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9月,我们对浙江、江苏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听取了经验介绍,并与当地农发办(局)同行及项目区(园区)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参观考察,使大家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工作思路,2016年9月,我们对浙江、江苏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听取了经验介绍,并与当地农发办(局)同行及项目区(园区)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一、基本情况
江苏、浙江两省属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大,整体发展水平高,城乡一体化程度高。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围绕 “两区建设”、“两美浙江”、“五水共治”等战略工程,制定了 “31066”行动计划项目(即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个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66个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园)的实施,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创收致富能力。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除承担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利用世行项目外,围绕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开发黄河故道、沿海滩涂、丘陵山区等区域后备资源55万亩以上,实现了“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的总体要求。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纵观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可以用21个字来概括,即“标准质量高、开发效益好、工作机制活、重点亮点突出”。主要做法是:
(一)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搞开发。慈溪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又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瓜菜基地,他们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中,按照 “米袋子、菜篮子、钱夹子”的思路,既不放松粮食生产,抓好优质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又注重突出主导产业,围绕瓜菜生产,建基地、扶龙头、搞市场。慈溪市海通食品集团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围绕海通食品集团打造的果蔬基地和加工项目,形成了当地果蔬种植、加工、销售紧密联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南京市江宁区具有花木生产传统,因缺乏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花木生产的快速发展,2013—2015年,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为契机,连续扶持,搞好田间工程、智能化育苗车间、温室大棚、灌排工程、道路拓宽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花木营销合作组织、花木批发市场等建设的扶持,使花木种植面积增加了 近1 万亩,成为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
(二)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搞开发。江浙两省农发部门近年来把项目谋划和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省杭州市龙井茶特色园,通过基地建设,利用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达到茶树连片集中栽培,规模化生产,解决了龙井茶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低的难题。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龙井茶基地2300亩,直接带动农户2130户,户均增收1.5万元。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多名专家、教授都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在这里试验示范,成为了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希望田野。江苏省湖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分为高效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农业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知识工程和基础设施改善几个方面,在项目区内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条件、现代化的种植模式、现代化的组织管理形式,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突出。
(三)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搞开发。古里镇现代水稻产业园项目,经农业开发部门多年连续扶持,以古里镇为中心,集中连片耕地面积2万亩,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围绕新产业、新家园、新农民、新组织、新环境“五新”目标全方位实施。几年来,以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资金为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65亿元。首先是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搞好路树框架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建成坞坵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用机械100余台套,同时依托南京农大、江苏农科院,建设集育苗、新品种展示于一体的5000平方米高智能温室,推行标准化育苗、无公害栽培等多项先进技术。其次,针对项目区自然村庄小、散、乱的实际,请南京农大、农科院专家进行了居民点详细规划,确立以建设万亩水稻产业园、千亩民营经济创业园、万人入居新家园“三园”目标。根据农民耕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政府给予每亩地300—500元奖励性补助,鼓励农民种植,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为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
(四)紧紧抓住机制创新搞开发。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所以效益突出,生命力強,除项目建设内容科技含量高、符合当地实际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发机制活。共同的特点是政府牵头、开发搭台、科技依托、业主经营、市场化运作。江宁湖熟农业现代产业园区由区政府组成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负责立项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园区的具体运作由成立的湖熟街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慈溪市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则由市政府委托农发办牵头谋划安排,并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编制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区由海通公司负责指导,农业综合开发直接对应的是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了建设质量和项目竣工后的运行、管护,从根本上解决了管护难的问题,有利于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保证了农业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紧紧抓住重点亮点搞开发。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局)都十分重视抓重点亮点,从政府层面到农发办主要领导和具体项目管理人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到谋划、组织、建设重点项目亮点项目上,政府主管领导经常过问并亲自指导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区的谋划与建设,农发办(局)上下努力,全力以赴搞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农业开发项目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样板。通过抓重点亮点,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样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窗口、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示范。 三、主要启示
