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爱心、责任、操守”论师德的三种境界及学校管理》借用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观点,诠释、描述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学校管理。三种阶段分别是:扎根“爱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铭记“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具备“操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基于教师职业道德三种境界的教师管理:对“爱心境界”型教师重在“立规”——让其知晓制度、明确目标;对“责任境界”型的教师重在“引导”——让其感觉压力,追求上进;对“操守境界”型的教师重在激励——让其自觉实现自我,发挥表率作用。总之,让教师循“爱心”、“责任”、“操守”的梯次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最终达到“操守型”的境界,既是教师个人的奋斗方向和应尽义务,也是学校管理的应尽职责和必由之路。只要教师和管理者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在师德建设这一必须持之以恒的漫漫过程中,实现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取得发展的业绩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师德 境界 管理
爱心、责任和操守这三个使用频率甚高的词语,看似含义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且紧扣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既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揭示了不同层次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
在本文中,我就三者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和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1.爱心、责任和操守的概念及其关系
1.1 概念。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为)。当对象为人类时,往往与“阶级友爱”或“同胞情”相对应,指超阶级的或超国界的、基于彼此都是人类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当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往往基于彼此都是动物或生命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操守是指人的品德和气节,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职业操守则指公正有德,不为个人或小团体之利而损害大众(如企业或股东等)的利益。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诗句,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和对谤议的蔑视。
1.2 关系。
从内涵看,爱心、责任和操守是一种包涵关系。爱心是大概念,它包涵责任和操守,也可以说“爱心”>“责任”>“操守”,亦即“爱心”、“责任”、“操守”是不同层次的爱,爱心是低层次的“爱”,“责任”是中等层次的“爱”,操守则是高层次的“爱” 。“爱心”是本能,“责任”是自知,“操守”则是自觉(如下图所示)。
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爱心”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操守”的前提;“责任”是“爱心”的积累和提升,“操守”是“责任”的内化和升华;缺失“爱心”,“责任”无从立足;没有“责任”,“操守”缺少内涵。
2.爱心、责任和操守内涵揭示的师德的三种境界及相互联系
爱心、责任和操守虽然涵义有别,但是,它们一旦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阶梯,也竖起了教师成长的标杆。
在此,我借用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观点,诠释、描述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2.1 第一种境界:扎根“爱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晏殊《蝶恋花》)
不言而喻,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无论其进入教育行业的动机如何,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以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因为,此时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感性的,他们往往不明白该做什么,不清楚从那里着手,表现出无所适从;既不懂得教学内容,也不懂得教学方法,每每事与愿违;即使是照搬同事的成功做法,别人干得一帆风顺,自己却做得举步维艰;同样的付出和作为,老教师能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褒扬,自己却也许会遭到质疑和非议……于是,状如“西风凋碧树”的烦躁不安心理便油然而生。
其实,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无论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自然而然地受到该行业职业道德的约束。只有牢固树立“角色”意识并自觉融入 “角色”之中,才会自发地对学生产生“爱”——这是强者对弱者的爱,是长者对幼者的爱,是师长对弟子的爱,是同为人类的爱。但毋庸讳言,初登教坛的教师,大多还谈不上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挚爱,也谈不上对所教学生“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的真爱,而是处于用学校的纪律、校风和职业道德自律或他律的必然行为,也就是人们习惯所说处于“掇一下,跳一下”的被动适应的“初级阶段”,它需要纪律来督促,需要“职业道德”来规范,需要学校的风气来影响,需要社会舆论来监督,直到成为一种自觉,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只有这样,才算“入定”——进入了教师的角色,懂得了教师的甘苦,明确了教师的使命,开始体会到教育事业内在的、本质的美。此后,教师的行为才会时时处处显现出爱心——以课内课外对孩子充盈的关爱,不断塑造自己的师表尊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认为,如果说王国维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做学问的第一境界,是意在强调做学问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要不慕荣华、甘守寂寞,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要明确努力方向、了解事物概貌,那么,初入教坛的教师要让纯真的“爱心”在心中牢牢扎根,又何尝不需要历经同样的心路历程?!
2.2 第二种境界:铭记“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柳永《蝶恋花》) 观念和行为都进入了“角色”的教师,在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开始认真分析工作性质,希望自己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单位的肯定、家长的好评、同事的认可,珍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明白了责任就是一种义务,做好工作是自己的份內事,做得不好,就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之得到有效的激发。
自此,他们会主动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了解学校的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本人、本班的优势和不足;开始形成择一的、固执的、无怨无悔的精神;着力探索教育内在的美,并逐步懂得这种美必然建立在从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上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求平静、纯净、自然的内心,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体味到,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的同时,这种寻觅又使教师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深感是值得的,宁殉身亦无悔!
