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服务建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能够推动劳动生产力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单位直面广大群众,对接基础文化平台,是满足老百姓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而完善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尤其重要。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特长,研究了基层文化单位的文化服务建设。
  一、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基层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以音乐普及为例,笔者总结出以下限制因素。
  (一)文化活动格局老套,形式单一
  組织活动的方式依旧遵循老一套,缺乏新意,大多是声乐比赛。器乐比赛所选作品千篇一律,曲调伴奏陈旧,导致老百姓的参与度较低,缺乏活动热情。另外,组织的很多活动缺乏地域特色,不能发挥地方文化的特点及优势,导致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呆板枯燥。
  (二)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薄弱
  当前,我国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大多由群众自由组织,自己充当工作人员,在活动组织和专业辅导上难免有失水准,甚至出现谬误,缺乏正规的教学引导使得文化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只懂得行政工作,而对文艺辅导知之甚少,这就导致文化队伍的后盾不足。
  (三)资金匮乏,硬件设施落后
  文化建设需要资金作为基本扶持,更需要设备作为承载。音乐普及所必需的器乐、场地和设备,都是需要资金的扶持,很多专业老师、服务人员的参与也需要资金补贴,而很多地方的相关配套难以完成基础的文化辐射,导致很多相关的文化活动难以真正展开,让老百姓觉得“不解渴、不过瘾”。
  二、突破创新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真正改变现有困境的必备条件。根据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
  要想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必须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地域特长,关注民生,根据当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组织特色文化活动。例如,音乐文化节、民乐交流、经典鉴赏、优秀影视剧作品专题等,结合本地特色、民俗音乐和指定主题的活动,既能够转变原有的文化项目,又能提升文化竞争力,使之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基层群众地参与度,从而打造特色地方文化品牌,形成文化特色,扩大影响力。
  (二)组织培养基层文化工作人员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做到人人能辅导。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个人文艺素质和修养,普及音乐知识,系统学习乐理、伴奏和声乐的基本常识,印刷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材料,定期讲课学习,开展相关的音乐讲座,能够深入浅出地为群众讲解相关知识,做好文化普及工作。要扩宽渠道,广纳贤才,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注意扶持那些素质全面的文化骨干,让他们在组织活动中以老带新,搞好传、帮、带,让基层文化队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动员相关力量,组织文化志愿者,聘请专业人士为艺术指导,提高文化指导的综合实力。
  (三)加强文化投入,争取财政支持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合理规划相关的资金应用,购置设备,如乐器、书籍材料、唱片音像等,保证文化活动的硬件要求。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相关资源接轨,吸纳资金,自主发展基层文化。基层文化建设要做到“政府把控,社会投入,市场营销”,使群众文化能够实现良性循环,要鼓励人们参与志愿活动,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青年
  文化的基层建设需要青年力量,青年队伍的建设是文化普及的坚实后盾。现如今,基层建设的文化参与者年龄偏大,吸纳青年音乐工作人员迫在眉睫。这有助于输入新鲜血液,提升人们的鉴赏力,丰富音乐作品,从而吸引更多文化青年的参与。
  (二)科技
  科技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基层文化建设也需要依靠新的科技手段,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网络直播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大规模进行文化推广,还可以举办网络比赛、视频教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文化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层文化的建设内容。
  (三)内容
  推广群众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文化建设结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入地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归属感,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域文化,形成地域文化软实力,一举多得。同时,内容需要创新,可以吸收一些新时代作品。音乐普及需要兼容并蓄,吸收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重新创作,使之成为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宝贵财产。
  四、结语
  公共文化事业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开展音乐教育,意在通过音乐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由此可见,音乐在文化宣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基层文化服务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面向基层、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们得到充实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
  (营口市西市区文化馆)
其他文献
赵孟頫是元朝初年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为宋宗室在元朝任高官,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表现了他的才干与见识。在诗、文、书、画以及音乐领域,他都有极高的成就。艺术上他标榜“古意”,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赵孟頫在元朝任官期间,熟悉北方的山水,《鹊华秋色图》就是他对山东济南鹊山和华不注山的描绘,他为解好友周密思乡之愁所画。《鹊华秋色图》是元代不论在题材,还是风格和意境上都独树一帜,
期刊
我的儿时记忆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我经常忆起的美食总是那个年代母亲给我做过的。  那时,元宵节过完,春节就算是过完了,亲戚就不会再来走动了。刚过完春节,家里会有或多或少的猪肉留存下来,母亲会用锅把这些肉熬化成猪大油。那时植物油农村人吃不起,这些猪大油就是家里几个月的食用油了。  母亲把肉切成小块,在沸腾的锅里不断翻炒。时而用漏勺把榨干油的肉干捞出,然后她把新的切成小块的肉放
期刊
在多元化的民族杂居中,音乐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苗族音乐也相继有了更多的融合交流。苗族飞歌(Hxak Yangt),作为一种山歌形式,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带,具有曲调豪迈奔放、高亢嘹亮、自由发挥的特点,也反映了苗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在长期的发展融合中,飞歌也相继产生了变易性,但在同一支系中不同的曲调唱词是相通的,这是苗族飞歌所给予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苗族音乐的自我性、稳定性和相互借鉴
期刊
《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伦敦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中英文化的对立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对话的话语原则和平等原则都遭到了无情的违背,所以中英文化对话没有成功。究其原因,那时的中国是弱国,英国文化中又长期存在文化歧视和文化偏见。而在异国文化中,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暴露无余,更加深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本文以比较文学异质文化对话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二马》中深刻的中英文化差異,阐述了异质文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引发的“沈从文热”使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有了新的审视。随着对沈从文研究与《边城》研究的深入,过去几十年里关于《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出现了多种观点。其中,恋父情结说仍属于比较新颖的观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众多研究成果中,集中研究翠翠恋父情结的只有段新权的《中的恋父情结与情爱悲剧》(2003),其从“恋父”与“弑父”两种心态的权衡角度分析了翠翠的情感选择。
期刊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魅力不仅在于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灵活运用和写实风格的开创,更在于其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一思想跨越几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继承和发展。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跨越几千年,依然具有瑰丽、明亮的光彩,不仅在于其对中国后代诗歌發展的深远影响,更在于《诗经》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及
期刊
二战结束后,定居于美国的华人日渐增多,作为美国非主流价值观的华人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涌现出如谭恩美的《喜福会》等一大批反映华裔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他们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于拥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老一辈华裔与接受美式教育的新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影片《面子》主要讲述了两条主线的矛盾,一是妈妈与外公的矛盾,二是小薇与妈妈的矛盾。前者是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半美式半中式价
期刊
泉湖二月八是湖南省衡南县着力打造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由来源于人们对寿福爷的朝拜,历经了几百年的沉淀,它逐渐变成当地非常有名气的民间庙会和商业交易活动,周边各县市甚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的人们都会慕名而来。庙会上不但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杂艺表演,还有丰富的农副产品、传统美食。每年农历二月八这天,泉湖街上摩肩接踵、人流如织、商贩云集,前来交易人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交易金额达千万元之多。
期刊
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看来,美既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也不是一种内在固有的、主观意念性的美,而是作为个体的“我”与天地万物共存状态下不断纯粹化而呈现出来的一种境地。这是一种纯粹的美。从西方古典审美观念看来,美是一种先在的、永恒的存在,它是不生不灭、自存自在的,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这是一种绝对的美。  审美是人类情感世界的凝聚体现。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为地理空间的分隔,审美呈现出
期刊
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笔者由此联想到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欣赏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鉴赏和想象。谢冕的文艺批评理论同样适用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