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抓个性定目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工作这个圆桌面是由三条腿支撑起来的,那就是知识、方法、能力。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中职语文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从培养适应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需要的人才入手,细读文本,揣摩研究,以适合中职语文授课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抓个性 定目标
  教学工作这个圆桌面是由三条腿支撑起来的,那就是知识、方法、能力。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必须由传授之术,即必须揣摩研究职业中专授课的方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智慧之光呢?怎样才能摆脱社会对他们的轻视,使他们成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人呢?这是每一位职业教师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作为在中职从教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必须从培养适应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需要的人才入手,即确立能力本位的思想,这也是选准人文素养提高的突破口。由此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即语文教学要注重抓个性定目标。
  一、抓个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大致是以这样的模式进行的:教师泛泛分析课文,学生机械呆板接受,导致主体与客体分离,知识与能力断轨,要想扭转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停滞,注意力分散的局面,变“讲堂”为“学堂”,变“跟我学”为“我要学”,首先,教者在揣摩教材的个性上要下工夫。也就是说要抓住教材的个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显著标志——文章的个性。如果教者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抓住文章的个性,让学生在教者“粗线条”的思路上学到精华部分,就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反之,每一篇文章都是千篇一律地分析段意、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个模式,就失去了灵性。虽然面面俱到,但结果都没顾到,学生自然会感到索然无味。
  如2016年我参加大连市中职学校语文微课应用教学比赛,执教的课文是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在备课中,注意抓住个性,一是如何读出诗歌的美?二是如何分析诗中意象的含义?理解诗人为什么用五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诗歌的意象这一知识由于学生在以前及本单元的诗歌中已学过,因而不作重点,但为了让学生逼真地感受这一知识,制作微课在课前放给学生观看体悟,而把重点放在诵读上面,在理解诗中意象方面抓住:如何分析诗中意象的含义?诗人为何要选择多组意象表达情感呢?明确分析意象的方法:首先找准意象,然后借助修饰语,概括特征。通过聆听名家的朗读——学生美读——聆听名家表演朗读——学生表演朗读等方式把握诗人的情感。体验文中美的境界,学习美的表现形式。同时结合专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美说:讲给孩子的故事、寻找感动的诗句进行口语训练。微课的制作,配乐朗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与前来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备受行家里手的赞赏。这节课被评为大连市一等奖。
  由此可见,看似平淡的文章,只要教育走进教材中,抓住个性,悟出其中的韵味,从多个角度品味,就会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从教师的导引中豁然开朗,对知识这座山峰不会再是可望而不可即。
  其次,教者在抓住教材个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在传授知识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基础、心理等特点,有的放矢地授课,这样传授的知识学生愿意接受。
  再次,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有个性,形成独特的风格。注重情感教学达到身与境化、情与人化的程度。要注重讲课的艺术性,特别是语言的艺术性,发挥激兴和生情的作用,以此感染学生。或以鼓励的语言捕捉瞬间的闪光点,或以启发的语言拓宽纵横的知识面,或以安慰的语言消除心理的紧张感,进而缩短师生的距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定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从业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性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上,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课文要淡化分析,注重对基本能力的培养。每学一篇文章要确定一个体现教学目标的部位,以此发展学生说、写能力。目标定位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定得过高,这样即使跳几跳还是够不着;二是不能定得过多,过多可能会一个也难以达到,关键要找准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职语文应注重培养“说”和“写”能力,特别是“说”的能力,使学生在接近社会、岗位要求的说话训练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拿来主义》,课文内涵很深,与学生距离又远,难度很大。在讲授时,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结构、语言等特点,而是采用茶馆式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精神实质基础上,进行目标定位,即学习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注重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抓住切入点,铺路搭桥,列举三种现象,一是对待职高的求知有哪些正确与错误的看法?二是班级几个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的学生,口头语“管不着”,有何看法;三是社会上存在不良风气,你不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哪几种态度?让学生各抒己见,在理清思路、判断是非之后,我帮助学生设喻:
  求知 蜜蜂采蜜
  管不着 断了线的风筝
  不满种种 狼藉的院子
  让学生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一段话,学生思维敏捷、活跃,语言组织有序,受到省市级专家的充分肯定。
  实践证明,目标定位的過程既是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过程,又是运用方法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统一的过程。它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只要教师对每篇课文驾驭自如,制定有序、具体、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学有所得,学有专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就如何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探讨:首先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追求教学的个性化,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长久以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枯燥、样板戏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扑面”而来。对于具有工具性、长期存在严重问题、待改革的语文学科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课程改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音节入手,找出直读规律,多读多练、熟能生巧,重视音节直读法示范教学,巧用“换韵”等,从多角度论证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出对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的见解。  关键词: 汉语拼音 直读法 音节  汉语拼音直读法是一种直接读出汉语拼音音节的方法。汉语拼音有90%的音节是由“声”、“韵”组合而成的。两类音素如何做到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音节呢?“连着声母的发音动作读韵母”
新课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奇招激趣,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范读 读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