我体会,王国维先生所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高度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那么,能将“责任”铭记心间、矢志不渝践行不辱使命承诺的教师,就是具有这种性格、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人!
2.3 第三种境界:具备“操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辛弃疾《青玉案》)
经过“爱心”和“责任”两个阶段的苦苦寻觅和不懈磨砺,教师成熟了,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脱了——他们甘于奉献,把个人追求与敬业爱岗融为一体,其工作不再完全是为了评优,不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也不再是为了校长的表扬或某个家长的捧场,而是为了实现自我!
此时的他们,上课得心应手,教育轻车熟路,干工作收放自如,对学生一视同仁;大多桃李芬芳,有的名誉加身。这些教师,无论安排在那个年级任教,他们都能主动为自己学生的成长进行规划,自觉思考“这一个”学生能力和知识可能的发展趋势,享受学生成才的快乐。
我理解,“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高度概括了智慧的顿悟。以此传诵数百年的佳句,诠释教师在艰苦的寻觅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境”显现得光辉照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堪称极其不易获得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描述他们在收获累累之后回首为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坚定目标一路走来所品尝的辛酸时的淡定与坦然,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具有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堪称浑若天成的心境,乐于在其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体验精神愉悦的内心的这一教师群体高尚的师德操守,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3.基于教师职业道德三种境界的教师管理
每个学校的发展都犹如《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过程,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能取得“真经”。每个教师成长的历程都犹如孙悟空成“佛”一般,不经历“风雨”难以成才。如何让教师循序渐进地经历“三种境界”,逐步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从业者,学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促进和塑造的作用。
3.1 对“爱心境界”型教师重在“立规”——让其知晓制度、明确目标。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应以“立规”为重点,勇于践行“无常规不稳”的理念,敢于亮出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底牌”,坚持制度管人育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师的培养,必须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抓紧抓好。因此,凡有教师到岗,学校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组织其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认清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使命,并从“循规蹈矩”起步,开始自己教书育人的漫漫生涯。学校管理者应该知人善任,全面了解他们的专业和特长,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交任务、压担子。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多信任、多鼓励、多指导,在生活上多关照、多关心、多帮助,主动抚慰其心灵、梳理其心结。要帮助她们懂得继续学习的重要意义,做到“学而不厌”;鼓励他们学习借鉴同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多看多问;要激励他们及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客观评价、奖惩分明,努力帮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要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督促他们参加“影子培训”,向指导教师请教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和家访手段,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
3.2 对“责任境界”型的教师重在“引导”——让其感觉压力,追求上进。
在通过“影子”培训和教学实践明白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目的,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的教师,其师德就进入“责任境界”了。对这些教师,学校管理者应以“引导”为重点,善于让他们在学校制定的“规矩”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用教育目标激励其进取,用规章制度规范其行为、用教育理念鞭策其成熟。要通过奖勤罚懒激励先进、惩戒后进;通过“考评”肯定成绩、发现不足;通过民主生活会弘扬正气,批评歪风;通过谈心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遇有违反学校规定、罔顾学生实际等触犯校纪校规者,管理者应不厌其烦地宣示规矩以示诫勉。当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长进,同时也清楚了违反规矩的后果以后,管理者只需要做一些提醒,促使不断前行以取到“真经”。
3.3 对“操守境界”型的教师重在激励——让其自觉实现自我,发挥表率作用。
当教师在长远目标的激励下,在规章制度和学校管理的鞭策下,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砥砺逐渐成熟起来时,他们的人生目标已就由“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上升到“尊重的需求”,会自觉、努力实现自我——其师德进入了“操守境界”。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大多进入“不惑之年”的师德和业务水准高的教师,也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工作担子也重,有的身心疲惫,有的疾病缠身。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审时度势,将“操守境界”型教师群体视为学校的脊梁和财富,以“激励”为重点,乐于为他们去除自己和事业加在自己头上的无形的压力,千方百计关心爱护他们,让其发挥生命之树长青,发挥表率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首先,调适工作节奏。学校要想法为其减轻思想负担,使其不被过往的光环压得喘不过气来。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讲学和旅游等方式,让其放松心理,调节情绪,身心愉快地工作。
其次,减轻工作压力。只要条件允许,应适当减轻其工作数量,多让其辅导新上岗教师,鼓励其著书立说,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私地传授给后来者。
第三,实行强制休假。原则上不在假期安排他们加班,为其身心健康创造条件。
