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阅读与语文课堂齐飞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九义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求更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觉阅读名著呢?我认为:应将名著阅读与语文课堂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论求知》
  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将以上名言赠送给学生,当作他们读书的箴言,同时也顺便附上每册语文书应该阅读的名著及新课标指定的书目。
  二、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
  第一步,以讲故事形式谈谈古今中外文学史,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而且也为老师开启了一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之门。拿到教材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课文,而是花上几节课时间谈谈“中国古典名著”(三节课)、“鲁、郭、茅、巴、老、曹”(一节课)、“外国文学”(一节课)。这样,学生对文学就有了初步宏观上的印象。
  下面,我就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例,谈谈具体内容:
  首先,从“风骚”说开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被后人广为运用。因此,我对此稍加解释并侧重讲讲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顺便还会谈谈先秦诸子散文,将四书五经中的各家思想加以简略概述,并重点讲述孔孟之道。
  当然,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借助端午节,我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搜集、讲述有关屈原的故事并加以补充,顺便引入到屈原的《离骚》《九章》《天问》。
  总而言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关系。
  其次,来个“唐诗宋词大比拼”。
  “初唐四杰”、“王孟”、“李杜”、“小李杜”、“刘白”、“唐宋八大家”等作家作品,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有所接触了,我们可以借助已经学过的古诗词“温故而知新”,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再辅以一些名人轶事、妙句名言。例如,谈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就会顺便过渡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简而言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广泛猎取,逐渐积累,而积累正是阅读名著的最终目标。
  再次,再侃一侃“元曲明清小说”。
  从“六月飞雪”谈到《感天动地窦娥冤》,从“牵线搭桥之红娘”谈到《西厢记》,还可以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谈到“三言二拍”,从《牡丹亭》谈到《聊斋志异》。当然,更可以从《西游记》谈到孙悟空,从姜太公谈到《封神演义》,从武松谈到《水浒传》《金瓶梅》,从关羽谈到《三国演义》,从宝、黛、钗谈到《红楼梦》。
  大而言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世界,“文学即人学”。
  当然,这些只是古典文学瀚海中的一颗小水滴。但事实证明,我这几节简单的“故事”课对学生确实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他们不仅自觉阅读教师指定的书目,还会主动涉猎时下流行的书籍。
  第二步,将名著阅读融入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语文课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应对教科书加以拓展延伸。
  (一)教学中穿插名著内容,让学生从名著中寻找想要的答案。
  执教《范进中举》,当然离不开《儒林外史》,我会介绍范进是在什么环境背景下中举的,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宏观印象。为了引起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我会谈谈小说中塑造的典型吝啬鬼形象——严监生。
  《儒林外史》第六回: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废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兴之所至,我还会简略介绍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
  1.夏洛克(出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2.葛朗台(出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
  3.阿巴贡(出自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
  4.泼留希金(出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
  学生自然不会满足于教师的蜻蜓点水。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故事的始末。如果能在阅读中学会比较,并体味不同作家笔下描写的形象,那么这节课的收获就大了。
  (二)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从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少年维特之烦恼》不正是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们最好的关照吗?《平凡的世界》不正是贫苦学生努力奋进的最好标本吗?从名著中汲取生活的动力,让他们的人生旅程多几个停靠的驿站,或许他们就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了。
  (三)教学中联系社会实际,让他们从作品中体验社会的兴衰。
  《红楼梦》不正是一个贵族家族由盛而衰的真实记录吗?《子夜》不正是一个民族工业巨子一败涂地的真实再现吗?《废都》不正是一代京城文化人精神衰亡的真实写照吗?《尘埃落定》不正演绎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的崩溃瓦解吗?这些作品,或许就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历史最好的教科书。
  三、名著阅读与课堂活动
  名著内容浩瀚复杂,意义深刻,学生阅读名著大多浮在面上(读故事情节)。因此,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便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
  例: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可开展如下活动:
  1.《水浒传》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如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可以开展“故事会”大赛。
  2.《水浒传》梁山泊英雄形象性格各异,栩栩如生,你喜欢哪几个?可以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话说一百零八将。
  3.还可以开一次讨论会,评说电视剧《水浒传》改编和表演的成败得失,然后整理出一份会议纪要来。
  此外,还可以出一期“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办一次“水浒人物”绘画展等。
  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水浒传》,还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其思想认识,领会作品的深刻思想意蕴。
  当然,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无法脱离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同样离不开名著阅读。我们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让阅读改变人生。
  (作者单位:沙县城南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利咽糖浆是我院集多年临床经验,采用多种纯中草药,经过浸泡、提纯、灭菌等工艺精心制成的口服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利咽之功效。为了验证利咽糖浆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笔者
阅读素养的生成应立足学生阅读现状和成长心理,分阶段进行.首先借有趣的阅读内容 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激发理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最终内化为学生自我的“异趣”,完成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重症。近年来,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活血、柔肝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3例病人中,男27
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它对于学生了解、尊重以及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既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文化载体和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中职语文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因此,中职类院校的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教育的方式,合理地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融入到语文教育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基础课程的成绩来看,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
探讨了导向筒挤压的可行性,对几种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最优方案并制定了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导向筒挤压模具。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后,提高了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改善了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那么,教师应树立怎样的理念?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如何体现呢?一、教师应树立的四个理念(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