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素质培养内容的基本要素。 高职院校教育内容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外,应加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视及教育。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国正在加大改进高校教育内容,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统一结合,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质的要求,在社会发展中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责任感培养应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紧密联系,需要高职院校重视。
随着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已经被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知识层面。这些层面之间,还存在着关联,更深入的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助于深层次的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使专业教育更好的与之结合。
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效结合
同专业知识体系一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需要有体系的认知才能够实现。现有的理论大概将道德培养问题理解为三个层面体系: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和技术道德。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道德基础之上,具体分析竞争群体与合作群体相互关系,包括财务、经济等,不符合道德的决策在这一层次上发生,那么其产品结果评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会道德具有相对较高的层次,这一层次是将产品同公共利益相结合,最终达到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目的,因此其层次更高。而解决上述两个层次的手段是技术道德层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决策和判断,在这一层次上,所有问题的基础均是围绕着最核心的问题—功能问题,及如何实现上述问题。 当前,国际教育环境更加注重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体系同经济社会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融合,也逐渐将道德培养与知识体系更好的结合。比如欧美高学历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规定,对公众利益的承诺,将个人行为、责任意识、公共利益等关系形成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等。
专业历史文化传承
无论哪个专业都具有特定的发展史,通过其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具备特有的文化传承,这种文化传承中既包括专业技术传承,也包含了对社会的责任传承。当代我国的发展时期决定了学科专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无论学科、专业,还是社会行业体系都必须秉承执着的爱国精神。这种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无不是通过艰苦奋斗才创建起来的,这种传承对于当代大学生感召力无疑是巨大的。大学生具有了道德支撑,有助于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结合,准确定位,确立发展目标。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体系相对薄弱。西方关于工程学教育提出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该领域的历史文化传承理解?专业内容所涉及社会问题?伦理和道德相关问题解答? 结合先进经验,同我国的国情结合,进行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特色的专业发展学科文化,使之成为融入到大学生生命的生动教材。
专业教学价值导向
在校期间,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专业教学,建立良好的价值导向对学生的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价值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划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理解为知识灌输,更需要注重培养担当、真理的追求,挑战自我、严谨求实的态度,接下来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这过程中,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如何教会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行为,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中的价值导向,教学内容必然包括专业知识的实践体现,技能应用是学生投入社会、体现社会价值、实现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仍然以理论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为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实践教师队伍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人员匮乏,理论掌握不足,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学生教育内容的缺失。方法学导向: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协作去解决问题,现有先进教学模式均强调团队合作的模式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模式既促进了专业技术发展,也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现有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社会角色和道德培养结合起来,使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具体。
构建培养保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建立具有特色的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相关课程以使其更加系统化,建立信用档案机制,通过约束行为来提升责任感意识,明确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来传授理论体系,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授课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明确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目标设立要结合学生的各种特点,包括年龄、素质、社会环境、职业需求等实际情况。目的是通过培养来指导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完善的运行机制可以将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知识、技能、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同时,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有效的引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融汇
从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专业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历史学科教育科系的建立和课程设置中,虽然自然科学的学习称为大学的课堂的主要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学生需要接受的课程,并且其内容逐渐丰富,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形式多样化使得社会责任培养更加的具象,同学科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如何变革,其教育目的还是以社会服务,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中。
从社会分工的系统观点看,不同行业角色不同,职业划分不同,但是却同时承担着同样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体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责任报告被称为社会评价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甚至称为个人能力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评价个人的主要指标,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的重视,不仅学校建立诚信機制,甚至监督机构会建立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不仅称为评价个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社会发展直接和间接构成影响。 实践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复合型人才,而现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加抢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具有坚韧不拔、追求极致的精神,因此必须培养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精神。大学生正处于职业观念的培养的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和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中。进一步发掘专业技能实践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创新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勇于挑战自我。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个人的多种资源有效配合。要培养社会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认为要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整合与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这其中,高等教育的教育主体地位尤显突出,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是现有高等院校主体应加强的内容。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盏灯塔,为职业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避免迷失。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性的影响及教育。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任务,只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从学校方面,不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也上升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何得到加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途径值得探索: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内容,使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高职院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除专业知识外,更注重专业历史背景、社会地位、前瞻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学会如何使用专业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侧重于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训练。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双高”建设学生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 S021-2-KT3)研究成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46-49.