第四,主动排忧解难。管理者要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尽力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其精力充沛地成为教师团队的“领头羊”,心情舒畅地当好学校管理者的好助手。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证,也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前提。让教师循“爱心”、“责任”、“操守”的梯次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最终达到“操守型”的境界,既是教师个人的奋斗方向和应尽义务,也是学校管理的应尽职责和必由之路。只要教师和管理者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在师德建设这一必须持之以恒的漫漫过程中,实现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取得发展的业绩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师德 境界 管理
爱心、责任和操守这三个使用频率甚高的词语,看似含义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且紧扣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既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揭示了不同层次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
在本文中,我就三者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和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1.爱心、责任和操守的概念及其关系
1.1 概念。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为)。当对象为人类时,往往与“阶级友爱”或“同胞情”相对应,指超阶级的或超国界的、基于彼此都是人类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当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往往基于彼此都是动物或生命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操守是指人的品德和气节,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职业操守则指公正有德,不为个人或小团体之利而损害大众(如企业或股东等)的利益。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诗句,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和对谤议的蔑视。
1.2 关系。
从内涵看,爱心、责任和操守是一种包涵关系。爱心是大概念,它包涵责任和操守,也可以说“爱心”>“责任”>“操守”,亦即“爱心”、“责任”、“操守”是不同层次的爱,爱心是低层次的“爱”,“责任”是中等层次的“爱”,操守则是高层次的“爱” 。“爱心”是本能,“责任”是自知,“操守”则是自觉(如下图所示)。
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爱心”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操守”的前提;“责任”是“爱心”的积累和提升,“操守”是“责任”的内化和升华;缺失“爱心”,“责任”无从立足;没有“责任”,“操守”缺少内涵。
2.爱心、责任和操守内涵揭示的师德的三种境界及相互联系
爱心、责任和操守虽然涵义有别,但是,它们一旦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阶梯,也竖起了教师成长的标杆。
在此,我借用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观点,诠释、描述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2.1 第一种境界:扎根“爱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晏殊《蝶恋花》)
不言而喻,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无论其进入教育行业的动机如何,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以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因为,此时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感性的,他们往往不明白该做什么,不清楚从那里着手,表现出无所适从;既不懂得教学内容,也不懂得教学方法,每每事与愿违;即使是照搬同事的成功做法,别人干得一帆风顺,自己却做得举步维艰;同样的付出和作为,老教师能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褒扬,自己却也许会遭到质疑和非议……于是,状如“西风凋碧树”的烦躁不安心理便油然而生。
其实,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无论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自然而然地受到该行业职业道德的约束。只有牢固树立“角色”意识并自觉融入 “角色”之中,才会自发地对学生产生“爱”——这是强者对弱者的爱,是长者对幼者的爱,是师长对弟子的爱,是同为人类的爱。但毋庸讳言,初登教坛的教师,大多还谈不上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挚爱,也谈不上对所教学生“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的真爱,而是处于用学校的纪律、校风和职业道德自律或他律的必然行为,也就是人们习惯所说处于“掇一下,跳一下”的被动适应的“初级阶段”,它需要纪律来督促,需要“职业道德”来规范,需要学校的风气来影响,需要社会舆论来监督,直到成为一种自觉,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只有这样,才算“入定”——进入了教师的角色,懂得了教师的甘苦,明确了教师的使命,开始体会到教育事业内在的、本质的美。此后,教师的行为才会时时处处显现出爱心——以课内课外对孩子充盈的关爱,不断塑造自己的师表尊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认为,如果说王国维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做学问的第一境界,是意在强调做学问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要不慕荣华、甘守寂寞,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要明确努力方向、了解事物概貌,那么,初入教坛的教师要让纯真的“爱心”在心中牢牢扎根,又何尝不需要历经同样的心路历程?!
2.2 第二种境界:铭记“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柳永《蝶恋花》) 观念和行为都进入了“角色”的教师,在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开始认真分析工作性质,希望自己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单位的肯定、家长的好评、同事的认可,珍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明白了责任就是一种义务,做好工作是自己的份內事,做得不好,就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之得到有效的激发。
自此,他们会主动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了解学校的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本人、本班的优势和不足;开始形成择一的、固执的、无怨无悔的精神;着力探索教育内在的美,并逐步懂得这种美必然建立在从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上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求平静、纯净、自然的内心,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体味到,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的同时,这种寻觅又使教师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深感是值得的,宁殉身亦无悔!
我体会,王国维先生所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高度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那么,能将“责任”铭记心间、矢志不渝践行不辱使命承诺的教师,就是具有这种性格、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人!
