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技术实验有别于其他学科实验,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实验指导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在实验中科学指导,以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教学体会;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57-02
“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是《电子技术基础》后面几个实验的基础,也是家电专业学生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带电子实习时,应十分重视做好这个实验。下面就此实验谈一些笔者的尝试和体会。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知此,就是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课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动手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习、实验基本功是否扎实。譬如,做此实验必须熟悉万用表的使用,为此,在学生做本实验之前,我发了三种不同阻值、不同电动势的电池给学生,让他们分别测量电池的阻值和电动势。经过观察,发现在测量电阻使用电阻档和换档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忽视电位调零这一步骤,有的还不懂读数。在测电动势时,有的学生不假思索,随意选档。对于前一个问题,只需实习指导教师在做实验时特别强调一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能是因学生尚未学过《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对万用表原理和使用缺乏了解造成的。如果在指导实验时,教师花过多时间讲解有关知识,就会偏移实验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万用表的读数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1)读数。如果是测量电阻,那么R=(档位数×指针指数);如果是测电动势,那么U=(指针格数/满偏格数)×档位数。(2)选档位。对同一被测量值,往往可以用不同量程,为了使读数较精确,一般选取指针比较靠近中心位置的哪一个量程,除非有特别说明,如二极管正反电阻的测量。
依据教材内容,化解难点 教材中对晶体管二极管的元件没有硬性规定。如果不加思考,指导教师一般会用整流管作为被测对象。但笔者认为,本实验使用稳压管更具优势。理由有二:(1)整流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高,因此其反向特性难以测定,要用摇表测量其反向特性,但摇表电压是比较难以测定的。(2)稳压管反向击穿电压有的在10伏左右,因此,进行正反向特性测量时,可以用同一套设备完成。
精心准备,解决难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实验前,教师除写好教案并亲自动手外,对教材中实验步骤也要结合实验实际加以理解和说明。例如,教材第235页的实验步骤1,要求将RP2和限流RP1阻值调到最大值。在授课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解释和强调,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损坏元件。再如,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没提到实验前要对元器件质量进行检测,但实际上做实验前不能缺少这一步,否则会由于元器件故障而导致数据不准确,甚至无法操作。在本实验中有两个关键元器件:一是二极管,二是电位器。对于二极管的质量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电位器的好坏也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检测电位器时主要看指针摆动,如果可动触点在滑动过程中,指针忽左忽右摆动,表明此电位器有故障不能使用。此外,对毫安表、伏特表等仪表都要进行检测,千万不能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就拿起元器件立即埋头苦干,否则往往会无功而返。对以上这些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实验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加以研究解决。
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本实验重点应放在按表格做好记录和画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图。记录实验数据一定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切忌随意拼凑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记录。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每个数据的精确度也应该保持一致,笔者认为,教材中数据UF中的1、3、5、最好写成1.0,3.0,5.0,确保与前面数据UF=0.2,0.4,0.6的精确度保持一致。在操作实验时,有些学生难以把原理图与实物图一一对应,因此在调节RP2、RP1阻值到最大位置时,有些学生说起原理图条条是道,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相反,或把RP2、RP1调到最小位置,或者一大一小,这是本实验中的一个难点,原因可能是由于有些学生在中学做实验较少,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把原理图所有元器件端子按电压高低标出“+”、“-”,在实物图上用同样方法做出标记。在操作时,先看原理图,再看实物图,然后一一对应。另外,还有一个难点,按表格要求调出UF的值,如果手中所测二极管是锗管,那么UF等于或超过0.3伏时,二极管已经导通,此时,再按实验表格要求增加UF,如果不注意操作技巧(即当UF等于0.3V时,应先断开二极管的一端,然后再调节RP2),无论如何调节RP2都调不出UF大于0.3V的值,这是学生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没有指导教师的帮助,大多数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实验。
结合实验特点,提出问题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实验完毕,教师一定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检验学生做实验的成果;二是启发学生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根据实验特点,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1)依实验数据,判断一下手中的二极管是什么材料制造的?(2)如何判断二极管的质量?