[2]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會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要求
随着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已经被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知识层面。这些层面之间,还存在着关联,更深入的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助于深层次的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使专业教育更好的与之结合。
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效结合
同专业知识体系一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需要有体系的认知才能够实现。现有的理论大概将道德培养问题理解为三个层面体系: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和技术道德。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道德基础之上,具体分析竞争群体与合作群体相互关系,包括财务、经济等,不符合道德的决策在这一层次上发生,那么其产品结果评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会道德具有相对较高的层次,这一层次是将产品同公共利益相结合,最终达到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目的,因此其层次更高。而解决上述两个层次的手段是技术道德层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决策和判断,在这一层次上,所有问题的基础均是围绕着最核心的问题—功能问题,及如何实现上述问题。 当前,国际教育环境更加注重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体系同经济社会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融合,也逐渐将道德培养与知识体系更好的结合。比如欧美高学历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规定,对公众利益的承诺,将个人行为、责任意识、公共利益等关系形成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等。
专业历史文化传承
无论哪个专业都具有特定的发展史,通过其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具备特有的文化传承,这种文化传承中既包括专业技术传承,也包含了对社会的责任传承。当代我国的发展时期决定了学科专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无论学科、专业,还是社会行业体系都必须秉承执着的爱国精神。这种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无不是通过艰苦奋斗才创建起来的,这种传承对于当代大学生感召力无疑是巨大的。大学生具有了道德支撑,有助于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结合,准确定位,确立发展目标。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体系相对薄弱。西方关于工程学教育提出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该领域的历史文化传承理解?专业内容所涉及社会问题?伦理和道德相关问题解答? 结合先进经验,同我国的国情结合,进行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特色的专业发展学科文化,使之成为融入到大学生生命的生动教材。
专业教学价值导向
在校期间,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专业教学,建立良好的价值导向对学生的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价值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划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理解为知识灌输,更需要注重培养担当、真理的追求,挑战自我、严谨求实的态度,接下来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这过程中,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如何教会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行为,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中的价值导向,教学内容必然包括专业知识的实践体现,技能应用是学生投入社会、体现社会价值、实现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仍然以理论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为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实践教师队伍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人员匮乏,理论掌握不足,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学生教育内容的缺失。方法学导向: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协作去解决问题,现有先进教学模式均强调团队合作的模式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模式既促进了专业技术发展,也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专业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现有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社会角色和道德培养结合起来,使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具体。
构建培养保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建立具有特色的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相关课程以使其更加系统化,建立信用档案机制,通过约束行为来提升责任感意识,明确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来传授理论体系,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授课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明确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目标设立要结合学生的各种特点,包括年龄、素质、社会环境、职业需求等实际情况。目的是通过培养来指导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完善的运行机制可以将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知识、技能、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同时,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有效的引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融汇
从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专业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历史学科教育科系的建立和课程设置中,虽然自然科学的学习称为大学的课堂的主要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学生需要接受的课程,并且其内容逐渐丰富,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形式多样化使得社会责任培养更加的具象,同学科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如何变革,其教育目的还是以社会服务,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中。
从社会分工的系统观点看,不同行业角色不同,职业划分不同,但是却同时承担着同样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体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责任报告被称为社会评价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甚至称为个人能力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评价个人的主要指标,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的重视,不仅学校建立诚信機制,甚至监督机构会建立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不仅称为评价个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社会发展直接和间接构成影响。 实践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复合型人才,而现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加抢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具有坚韧不拔、追求极致的精神,因此必须培养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精神。大学生正处于职业观念的培养的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和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中。进一步发掘专业技能实践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创新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勇于挑战自我。
探索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个人的多种资源有效配合。要培养社会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认为要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整合与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这其中,高等教育的教育主体地位尤显突出,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是现有高等院校主体应加强的内容。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盏灯塔,为职业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避免迷失。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性的影响及教育。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任务,只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从学校方面,不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也上升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何得到加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途径值得探索: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内容,使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高职院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除专业知识外,更注重专业历史背景、社会地位、前瞻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学会如何使用专业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侧重于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训练。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双高”建设学生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 S021-2-KT3)研究成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46-49.
[2]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會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