2.3 第三种境界:具备“操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辛弃疾《青玉案》)
经过“爱心”和“责任”两个阶段的苦苦寻觅和不懈磨砺,教师成熟了,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脱了——他们甘于奉献,把个人追求与敬业爱岗融为一体,其工作不再完全是为了评优,不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也不再是为了校长的表扬或某个家长的捧场,而是为了实现自我!
此时的他们,上课得心应手,教育轻车熟路,干工作收放自如,对学生一视同仁;大多桃李芬芳,有的名誉加身。这些教师,无论安排在那个年级任教,他们都能主动为自己学生的成长进行规划,自觉思考“这一个”学生能力和知识可能的发展趋势,享受学生成才的快乐。
我理解,“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高度概括了智慧的顿悟。以此传诵数百年的佳句,诠释教师在艰苦的寻觅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境”显现得光辉照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堪称极其不易获得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描述他们在收获累累之后回首为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坚定目标一路走来所品尝的辛酸时的淡定与坦然,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具有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堪称浑若天成的心境,乐于在其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体验精神愉悦的内心的这一教师群体高尚的师德操守,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3.基于教师职业道德三种境界的教师管理
每个学校的发展都犹如《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过程,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能取得“真经”。每个教师成长的历程都犹如孙悟空成“佛”一般,不经历“风雨”难以成才。如何让教师循序渐进地经历“三种境界”,逐步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从业者,学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促进和塑造的作用。
3.1 对“爱心境界”型教师重在“立规”——让其知晓制度、明确目标。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应以“立规”为重点,勇于践行“无常规不稳”的理念,敢于亮出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底牌”,坚持制度管人育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师的培养,必须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抓紧抓好。因此,凡有教师到岗,学校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组织其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认清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使命,并从“循规蹈矩”起步,开始自己教书育人的漫漫生涯。学校管理者应该知人善任,全面了解他们的专业和特长,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交任务、压担子。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多信任、多鼓励、多指导,在生活上多关照、多关心、多帮助,主动抚慰其心灵、梳理其心结。要帮助她们懂得继续学习的重要意义,做到“学而不厌”;鼓励他们学习借鉴同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多看多问;要激励他们及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客观评价、奖惩分明,努力帮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要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督促他们参加“影子培训”,向指导教师请教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和家访手段,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
3.2 对“责任境界”型的教师重在“引导”——让其感觉压力,追求上进。
在通过“影子”培训和教学实践明白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目的,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的教师,其师德就进入“责任境界”了。对这些教师,学校管理者应以“引导”为重点,善于让他们在学校制定的“规矩”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用教育目标激励其进取,用规章制度规范其行为、用教育理念鞭策其成熟。要通过奖勤罚懒激励先进、惩戒后进;通过“考评”肯定成绩、发现不足;通过民主生活会弘扬正气,批评歪风;通过谈心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遇有违反学校规定、罔顾学生实际等触犯校纪校规者,管理者应不厌其烦地宣示规矩以示诫勉。当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长进,同时也清楚了违反规矩的后果以后,管理者只需要做一些提醒,促使不断前行以取到“真经”。
3.3 对“操守境界”型的教师重在激励——让其自觉实现自我,发挥表率作用。
当教师在长远目标的激励下,在规章制度和学校管理的鞭策下,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砥砺逐渐成熟起来时,他们的人生目标已就由“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上升到“尊重的需求”,会自觉、努力实现自我——其师德进入了“操守境界”。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大多进入“不惑之年”的师德和业务水准高的教师,也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工作担子也重,有的身心疲惫,有的疾病缠身。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审时度势,将“操守境界”型教师群体视为学校的脊梁和财富,以“激励”为重点,乐于为他们去除自己和事业加在自己头上的无形的压力,千方百计关心爱护他们,让其发挥生命之树长青,发挥表率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首先,调适工作节奏。学校要想法为其减轻思想负担,使其不被过往的光环压得喘不过气来。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讲学和旅游等方式,让其放松心理,调节情绪,身心愉快地工作。
其次,减轻工作压力。只要条件允许,应适当减轻其工作数量,多让其辅导新上岗教师,鼓励其著书立说,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私地传授给后来者。
第三,实行强制休假。原则上不在假期安排他们加班,为其身心健康创造条件。
第四,主动排忧解难。管理者要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尽力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其精力充沛地成为教师团队的“领头羊”,心情舒畅地当好学校管理者的好助手。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证,也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前提。让教师循“爱心”、“责任”、“操守”的梯次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最终达到“操守型”的境界,既是教师个人的奋斗方向和应尽义务,也是学校管理的应尽职责和必由之路。只要教师和管理者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在师德建设这一必须持之以恒的漫漫过程中,实现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取得发展的业绩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