(一)解放思想,创新开发体制机制。以开放的理念搞开发。一是站位要高,要站在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高度看待农业综合开发,而不能仅仅是就开发论开发、就业务论业务,要跳出开发看开发,树立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全局搞开发、围绕主导产业搞开发、围绕政府关注点搞开发的思想,推动开发事业向纵深发展,由改善生产条件阶段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高科技农业、集约型都市型农业和高效益外向型农业过渡,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二是要不断创新开发体制机制。宁波市针对项目批复专业性强,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制定了简化项目批复规定,对项目批复只下达资金和任务,不批复到具体措施,可研评审由宁波市组织专家评估,扩初评审由项目县(市、区)自行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负责,便于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建设内容,概算审核也相对准确,达到了省级管宏观,市县抓具体的总体效果。三是以开放的理念搞开发。农业开发不仅要依靠政府投入,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探索“政府牵头、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以有限的财政投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农业开发,这在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土地流转越来越普遍的新形势下,作用越发显著。
(二)重视规划,抓好项目统筹谋划。江浙两省的各级农发机构谋划新项目、建设高标准优质项目、讲求项目的实际效益和长久效益的思想明确。值得学习和借鉴。跑项目争项目首先要有好项目,所以各级农发办特别是县级农发办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好项目上。当前,农业开发项目区选择要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进行,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紧密结合,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部门项目三类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亮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从江浙两省的经验来看,亮点项目区是农业开发的根据地,亮点项目区就是农业开发的旗帜,引导着农业开发的前进方向,带动着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是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根据江浙两省的经验,农业综合开发抓重点亮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农发办一把手亲自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对确定的示范区、样板区和精品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人,定期考核、督導,组织联查和观摩交流。二是谋划好示范区。总体思路是宏观抓大、微观抓精、突出抓特。抓大,就是示范区要力求成方连片,规模开发,形成气势。抓精,就是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上都要做细做精,从外在形象到科技含量、工程质量、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要成为精品。抓特,就是示范区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照搬照抄别人模式。三是选好建设主体。亮点项目区建设必须选择好项目建设的主体单位,可以是龙头企业、实体性的开发公司,也可以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体单位必须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土地项目一处)
责任编辑:凌玉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工作思路,2016年9月,我们对浙江、江苏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听取了经验介绍,并与当地农发办(局)同行及项目区(园区)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一、基本情况
江苏、浙江两省属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大,整体发展水平高,城乡一体化程度高。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围绕 “两区建设”、“两美浙江”、“五水共治”等战略工程,制定了 “31066”行动计划项目(即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个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66个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园)的实施,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创收致富能力。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除承担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利用世行项目外,围绕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开发黄河故道、沿海滩涂、丘陵山区等区域后备资源55万亩以上,实现了“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的总体要求。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纵观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可以用21个字来概括,即“标准质量高、开发效益好、工作机制活、重点亮点突出”。主要做法是:
(一)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搞开发。慈溪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又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瓜菜基地,他们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中,按照 “米袋子、菜篮子、钱夹子”的思路,既不放松粮食生产,抓好优质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又注重突出主导产业,围绕瓜菜生产,建基地、扶龙头、搞市场。慈溪市海通食品集团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围绕海通食品集团打造的果蔬基地和加工项目,形成了当地果蔬种植、加工、销售紧密联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南京市江宁区具有花木生产传统,因缺乏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花木生产的快速发展,2013—2015年,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为契机,连续扶持,搞好田间工程、智能化育苗车间、温室大棚、灌排工程、道路拓宽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花木营销合作组织、花木批发市场等建设的扶持,使花木种植面积增加了 近1 万亩,成为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
(二)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搞开发。江浙两省农发部门近年来把项目谋划和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省杭州市龙井茶特色园,通过基地建设,利用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达到茶树连片集中栽培,规模化生产,解决了龙井茶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低的难题。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龙井茶基地2300亩,直接带动农户2130户,户均增收1.5万元。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多名专家、教授都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在这里试验示范,成为了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希望田野。江苏省湖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分为高效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农业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知识工程和基础设施改善几个方面,在项目区内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条件、现代化的种植模式、现代化的组织管理形式,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突出。
