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分类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基本指标,是银行内部审计的传统工作内容,本文拟以内部审计的视角从动态迁徙的角度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审计更好地为经营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贷款风险信息,更好地为经营服务。
【关键词】信贷资产 迁徙 贷款风险 内部审计
从银行经营特点和业务结构出发,信贷资产安全始终是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外部监管也将信贷资产质量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自从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推行以来,风险分类结果已成为评价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制定并严格按照贷款质量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作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信贷资产质量以及贷款风险分类自然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它是揭示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在进行信贷资产质量相关的审计中,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应加以充分利用。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目标是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因此贷款风险结果在贷款期间内可能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情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风险迁徙类指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反映的是风险分类结果向下迁徙的情况。从实际工作出发,存在部分贷款由较低级别向上调整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想反映的动态迁徙是含有向上变化的调整变化。为准确反映贷款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要求内部审计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传统的分类工作中,把握和追踪贷款分类动态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风险分类动态迁徙的深入挖掘确有必要。
一、贷款风险分类动态迁徙的动因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是贷款归还的可能性。实际操作中风险分类的向下、向上调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的因素大致有:一是贷款期间,借款人因外部环境、政策或内部管理等方面变化影响生产经营,导致正常运营确实发生问题,还款能力发生变化,导致原本确定的还款来源出现不确定因素,甚至影响贷款的不能归还,经银行确认后下调风险等级;二是经银行监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发生变化,如不按时支付本息、出现违约或逾期记录等,呈现出一定的违约意愿,银行需加强对借款人的关注和催收,故下调其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三是贷款担保发生问题,如保证人经营发生变化,对借款保证能力下降或无力继续履行保证责任,或抵押物出现毁损、价值波动较大等不利情况,可能影响其抵押价值的实现等,经银行确认后调整风险等级;四是借款人自身产生变故,导致借款归还发生问题或不能归还,经确认后需要调整风险等级或采取应对措施;五是借款人或贷款担保出现不利因素后,在一定的期限内恢复到正常状态,还款的可能性增加或符合较高等级风险等级的分类特征,需要对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以真实反映贷款本身的风险状况;六是银行经营单位迫于上级或监管经营指标压力,有意回避或掩盖贷款风险,通过人为调整影响贷款分类结果等。
二、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
贷款风险分类对银行内部审计来说是一项传统工作内容,内部审计很容易把精力放在贷款分类工作的本身,如对分类的程序,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及贷款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是否遵循了监管及本行内部制度的要求,通过抽查检查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及时性和贷款拨备的计提等,从而对信贷资产质量工作形成总体评价。针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上下迁徙缺乏必要的关注。个人认为,信贷资产质量动态迁徙情况审计是对风险分类工作审计的延伸,是深入了解和确认资产质量动态变化的原因的过程,通过跟进式审计,可以更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经管者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减少损失。一是可以通过非现场等手段,对贷款质量较上期或多次迁徙的贷款进行筛选,通过分析性测试对分类结果的趋势、贷款样本进行总体分析,确定审计重点;二是对贷款样本个体进行分析,了解分类的准确性及迁徙调整的必要性、统一性;三是对质量向下迁徙的贷款,对其抵押物或保证人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对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审计确认,尽可能早地对借款人及担保的实际情况进行揭示,以便经营层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防止实际发生借款无法归还时,因对担保物和保证人控制不力,影响担保责任的实现;四是要对贷款相关的法律文件、合同进行审计确认,如有因前期工作疏漏或其他原因导致法律文件存在瑕疵的,应予以充分揭示,提示经营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完善,为后期采取贷款风险规避措施或借助法律手段处理问题扫清障碍;五是对风险等级上调贷款样本要予以特别关注,对调整风险等级的依据、程序、授权管理等进行审计确认,防止经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出现调整依据不充分,为满足上级行或监管要求人力调整现象的发生,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数据。
三、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从本质和出发点来讲,内部审计是独立于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客观的监督,是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的专门性活动,目的是促进银行业务稳健发展。但要使内部审计效果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如实、及时地按照即定路线报告给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二是各级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应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对于出现内部违规的情况,应下力气追究有关管理责任,在系统内进行通报,通过事例及责任处理起到警示作用,预防和制止此类现象的蔓延。
