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导入的设计,可是在进行导入时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有些导入不仅没有发挥导入的作用,反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我以高中历史导入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脱节;明知故问;乏味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64-1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导入为教学拉开了序幕,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适应新课效率等作用。历史是门前后知识衔接十分紧密的学科,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课堂导入中。为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意识到导入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误区,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温故知新法——新课恰似复习,上下联系脱节
很多教师都会利用温故知新法对新课进行导入,试图以此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导入方法是很多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得当,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的完善。鉴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科学的导入方法,并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在利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时,无法对导入环节的时间进行一个有效的调配,使得整个导入过程显得十分繁杂、乏味,带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同时,不管上节课的知识是否适合利用到导入环节,教师都带着学生们过一遍,而且没有做好承上启下的过渡。久而久之,这样的导入慢慢就变成了复习,失去了导入的意义。有一些新旧知识实则没有过多的联系,但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温故知新法”对新课进行导入,便将这些知识生硬地结合到一起。比如一位教师在讲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作为导入内容进行导入,可是如果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会发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引起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而教师这样进行导入就会显得比较牵强,使得整个导入环节并不像引入新课,而成了一次简单的复习,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完全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教师在利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时,切记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要时期上下联系脱节,这是每个教师在进行导入时都应该注意的。
二、设疑导入法——实明知而故问,脱实际而空问
设疑导入法也是进行课堂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一些科学的提问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整堂课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很多教师在利用设疑导入法进行导入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影响导入效果的因素在于问题的设置是否真正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说设置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如果进行设疑导入时,使用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明知故问,脱离实际而空问的现象。比如在讲解《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是谁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呢?”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顯然知道答案是秦始皇。而教师试图利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肯定是不行的。
教师要发挥设疑导入的作用,就需要精心设计导入问题,并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合理地设疑,保证问题的质量。这样,在导入时利用设疑导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景导入法——简单导致乏味,虚假导致枯燥
情景导入法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可以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们在丰富生动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景,是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丰富生动的演绎,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这段历史,促进他们进行思考。很多教师在利用情景导入法时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所选的事例并不是十分合适。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表演,试图利用情景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可是,整个导入环节却显得较为单调、枯燥。整个表演过程除了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过于热闹外,并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对情景导入进行了“创新”,将一些不恰当的史实弄到情景中,试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是,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可能引起学生知识结构的混乱,让他们产生知识性的错误。
总之,导入是一门学问,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广大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起足够的重视。接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完善,充分地发挥导入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08).
[2]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05).
关键词:脱节;明知故问;乏味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64-1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导入为教学拉开了序幕,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适应新课效率等作用。历史是门前后知识衔接十分紧密的学科,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课堂导入中。为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意识到导入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误区,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温故知新法——新课恰似复习,上下联系脱节
很多教师都会利用温故知新法对新课进行导入,试图以此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导入方法是很多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得当,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的完善。鉴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科学的导入方法,并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在利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时,无法对导入环节的时间进行一个有效的调配,使得整个导入过程显得十分繁杂、乏味,带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同时,不管上节课的知识是否适合利用到导入环节,教师都带着学生们过一遍,而且没有做好承上启下的过渡。久而久之,这样的导入慢慢就变成了复习,失去了导入的意义。有一些新旧知识实则没有过多的联系,但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温故知新法”对新课进行导入,便将这些知识生硬地结合到一起。比如一位教师在讲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作为导入内容进行导入,可是如果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会发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引起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而教师这样进行导入就会显得比较牵强,使得整个导入环节并不像引入新课,而成了一次简单的复习,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完全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教师在利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时,切记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要时期上下联系脱节,这是每个教师在进行导入时都应该注意的。
二、设疑导入法——实明知而故问,脱实际而空问
设疑导入法也是进行课堂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一些科学的提问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整堂课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很多教师在利用设疑导入法进行导入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影响导入效果的因素在于问题的设置是否真正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说设置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如果进行设疑导入时,使用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明知故问,脱离实际而空问的现象。比如在讲解《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是谁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呢?”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顯然知道答案是秦始皇。而教师试图利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肯定是不行的。
教师要发挥设疑导入的作用,就需要精心设计导入问题,并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合理地设疑,保证问题的质量。这样,在导入时利用设疑导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景导入法——简单导致乏味,虚假导致枯燥
情景导入法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可以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们在丰富生动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景,是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丰富生动的演绎,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这段历史,促进他们进行思考。很多教师在利用情景导入法时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所选的事例并不是十分合适。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表演,试图利用情景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可是,整个导入环节却显得较为单调、枯燥。整个表演过程除了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过于热闹外,并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对情景导入进行了“创新”,将一些不恰当的史实弄到情景中,试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是,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可能引起学生知识结构的混乱,让他们产生知识性的错误。
总之,导入是一门学问,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广大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起足够的重视。接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完善,充分地发挥导入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08).
[2]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