及时分开,各自找乐
金雅琴和她老伴牛星丽年轻时不允许自由恋爱,搞对象得党介绍。两人就是一党员朋友介绍认识的。
谁知要结婚的时候,党委书记突然找牛星丽谈话,说金雅琴是从“白区”来的,社会关系复杂,“你马上要入党了,不能跟她结婚。”牛星丽反驳:“人是党给介绍的,怎么这会儿党又不同意了?”
最终,牛星丽“要了媳妇,党没了”。金雅琴提起这段往事,就哈哈哈地大笑。
其实这两人性格爱好差得远了去了,金雅琴爱热闹,时不时请一帮老太太来家,喝茶、嗑瓜子、聊天;牛星丽好安静,养个花鸟鱼虫,写写字,把玩把玩古董。
两人吃也吃不到一块儿,一个爱啃窝头,一个爱吃馒头;一个好豆腐,一个好红烧肉。有了矛盾,怎么解决?金雅琴出了个点子:以后一吵架,你去你的花市、鸟市、古董市,我找我的老太太们天坛、北海玩去。牛星丽一听,这主意不错,从此以后,俩人但凡嘴上争执,心里不痛快,马上“分道扬镳”,各自找乐去。
金雅琴说,老伴这辈子没对她说过什么甜言蜜语,有什么都在心里。有一天,金雅琴的眼睛黄斑变异,突然看不清东西了,着急上火得厉害,牛星丽就召集全家人开会,说明情况,希望以后家里人都让着老太太,别招惹她起急。为了让金雅琴心里平静,他还建议老伴练毛笔字。
“女儿把笔墨纸砚都摆好,第一次让我写的时候,我一抬笔,墨蘸多了,墙上甩了一排墨点子,女儿跑去跟他报告突发状况,他走过来安慰我,说没事没事,刚开始都这样,少蘸点墨就好了。”金雅琴听了这话,很温暖,至今还记着。
拍电影《我们俩》的时候,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个清高、孤僻、说话还文绉绉的北京老太太,和现实生活中的金雅琴性格相去甚远。金雅琴开始演起来找不着感觉,压力特别大,实在没有办法了,她求助老伴。牛星丽帮助金雅琴分析角色,说故事里的这个老太曾是电影导演的房东,剧本就是导演写的,现在老人已经不在了,你没办法走近这个人物,不如把自己交给导演,因为导演最了解这个老太,她知道要什么感觉。
牛星丽的话点醒了金雅琴,从那天起,她果然乖乖跟着导演要的感觉走,渐入佳境,最终凭借此片,一举拿下200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成为中国获得国际影后年岁最大的演员(80岁)。
好人缘——和邻居们每天开次茶话会,学会找朋友,找快乐
老伴走后,金雅琴的生活依然保持规律,早晨5点起床,梳洗完了,就开始收拾屋子。牛星丽屋里的花花草草长得很茂盛,金雅琴每天给它浇水,浇完了,就擦桌上老伴的小照片,边擦边对着照片说:“老伴,你的花我给你浇了,长得好极了,跟你报告一下。”
收拾完屋子,吃完早饭,金雅琴开始去胡同里遛弯,走到胡同口再走回来,算是锻炼了腿脚。完成任务后,老太太从传达室拿了报纸,回家开始看报。因为眼神不好,人家看报纸都是一版一版地看,她是一张一张地看,就看大标题,还得拿着放大镜。即使这般费劲,老太太仍然坚持,说是“不能和社会脱节”。
除此以外,金雅琴每天要开两个会,雷打不动。院里有几个相熟的老太太,约着下午4点到6点、晚上7点到8点半在传达室门口聊天——开茶话会。金雅琴每次都特积极,有时从家里泡上壶茶,有时从胡同的小铺里买几根果丹皮、山楂片,考虑到有糖尿病的老太太吃不了甜的,她就抓几把瓜子、果仁,和老姐妹们边吃边聊。金雅琴耳朵背,听不清大家说什么,她就主动讲笑话,讲故事,参与感极强,看见大家伙前仰后合地乐,她也会跟着打起闷哈哈。
如果有一天,你经过北京东城的史家胡同,看见一帮老太太坐在院门口,一人拿着一根冰棍说说笑笑,一定就是金雅琴张罗的茶话会开到最高潮——请吃请喝的阶段了。
“笑话多”是金雅琴的特点,走哪儿都揣着笑话,有她在的地方,没有冷场的时候。一次中秋,社区组织了一台晚会,邀请金雅琴母女参加,虽然下雨又感冒,老太太还是兴致勃勃地赴会了,原本准备朗诵,嗓子突然不听话,金雅琴急中生智,说,还是给大伙讲俩笑话得了。同志们打趣老太太——借着感冒偷懒,笑话都讲短了。话音一落,满院子的人笑开了。
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金雅琴才偷偷地想一会儿老伴,跟他说说,这一天,又快快乐乐地过去了,请他放心。
好性格——一辈子天真,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
