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物理教师,我认为一堂物理课要成功,必须是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积极。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要“开好头”,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好课前情景教学的魅力,因为它能帮助中学生转移大脑的兴奋,和谐不同学科的自然过渡,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课前情景教学形式有:“直入式引入法”、“文字讲解式引入法”、“复习提问式引入法”等,但如长期采用,学生一定会感到厌倦、无味,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根据不同课堂内容,或根据学生的精神面貌,兴奋程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去设计不同的情景内容,创新情意形式,以让学生感觉到:“堂堂有好的开端,堂堂可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我肤浅地介绍几种课前组织教学的引入形式,以供参考。
一、“故事式”引入法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以故事形式出现,他们的接受效率最高,接受积极性最强。因此,采用“故事式”引入教学,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讲“密度”一节内容时,课前就讲了一个老太太给孙媳妇买项链请人鉴定真伪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节,就能鉴定物质的真伪,对我们今后有用。”达到了让学生想学的目的。
采用“故事式”引入教学时,所选或所编故事必须符合课堂内容,并要做到简短、精确,不能过长。
二、“悬念式”引入法
任何学生都有追根问底的热情,任何学生都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创新问题的内在潜力。而“悬念式”引入法,正是调动学生思维,发掘他们内在潜力的一种妙法。例如:我讲“水的沸点”一节内容前,就先让同学们知道:“火可点燃纸。”接着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纸锅,并告诉同学们:“用纸锅可将水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本节内容之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无限制的,他们为了弄清答案,破解悬念,都满怀激情地学好了本节内容。又如:我讲“杠杆”一节内容前,给学生留下了以下悬念:“昨天,我上街买了三斤苹果,可回家一称只有二斤半,卖者很不道德地整了我半斤称,行为非常不端,但我认为他物理知识却学得较好。他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后,帮老师总结归纳一下,并能去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同学们听后,满堂欢笑,愉快地接受了我所给任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和内在潜力去学习本堂内容,总结、归纳出了卖者所可能用的方法,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幽默式”引入法
“情景教学”的主要功能是过渡教材内容,为正课起一个“引桥”的作用。如应用得好,它还能帮助学生闯出“思维低谷”,解除大脑疲劳。当你进走教室,发现你的学生,由于天气或其它原因处于极端疲软状态,毫无学习热情时,你不能立即进行教学,或者庄严地宣布本堂内容的重要性而强加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会适得其反。这时应采用“幽默式”引入法,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或事件去激发学生,去转移他们注意力,去缓解他们的疲劳,促使其大脑兴奋。例如:去年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上第二节课时,这一节是中考前的复习内容,由于第一节是体育课,运动量过大,加上天气闷热,一走进教室,我就发现多数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眼皮睁不起,想学而不能学。见到此情况,我就有意识地把粉笔盒弄到地上让它发出响声,接着就“哈、哈”地笑了几声说道:“好兆头啊!好兆头,今年中考你们一定成功,不信,你们刚听到的响声就是你们打响的第一炮(暗指第一堂考试)”。这样,同学们都被我幽默、风趣的引入形式惹笑了,提起了精神,顺利地完成了这堂复习内容。
四、“闲聊式”引入式
刚上课时,由于上堂课中学生过于兴奋,或者课间活动过于热烈,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往往还停留在前面的内容之上。此时,教师可用“闲聊”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以稳定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兴趣,最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时,发现上节课刚进行过化学考试,同学们热烈地议论着考试的得失,可以说是沸沸扬扬。我一见此情况,并没有马上上课,也没有指责同学们,而是与他们“聊”了起来,“刚刚考化学了,对吗?”“是的”,同学们兴趣集中了过来,朗声回答。“我们也考一下化学,好吗?”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目光注视着我。“水能电解出氧气和氢气,对吗?”“对”,“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很多,接收方法也很多,如用排空气接收,怎样才算正确?”“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同学们争着回答。“这种方法的原理何在?”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物理中的密度”对,这说明考好化学与学好物理是互相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本堂物理内容。通过这段“闲聊”,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就由上课时的化学考试,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本堂物理课上。为以下正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思维、心理、情绪上的准备。
