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升听和说、读和写方面的语文本领。而听、说和写的本领的提升依仗于阅读技能的高低,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教学就需要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强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色和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愫,同时学会写作方面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听和说、读和写的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实施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
优秀的文章是整体而密不可分的,文章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段落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关乎文章的主题,在读文章时,必须将文章连成一个整体来阅读,不能从中抽出一个段落或几个句子、几个字进行阅读分析。阅读文章时,先要整体把握和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从重点段落入手进行探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防止将文章分割得东鳞西爪,破坏了对文章美的享受。文章阅读的整体性要求,就是总结文章的综合信息,教师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价值、结构技巧、语言特色和写作背景。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这一课时,通常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教师对关键段落的阅读指导,具体到课文就是重点指导对大榕树的描写,以期在这一部分的阅读指导中让学生具体感受大榕树的壮美。而理解“鸟的天堂”,只能是概念式的,无法感知天堂画面和文章整体包含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打破了既往的教学模式,在文章的思路梳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我带领学生从“大榕树不仅壮美,更为鸟儿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宁的居住环境”入手,找到了作者为鸟儿设计的“安静—安全—安逸”的天堂,由此思路引导,在学生面前浮现出鸟的天堂。作者设计了美到极致的鸟的天堂的画面,抓住这一主线,学生就可深入品味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作者是用根、枝、叶的静态描写来表达大榕树的美,用鸟的动感的画面對天堂鸟进行描写,文章在动静结合中相互映衬,在活泼中变化,动感强烈,学生在阅读中仿佛走进鸟的天堂中,能感受到鸟的欢乐,久久不舍离去。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就能有效把握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由此案例得出,学生在阅读、思考和总结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又包含了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时就会方向明确、方法得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意传统阅读方法的融合
教师不能用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去指导学生的阅读、替代学生阅读。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重视语文的陶冶教化,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去感悟、体味和思考理解,得到思想的开导和审美趣味的享用。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口到、眼到、心到”等,这些都点明了阅读的精要,表明了前人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时,就要选择符合这些特点的文章,教给学生合适的方法。
例如,《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说明性文章,文章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方面用数据说话,表明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另一方面从秦兵马俑的神态、身材体型、铠甲穿着等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文章中文字的安排既有写实的,又有作者的联想,学生阅读起来能切身体会到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的民族自豪感。我在安排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前,先抛出问题:“你在平时的阅读中使用哪种阅读方法?你最喜欢哪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有的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有的是默读静思,有的读记结合,有的记录疑点相互探究等,多样的自主阅读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此案例得出,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阅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文章内在韵味的感悟,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重视内容的选择指导阅读
选择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提取的素材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是否可以深入解读文章并实施有效的拓展。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教师对文章信息的撷取和认识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素材的选择,还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兴趣进行整合,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组织阅读拓展教学活动,结合语文特点实施设计,对文章语言形式的阅读分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篇古诗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年龄还比较小,对诗中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感悟很浅,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本首诗进行阅读指导。在课堂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诗人将月光差点当成霜,这是为什么?诗人见到月亮就想到自己的家乡,是为什么?”并安排学生在讨论中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直接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在阅读教学中属于步骤输出的环节。然后,教师可选择《一去二三里》《咏鹅》等浅显的古诗让学生阅读,体会不同作品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掌握《静夜思》中诗人思乡的情愫和由床前联想家乡这一场景的内容切换。
由此案例得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表述自身的感悟和看法,并教给学生用同一类型和同一层次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帮助他们掌握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四、侧重语言环境阅读法指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学习语言,依靠教师的传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教师要在教学安排中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语言,在听和读中、在练笔中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用词十分精确。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描写了什么,也要知道作者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谈到金字塔的塔高并用“相当于”一词打了比方,教师就可让学生将这个词换一换,如换成“等于”,让学生体会在表达上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生就会掌握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色。
由此案例得出,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上,怎样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将阅读方法内化在语言实践中,娴熟地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只有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香格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一、实施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
优秀的文章是整体而密不可分的,文章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段落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关乎文章的主题,在读文章时,必须将文章连成一个整体来阅读,不能从中抽出一个段落或几个句子、几个字进行阅读分析。阅读文章时,先要整体把握和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从重点段落入手进行探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防止将文章分割得东鳞西爪,破坏了对文章美的享受。文章阅读的整体性要求,就是总结文章的综合信息,教师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价值、结构技巧、语言特色和写作背景。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这一课时,通常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教师对关键段落的阅读指导,具体到课文就是重点指导对大榕树的描写,以期在这一部分的阅读指导中让学生具体感受大榕树的壮美。而理解“鸟的天堂”,只能是概念式的,无法感知天堂画面和文章整体包含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打破了既往的教学模式,在文章的思路梳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我带领学生从“大榕树不仅壮美,更为鸟儿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宁的居住环境”入手,找到了作者为鸟儿设计的“安静—安全—安逸”的天堂,由此思路引导,在学生面前浮现出鸟的天堂。作者设计了美到极致的鸟的天堂的画面,抓住这一主线,学生就可深入品味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作者是用根、枝、叶的静态描写来表达大榕树的美,用鸟的动感的画面對天堂鸟进行描写,文章在动静结合中相互映衬,在活泼中变化,动感强烈,学生在阅读中仿佛走进鸟的天堂中,能感受到鸟的欢乐,久久不舍离去。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就能有效把握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由此案例得出,学生在阅读、思考和总结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又包含了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时就会方向明确、方法得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意传统阅读方法的融合
教师不能用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去指导学生的阅读、替代学生阅读。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重视语文的陶冶教化,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去感悟、体味和思考理解,得到思想的开导和审美趣味的享用。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口到、眼到、心到”等,这些都点明了阅读的精要,表明了前人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时,就要选择符合这些特点的文章,教给学生合适的方法。
例如,《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说明性文章,文章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方面用数据说话,表明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另一方面从秦兵马俑的神态、身材体型、铠甲穿着等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文章中文字的安排既有写实的,又有作者的联想,学生阅读起来能切身体会到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的民族自豪感。我在安排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前,先抛出问题:“你在平时的阅读中使用哪种阅读方法?你最喜欢哪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有的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有的是默读静思,有的读记结合,有的记录疑点相互探究等,多样的自主阅读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此案例得出,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阅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文章内在韵味的感悟,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重视内容的选择指导阅读
选择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提取的素材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是否可以深入解读文章并实施有效的拓展。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教师对文章信息的撷取和认识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素材的选择,还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兴趣进行整合,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组织阅读拓展教学活动,结合语文特点实施设计,对文章语言形式的阅读分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篇古诗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年龄还比较小,对诗中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感悟很浅,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本首诗进行阅读指导。在课堂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诗人将月光差点当成霜,这是为什么?诗人见到月亮就想到自己的家乡,是为什么?”并安排学生在讨论中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直接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在阅读教学中属于步骤输出的环节。然后,教师可选择《一去二三里》《咏鹅》等浅显的古诗让学生阅读,体会不同作品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掌握《静夜思》中诗人思乡的情愫和由床前联想家乡这一场景的内容切换。
由此案例得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表述自身的感悟和看法,并教给学生用同一类型和同一层次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帮助他们掌握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四、侧重语言环境阅读法指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学习语言,依靠教师的传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教师要在教学安排中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语言,在听和读中、在练笔中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用词十分精确。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描写了什么,也要知道作者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谈到金字塔的塔高并用“相当于”一词打了比方,教师就可让学生将这个词换一换,如换成“等于”,让学生体会在表达上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生就会掌握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色。
由此案例得出,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上,怎样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将阅读方法内化在语言实践中,娴熟地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只有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香格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