在人艺,金雅琴给人的印象是心宽、大气,能容人,能容事。
“文革”中,剧院有个造反派头头整他们夫妇俩,往死里整。后来,这人得癌症了,病重期间特别想喝元鱼汤,这汤在那个年代挺难买到的,一般只供给高干,金雅琴听说后,辗转托了西单菜市场的熟人买来这鱼,还亲自炖好给送去。剧院的同事们听说后,非常不理解—— “金雅琴给某某某送元鱼汤”被传为奇谈。女儿牛响铃问母亲,她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嗨,人都要死了,还计较什么呢。”
除了心特宽,女儿牛响铃评价母亲:一辈子天真!天真如孩子,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有一次,牛响铃和母亲开玩笑,说要出差去越南,金雅琴问,去越南干什么。牛响铃慢条斯理地说,美帝国主义又打越南了。老太太一听,急了:“美帝国主义怎么搞的,惟恐天下不乱!”母亲这边恨得牙痒痒,那边女儿已经笑得合不上嘴,金雅琴丝毫不知道,这只是小輩们的恶作剧。
还有一回,外孙子刚弹完钢琴,金雅琴就啪啪地鼓掌,表示鼓励。小家伙偷偷和妈妈说,看看,我就是乱弹一次,姥姥也会鼓掌的。接着真的咚古隆咚乱弹一气,金雅琴果然又鼓起掌来。母子俩互做了一个鬼脸,一阵坏笑。待金雅琴明白过来,也乐,不但没嗔怪,还撒娇:又欺负我!
这样“欺负”金雅琴的故事,每天都在金家上演好几回合,金雅琴的好脾气好性格,就是这样被欺负出来的,所以老太太身体好,人人羡慕。每次检查身体,人艺30多岁的年轻人都说,老太太的身体比我们谁都棒!
不过,金雅琴也是有脾气的。孩子们好几天不在她眼前出现,老太太就要爆发了。说白了,在金家,孝顺老太太最好的方式,就是得隔三差五在她老人家眼前出现,不出现就受不了。
有一回,金雅琴点名要见女儿牛响铃,而且是立刻、马上,半点不能迟误。偏巧牛响铃在机场,准备去外地出差。老太太执拗,就是要让她回来,甚至坐在女儿家里,打电话威胁:你等着,牛响铃,不回来,我就让你屋敞着门,让你屋东西都丢了。女儿那边哭笑不得,只好回家接受会见。
童心不减,金雅琴给这个四代同堂的家里带来很多欢乐。
好婚姻——彼此在心里惦记,有矛盾时及时分开,各自找乐
金雅琴和她老伴牛星丽年轻时不允许自由恋爱,搞对象得党介绍。两人就是一党员朋友介绍认识的。
谁知要结婚的时候,党委书记突然找牛星丽谈话,说金雅琴是从“白区”来的,社会关系复杂,“你马上要入党了,不能跟她结婚。”牛星丽反驳:“人是党给介绍的,怎么这会儿党又不同意了?”
最终,牛星丽“要了媳妇,党没了”。金雅琴提起这段往事,就哈哈哈地大笑。
其实这两人性格爱好差得远了去了,金雅琴爱热闹,时不时请一帮老太太来家,喝茶、嗑瓜子、聊天;牛星丽好安静,养个花鸟鱼虫,写写字,把玩把玩古董。
两人吃也吃不到一块儿,一个爱啃窝头,一个爱吃馒头;一个好豆腐,一个好红烧肉。有了矛盾,怎么解决?金雅琴出了个点子:以后一吵架,你去你的花市、鸟市、古董市,我找我的老太太们天坛、北海玩去。牛星丽一听,这主意不错,从此以后,俩人但凡嘴上争执,心里不痛快,马上“分道扬镳”,各自找乐去。
金雅琴说,老伴这辈子没对她说过什么甜言蜜语,有什么都在心里。有一天,金雅琴的眼睛黄斑变异,突然看不清东西了,着急上火得厉害,牛星丽就召集全家人开会,说明情况,希望以后家里人都让着老太太,别招惹她起急。为了让金雅琴心里平静,他还建议老伴练毛笔字。
“女儿把笔墨纸砚都摆好,第一次让我写的时候,我一抬笔,墨蘸多了,墙上甩了一排墨点子,女儿跑去跟他报告突发状况,他走过来安慰我,说没事没事,刚开始都这样,少蘸点墨就好了。”金雅琴听了这话,很温暖,至今还记着。
拍电影《我们俩》的时候,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个清高、孤僻、说话还文绉绉的北京老太太,和现实生活中的金雅琴性格相去甚远。金雅琴开始演起来找不着感觉,压力特别大,实在没有办法了,她求助老伴。牛星丽帮助金雅琴分析角色,说故事里的这个老太曾是电影导演的房东,剧本就是导演写的,现在老人已经不在了,你没办法走近这个人物,不如把自己交给导演,因为导演最了解这个老太,她知道要什么感觉。
牛星丽的话点醒了金雅琴,从那天起,她果然乖乖跟着导演要的感觉走,渐入佳境,最终凭借此片,一举拿下200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成为中国获得国际影后年岁最大的演员(80岁)。