总之,物理课堂前的情景引入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应因时、因地、因内容的不同去把握契机,灵活设计。只要合理安排,运用得法,不但能活跃课堂,让学生轻松、高兴,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让学生要学、想学、学好的目的。
常见的课前情景教学形式有:“直入式引入法”、“文字讲解式引入法”、“复习提问式引入法”等,但如长期采用,学生一定会感到厌倦、无味,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根据不同课堂内容,或根据学生的精神面貌,兴奋程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去设计不同的情景内容,创新情意形式,以让学生感觉到:“堂堂有好的开端,堂堂可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我肤浅地介绍几种课前组织教学的引入形式,以供参考。
一、“故事式”引入法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以故事形式出现,他们的接受效率最高,接受积极性最强。因此,采用“故事式”引入教学,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讲“密度”一节内容时,课前就讲了一个老太太给孙媳妇买项链请人鉴定真伪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节,就能鉴定物质的真伪,对我们今后有用。”达到了让学生想学的目的。
采用“故事式”引入教学时,所选或所编故事必须符合课堂内容,并要做到简短、精确,不能过长。
二、“悬念式”引入法
任何学生都有追根问底的热情,任何学生都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创新问题的内在潜力。而“悬念式”引入法,正是调动学生思维,发掘他们内在潜力的一种妙法。例如:我讲“水的沸点”一节内容前,就先让同学们知道:“火可点燃纸。”接着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纸锅,并告诉同学们:“用纸锅可将水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本节内容之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无限制的,他们为了弄清答案,破解悬念,都满怀激情地学好了本节内容。又如:我讲“杠杆”一节内容前,给学生留下了以下悬念:“昨天,我上街买了三斤苹果,可回家一称只有二斤半,卖者很不道德地整了我半斤称,行为非常不端,但我认为他物理知识却学得较好。他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后,帮老师总结归纳一下,并能去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同学们听后,满堂欢笑,愉快地接受了我所给任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和内在潜力去学习本堂内容,总结、归纳出了卖者所可能用的方法,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幽默式”引入法
“情景教学”的主要功能是过渡教材内容,为正课起一个“引桥”的作用。如应用得好,它还能帮助学生闯出“思维低谷”,解除大脑疲劳。当你进走教室,发现你的学生,由于天气或其它原因处于极端疲软状态,毫无学习热情时,你不能立即进行教学,或者庄严地宣布本堂内容的重要性而强加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会适得其反。这时应采用“幽默式”引入法,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或事件去激发学生,去转移他们注意力,去缓解他们的疲劳,促使其大脑兴奋。例如:去年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上第二节课时,这一节是中考前的复习内容,由于第一节是体育课,运动量过大,加上天气闷热,一走进教室,我就发现多数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眼皮睁不起,想学而不能学。见到此情况,我就有意识地把粉笔盒弄到地上让它发出响声,接着就“哈、哈”地笑了几声说道:“好兆头啊!好兆头,今年中考你们一定成功,不信,你们刚听到的响声就是你们打响的第一炮(暗指第一堂考试)”。这样,同学们都被我幽默、风趣的引入形式惹笑了,提起了精神,顺利地完成了这堂复习内容。
四、“闲聊式”引入式
刚上课时,由于上堂课中学生过于兴奋,或者课间活动过于热烈,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往往还停留在前面的内容之上。此时,教师可用“闲聊”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以稳定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兴趣,最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时,发现上节课刚进行过化学考试,同学们热烈地议论着考试的得失,可以说是沸沸扬扬。我一见此情况,并没有马上上课,也没有指责同学们,而是与他们“聊”了起来,“刚刚考化学了,对吗?”“是的”,同学们兴趣集中了过来,朗声回答。“我们也考一下化学,好吗?”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目光注视着我。“水能电解出氧气和氢气,对吗?”“对”,“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很多,接收方法也很多,如用排空气接收,怎样才算正确?”“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同学们争着回答。“这种方法的原理何在?”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物理中的密度”对,这说明考好化学与学好物理是互相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本堂物理内容。通过这段“闲聊”,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就由上课时的化学考试,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本堂物理课上。为以下正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思维、心理、情绪上的准备。
总之,物理课堂前的情景引入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应因时、因地、因内容的不同去把握契机,灵活设计。只要合理安排,运用得法,不但能活跃课堂,让学生轻松、高兴,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让学生要学、想学、学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