实验结合专业,学以致用 二极管元件检测在家电维修中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从实验中可以得到启示:在检测二极管质量时,不能在电路板上检测,因为此时二极管仍与其他电器元件相连接,为了准确判断其质量好坏,在测量时,一定要先断开其中一只管脚,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要做好“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课前要亲自动手,上课指导时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际,一定能使实验之花开出实践之果。
参考文献:
[1]任萍.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0.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梦欣.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张梦欣.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唐云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冯文妍(1970—),男,广东梅州人,云浮市技工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教学。
关键词: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教学体会;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57-02
“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是《电子技术基础》后面几个实验的基础,也是家电专业学生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带电子实习时,应十分重视做好这个实验。下面就此实验谈一些笔者的尝试和体会。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知此,就是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课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动手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习、实验基本功是否扎实。譬如,做此实验必须熟悉万用表的使用,为此,在学生做本实验之前,我发了三种不同阻值、不同电动势的电池给学生,让他们分别测量电池的阻值和电动势。经过观察,发现在测量电阻使用电阻档和换档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忽视电位调零这一步骤,有的还不懂读数。在测电动势时,有的学生不假思索,随意选档。对于前一个问题,只需实习指导教师在做实验时特别强调一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能是因学生尚未学过《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对万用表原理和使用缺乏了解造成的。如果在指导实验时,教师花过多时间讲解有关知识,就会偏移实验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万用表的读数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1)读数。如果是测量电阻,那么R=(档位数×指针指数);如果是测电动势,那么U=(指针格数/满偏格数)×档位数。(2)选档位。对同一被测量值,往往可以用不同量程,为了使读数较精确,一般选取指针比较靠近中心位置的哪一个量程,除非有特别说明,如二极管正反电阻的测量。
依据教材内容,化解难点 教材中对晶体管二极管的元件没有硬性规定。如果不加思考,指导教师一般会用整流管作为被测对象。但笔者认为,本实验使用稳压管更具优势。理由有二:(1)整流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高,因此其反向特性难以测定,要用摇表测量其反向特性,但摇表电压是比较难以测定的。(2)稳压管反向击穿电压有的在10伏左右,因此,进行正反向特性测量时,可以用同一套设备完成。
精心准备,解决难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实验前,教师除写好教案并亲自动手外,对教材中实验步骤也要结合实验实际加以理解和说明。例如,教材第235页的实验步骤1,要求将RP2和限流RP1阻值调到最大值。在授课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解释和强调,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损坏元件。再如,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没提到实验前要对元器件质量进行检测,但实际上做实验前不能缺少这一步,否则会由于元器件故障而导致数据不准确,甚至无法操作。在本实验中有两个关键元器件:一是二极管,二是电位器。对于二极管的质量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电位器的好坏也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检测电位器时主要看指针摆动,如果可动触点在滑动过程中,指针忽左忽右摆动,表明此电位器有故障不能使用。此外,对毫安表、伏特表等仪表都要进行检测,千万不能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就拿起元器件立即埋头苦干,否则往往会无功而返。对以上这些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实验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加以研究解决。
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本实验重点应放在按表格做好记录和画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图。记录实验数据一定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切忌随意拼凑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记录。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每个数据的精确度也应该保持一致,笔者认为,教材中数据UF中的1、3、5、最好写成1.0,3.0,5.0,确保与前面数据UF=0.2,0.4,0.6的精确度保持一致。在操作实验时,有些学生难以把原理图与实物图一一对应,因此在调节RP2、RP1阻值到最大位置时,有些学生说起原理图条条是道,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相反,或把RP2、RP1调到最小位置,或者一大一小,这是本实验中的一个难点,原因可能是由于有些学生在中学做实验较少,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把原理图所有元器件端子按电压高低标出“+”、“-”,在实物图上用同样方法做出标记。在操作时,先看原理图,再看实物图,然后一一对应。另外,还有一个难点,按表格要求调出UF的值,如果手中所测二极管是锗管,那么UF等于或超过0.3伏时,二极管已经导通,此时,再按实验表格要求增加UF,如果不注意操作技巧(即当UF等于0.3V时,应先断开二极管的一端,然后再调节RP2),无论如何调节RP2都调不出UF大于0.3V的值,这是学生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没有指导教师的帮助,大多数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实验。
结合实验特点,提出问题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实验完毕,教师一定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检验学生做实验的成果;二是启发学生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根据实验特点,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1)依实验数据,判断一下手中的二极管是什么材料制造的?(2)如何判断二极管的质量?
实验结合专业,学以致用 二极管元件检测在家电维修中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从实验中可以得到启示:在检测二极管质量时,不能在电路板上检测,因为此时二极管仍与其他电器元件相连接,为了准确判断其质量好坏,在测量时,一定要先断开其中一只管脚,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要做好“晶体管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课前要亲自动手,上课指导时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际,一定能使实验之花开出实践之果。
参考文献:
[1]任萍.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0.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梦欣.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张梦欣.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唐云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冯文妍(1970—),男,广东梅州人,云浮市技工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