作者简介:范晓瑞(197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任职于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信贷资产 迁徙 贷款风险 内部审计
从银行经营特点和业务结构出发,信贷资产安全始终是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外部监管也将信贷资产质量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自从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推行以来,风险分类结果已成为评价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制定并严格按照贷款质量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作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信贷资产质量以及贷款风险分类自然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它是揭示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在进行信贷资产质量相关的审计中,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应加以充分利用。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目标是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因此贷款风险结果在贷款期间内可能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情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风险迁徙类指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反映的是风险分类结果向下迁徙的情况。从实际工作出发,存在部分贷款由较低级别向上调整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想反映的动态迁徙是含有向上变化的调整变化。为准确反映贷款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要求内部审计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传统的分类工作中,把握和追踪贷款分类动态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风险分类动态迁徙的深入挖掘确有必要。
一、贷款风险分类动态迁徙的动因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是贷款归还的可能性。实际操作中风险分类的向下、向上调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的因素大致有:一是贷款期间,借款人因外部环境、政策或内部管理等方面变化影响生产经营,导致正常运营确实发生问题,还款能力发生变化,导致原本确定的还款来源出现不确定因素,甚至影响贷款的不能归还,经银行确认后下调风险等级;二是经银行监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发生变化,如不按时支付本息、出现违约或逾期记录等,呈现出一定的违约意愿,银行需加强对借款人的关注和催收,故下调其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三是贷款担保发生问题,如保证人经营发生变化,对借款保证能力下降或无力继续履行保证责任,或抵押物出现毁损、价值波动较大等不利情况,可能影响其抵押价值的实现等,经银行确认后调整风险等级;四是借款人自身产生变故,导致借款归还发生问题或不能归还,经确认后需要调整风险等级或采取应对措施;五是借款人或贷款担保出现不利因素后,在一定的期限内恢复到正常状态,还款的可能性增加或符合较高等级风险等级的分类特征,需要对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以真实反映贷款本身的风险状况;六是银行经营单位迫于上级或监管经营指标压力,有意回避或掩盖贷款风险,通过人为调整影响贷款分类结果等。
二、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
贷款风险分类对银行内部审计来说是一项传统工作内容,内部审计很容易把精力放在贷款分类工作的本身,如对分类的程序,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及贷款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是否遵循了监管及本行内部制度的要求,通过抽查检查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及时性和贷款拨备的计提等,从而对信贷资产质量工作形成总体评价。针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上下迁徙缺乏必要的关注。个人认为,信贷资产质量动态迁徙情况审计是对风险分类工作审计的延伸,是深入了解和确认资产质量动态变化的原因的过程,通过跟进式审计,可以更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经管者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减少损失。一是可以通过非现场等手段,对贷款质量较上期或多次迁徙的贷款进行筛选,通过分析性测试对分类结果的趋势、贷款样本进行总体分析,确定审计重点;二是对贷款样本个体进行分析,了解分类的准确性及迁徙调整的必要性、统一性;三是对质量向下迁徙的贷款,对其抵押物或保证人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对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审计确认,尽可能早地对借款人及担保的实际情况进行揭示,以便经营层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防止实际发生借款无法归还时,因对担保物和保证人控制不力,影响担保责任的实现;四是要对贷款相关的法律文件、合同进行审计确认,如有因前期工作疏漏或其他原因导致法律文件存在瑕疵的,应予以充分揭示,提示经营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完善,为后期采取贷款风险规避措施或借助法律手段处理问题扫清障碍;五是对风险等级上调贷款样本要予以特别关注,对调整风险等级的依据、程序、授权管理等进行审计确认,防止经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出现调整依据不充分,为满足上级行或监管要求人力调整现象的发生,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数据。
三、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从本质和出发点来讲,内部审计是独立于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客观的监督,是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的专门性活动,目的是促进银行业务稳健发展。但要使内部审计效果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如实、及时地按照即定路线报告给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二是各级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应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对于出现内部违规的情况,应下力气追究有关管理责任,在系统内进行通报,通过事例及责任处理起到警示作用,预防和制止此类现象的蔓延。
作者简介:范晓瑞(197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任职于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