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针对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大学教育新常态,对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阐述,希望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十八届六中全会;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引言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新常态,才能源源不断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学校方面。有不少高校,将德育教育工作等同于“理论说教”,过多依靠理论上的灌输,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却适得其反,引发学生们的反感。在内容设计上比较滞后,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没有充分反映当前道德水平发展方向。高校还仅仅将自身职责定位于培养“学校人”,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养,无法在学校获得,导致学生将来自身道德水平难以符合社会所需。
2社会层面。多元化文化冲击下,不少社会民众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思想道德发生了偏移,过于追求金钱、物质等享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甚嚣尘上,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缺失,不可避免的给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有的学生,道德诚信严重缺失,理想信念发生下滑,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学历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都是道德水平下滑的现实表现。
3家庭层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学习成绩好坏、未来就业待遇等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所谓的“好孩子”,而对学生道德水平却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另外,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很多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又从小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跟上,造成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十八届六中全会后高校德育工作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荡涤了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风尚,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纳入其中,积极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规党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确保高校德育教育行驶在正确轨道。要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德育课程教育体系。譬如,高校新生剛由中学考入大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适应期,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看法还较为幼稚,心理抵御力较差,容易出现道德下滑问题。为此,德育课程设计上,就应突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毕业班来说,因其即将毕业踏入社会,课程上就要突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各种热敏感问题,打牢思想上根基。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提出了殷切期望。大学生作为党员群体的重要基石,更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突出出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心,为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好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
要依托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感宣传融入学校每个角度,营造德育教育浓厚氛围,实现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表率。德育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正确讨论社会现象,从而把握好教育方向。要突出社会实践锻炼,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性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扶弱助残、扶贫帮困,使他们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实践中培养正确法制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3着力突出法治教育。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准着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我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势必将会给国家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同样不能置身于外。
要促进德育教育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日常教育内容中,开展人文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意识。因大学生法律意识基础较差,故可开展民法知识、刑法常识等社会主义法治方面的教学。推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吸取反面典型教育得到心灵震撼。法律知识普及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学科专业等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程,确保整体教学效果。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全会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增强践行党纪国法的行动自觉,思索“法治中国”背景下,如何“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充分认清“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三、结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举全面从严治党大旗,直面制约党和国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长远看,是对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全方位锤炼。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着力突出德育教育工作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养,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
【关键词】十八届六中全会;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引言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新常态,才能源源不断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学校方面。有不少高校,将德育教育工作等同于“理论说教”,过多依靠理论上的灌输,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却适得其反,引发学生们的反感。在内容设计上比较滞后,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没有充分反映当前道德水平发展方向。高校还仅仅将自身职责定位于培养“学校人”,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养,无法在学校获得,导致学生将来自身道德水平难以符合社会所需。
2社会层面。多元化文化冲击下,不少社会民众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思想道德发生了偏移,过于追求金钱、物质等享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甚嚣尘上,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缺失,不可避免的给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有的学生,道德诚信严重缺失,理想信念发生下滑,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学历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都是道德水平下滑的现实表现。
3家庭层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学习成绩好坏、未来就业待遇等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所谓的“好孩子”,而对学生道德水平却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另外,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很多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又从小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跟上,造成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十八届六中全会后高校德育工作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荡涤了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风尚,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纳入其中,积极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规党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确保高校德育教育行驶在正确轨道。要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德育课程教育体系。譬如,高校新生剛由中学考入大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适应期,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看法还较为幼稚,心理抵御力较差,容易出现道德下滑问题。为此,德育课程设计上,就应突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毕业班来说,因其即将毕业踏入社会,课程上就要突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各种热敏感问题,打牢思想上根基。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提出了殷切期望。大学生作为党员群体的重要基石,更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突出出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心,为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好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
要依托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感宣传融入学校每个角度,营造德育教育浓厚氛围,实现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表率。德育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正确讨论社会现象,从而把握好教育方向。要突出社会实践锻炼,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性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扶弱助残、扶贫帮困,使他们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实践中培养正确法制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3着力突出法治教育。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准着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我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势必将会给国家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同样不能置身于外。
要促进德育教育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日常教育内容中,开展人文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意识。因大学生法律意识基础较差,故可开展民法知识、刑法常识等社会主义法治方面的教学。推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吸取反面典型教育得到心灵震撼。法律知识普及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学科专业等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程,确保整体教学效果。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全会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增强践行党纪国法的行动自觉,思索“法治中国”背景下,如何“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充分认清“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三、结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举全面从严治党大旗,直面制约党和国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长远看,是对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全方位锤炼。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着力突出德育教育工作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养,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