(三)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搞开发。古里镇现代水稻产业园项目,经农业开发部门多年连续扶持,以古里镇为中心,集中连片耕地面积2万亩,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围绕新产业、新家园、新农民、新组织、新环境“五新”目标全方位实施。几年来,以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资金为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65亿元。首先是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搞好路树框架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建成坞坵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用机械100余台套,同时依托南京农大、江苏农科院,建设集育苗、新品种展示于一体的5000平方米高智能温室,推行标准化育苗、无公害栽培等多项先进技术。其次,针对项目区自然村庄小、散、乱的实际,请南京农大、农科院专家进行了居民点详细规划,确立以建设万亩水稻产业园、千亩民营经济创业园、万人入居新家园“三园”目标。根据农民耕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政府给予每亩地300—500元奖励性补助,鼓励农民种植,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为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
(四)紧紧抓住机制创新搞开发。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所以效益突出,生命力強,除项目建设内容科技含量高、符合当地实际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发机制活。共同的特点是政府牵头、开发搭台、科技依托、业主经营、市场化运作。江宁湖熟农业现代产业园区由区政府组成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负责立项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园区的具体运作由成立的湖熟街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慈溪市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则由市政府委托农发办牵头谋划安排,并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编制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区由海通公司负责指导,农业综合开发直接对应的是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了建设质量和项目竣工后的运行、管护,从根本上解决了管护难的问题,有利于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保证了农业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紧紧抓住重点亮点搞开发。江浙两省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局)都十分重视抓重点亮点,从政府层面到农发办主要领导和具体项目管理人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到谋划、组织、建设重点项目亮点项目上,政府主管领导经常过问并亲自指导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区的谋划与建设,农发办(局)上下努力,全力以赴搞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农业开发项目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样板。通过抓重点亮点,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样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窗口、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示范。 三、主要启示
(一)解放思想,创新开发体制机制。以开放的理念搞开发。一是站位要高,要站在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高度看待农业综合开发,而不能仅仅是就开发论开发、就业务论业务,要跳出开发看开发,树立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全局搞开发、围绕主导产业搞开发、围绕政府关注点搞开发的思想,推动开发事业向纵深发展,由改善生产条件阶段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高科技农业、集约型都市型农业和高效益外向型农业过渡,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二是要不断创新开发体制机制。宁波市针对项目批复专业性强,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制定了简化项目批复规定,对项目批复只下达资金和任务,不批复到具体措施,可研评审由宁波市组织专家评估,扩初评审由项目县(市、区)自行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负责,便于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建设内容,概算审核也相对准确,达到了省级管宏观,市县抓具体的总体效果。三是以开放的理念搞开发。农业开发不仅要依靠政府投入,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探索“政府牵头、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以有限的财政投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农业开发,这在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土地流转越来越普遍的新形势下,作用越发显著。
(二)重视规划,抓好项目统筹谋划。江浙两省的各级农发机构谋划新项目、建设高标准优质项目、讲求项目的实际效益和长久效益的思想明确。值得学习和借鉴。跑项目争项目首先要有好项目,所以各级农发办特别是县级农发办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好项目上。当前,农业开发项目区选择要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进行,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紧密结合,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部门项目三类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亮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从江浙两省的经验来看,亮点项目区是农业开发的根据地,亮点项目区就是农业开发的旗帜,引导着农业开发的前进方向,带动着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是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根据江浙两省的经验,农业综合开发抓重点亮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农发办一把手亲自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对确定的示范区、样板区和精品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人,定期考核、督導,组织联查和观摩交流。二是谋划好示范区。总体思路是宏观抓大、微观抓精、突出抓特。抓大,就是示范区要力求成方连片,规模开发,形成气势。抓精,就是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上都要做细做精,从外在形象到科技含量、工程质量、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要成为精品。抓特,就是示范区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照搬照抄别人模式。三是选好建设主体。亮点项目区建设必须选择好项目建设的主体单位,可以是龙头企业、实体性的开发公司,也可以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体单位必须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土地项目一处)
责任编辑: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