好人缘——和邻居们每天开次茶话会,学会找朋友,找快乐
老伴走后,金雅琴的生活依然保持规律,早晨5点起床,梳洗完了,就开始收拾屋子。牛星丽屋里的花花草草长得很茂盛,金雅琴每天给它浇水,浇完了,就擦桌上老伴的小照片,边擦边对着照片说:“老伴,你的花我给你浇了,长得好极了,跟你报告一下。”
收拾完屋子,吃完早饭,金雅琴开始去胡同里遛弯,走到胡同口再走回来,算是锻炼了腿脚。完成任务后,老太太从传达室拿了报纸,回家开始看报。因为眼神不好,人家看报纸都是一版一版地看,她是一张一张地看,就看大标题,还得拿着放大镜。即使这般费劲,老太太仍然坚持,说是“不能和社会脱节”。
除此以外,金雅琴每天要开两个会,雷打不动。院里有几个相熟的老太太,约着下午4点到6点、晚上7点到8点半在传达室门口聊天——开茶话会。金雅琴每次都特积极,有时从家里泡上壶茶,有时从胡同的小铺里买几根果丹皮、山楂片,考虑到有糖尿病的老太太吃不了甜的,她就抓几把瓜子、果仁,和老姐妹们边吃边聊。金雅琴耳朵背,听不清大家说什么,她就主动讲笑话,讲故事,参与感极强,看见大家伙前仰后合地乐,她也会跟着打起闷哈哈。
如果有一天,你经过北京东城的史家胡同,看见一帮老太太坐在院门口,一人拿着一根冰棍说说笑笑,一定就是金雅琴张罗的茶话会开到最高潮——请吃请喝的阶段了。
“笑话多”是金雅琴的特点,走哪儿都揣着笑话,有她在的地方,没有冷场的时候。一次中秋,社区组织了一台晚会,邀请金雅琴母女参加,虽然下雨又感冒,老太太还是兴致勃勃地赴会了,原本准备朗诵,嗓子突然不听话,金雅琴急中生智,说,还是给大伙讲俩笑话得了。同志们打趣老太太——借着感冒偷懒,笑话都讲短了。话音一落,满院子的人笑开了。
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金雅琴才偷偷地想一会儿老伴,跟他说说,这一天,又快快乐乐地过去了,请他放心。
好性格——一辈子天真,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
在人艺,金雅琴给人的印象是心宽、大气,能容人,能容事。
“文革”中,剧院有个造反派头头整他们夫妇俩,往死里整。后来,这人得癌症了,病重期间特别想喝元鱼汤,这汤在那个年代挺难买到的,一般只供给高干,金雅琴听说后,辗转托了西单菜市场的熟人买来这鱼,还亲自炖好给送去。剧院的同事们听说后,非常不理解—— “金雅琴给某某某送元鱼汤”被传为奇谈。女儿牛响铃问母亲,她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嗨,人都要死了,还计较什么呢。”
除了心特宽,女儿牛响铃评价母亲:一辈子天真!天真如孩子,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有一次,牛响铃和母亲开玩笑,说要出差去越南,金雅琴问,去越南干什么。牛响铃慢条斯理地说,美帝国主义又打越南了。老太太一听,急了:“美帝国主义怎么搞的,惟恐天下不乱!”母亲这边恨得牙痒痒,那边女儿已经笑得合不上嘴,金雅琴丝毫不知道,这只是小輩们的恶作剧。
还有一回,外孙子刚弹完钢琴,金雅琴就啪啪地鼓掌,表示鼓励。小家伙偷偷和妈妈说,看看,我就是乱弹一次,姥姥也会鼓掌的。接着真的咚古隆咚乱弹一气,金雅琴果然又鼓起掌来。母子俩互做了一个鬼脸,一阵坏笑。待金雅琴明白过来,也乐,不但没嗔怪,还撒娇:又欺负我!
这样“欺负”金雅琴的故事,每天都在金家上演好几回合,金雅琴的好脾气好性格,就是这样被欺负出来的,所以老太太身体好,人人羡慕。每次检查身体,人艺30多岁的年轻人都说,老太太的身体比我们谁都棒!
不过,金雅琴也是有脾气的。孩子们好几天不在她眼前出现,老太太就要爆发了。说白了,在金家,孝顺老太太最好的方式,就是得隔三差五在她老人家眼前出现,不出现就受不了。
有一回,金雅琴点名要见女儿牛响铃,而且是立刻、马上,半点不能迟误。偏巧牛响铃在机场,准备去外地出差。老太太执拗,就是要让她回来,甚至坐在女儿家里,打电话威胁:你等着,牛响铃,不回来,我就让你屋敞着门,让你屋东西都丢了。女儿那边哭笑不得,只好回家接受会见。
童心不减,金雅琴给这个四代同堂的家里带来很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