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法律意识,然比较薄弱,高校档案的法律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对于那些在档案管理中玩忽职守的高校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给予他们以法律的严惩,与此同时,要做好高校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为了维护高校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档案法》实施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确保高校档案的安全,打击违法的高校档案交易,还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高校档案法制管理建设,从而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尊严。
[关键词]高校档案 法制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08-02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结晶,对高校的健康、良好、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组织对高校储备的人才在日常的高校建设中发挥的各种作用的一种记载,是高校个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国内外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中所形成的,对高校具有社会保存价值的个人成就的记录与保存,是高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与人的交流越发的频繁,档案流动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扩展,人才战略成为了高校长期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几年,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形式变得越发的严峻。完善高校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行业迅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质量不断地提高,办公设备也相应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高校的人才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外的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其中包括了国际间高端的学术研究,科研项目交流,人才输出战略的启动与实施,但是伴随的高校档案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高校的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战略的储备基地,其档案的法制管理建设十分重要,但是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并不十分重视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部分档案的流失,加重了高校人才流动的成本,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给高校带来的财产损失不可估量。其主原因就是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在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着抓学术、搞建设、出政绩等现象,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档案管理遭到了严重的忽视。档案管理基地设备落后、档案破损、档案管理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绩效评比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安全。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建设体制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高校人才对外输出战略的启动,高校档案管理问题已经引起高校领导的注意。但是,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缺乏一支高效、法律意识强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这就给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档案管理有其行业的法律严肃性,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了解程度并不深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档案的泄密。由于日常的档案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高校档案的破损、流失,也给高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法制建设
高校的档案管理问题日渐严峻,违反《档案法》的案例屡见不鲜,为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建设刻不容缓。
(一)高校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
高校档案的流失、破损,是由于档案实体管理的不到位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层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档案法》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了解。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档案的管理分门别类,重点区分重要档案的分级保管。例如,对有价值的档案可以进行级别区分,从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不同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合理地利用高校的档案管理空间,对突发的应急事件,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
改善档案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大对档案管理基地的设备管理。例如,采用安全的警报安全门进行预警,使用标准的库房进行档案的储备,对于档案中的重要的纸质档案,要按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安全、完整,对于恶意的档案改写,要加大监管力度,并给予法律制裁。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高校档案的法制建设的完善。
(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法律体系的建设
首先,必须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对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在日后的人员管理聘用方面,要对具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或具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知识的管理人员,进行优先聘用。其次,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体制中,要落实责任制管理实施办法。权责明确,对档案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要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进而完善高校的档案管理中的监督机制,杜绝打人情牌、领导牌等问题,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严格、纪律严明、作风严谨、铁面无私的档案管理监督队伍。
高校档案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保护档案主体的法律权利,使相关的行政机关能够依照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办事,依法确认档案管理机构的执法部门主体的执法地位,保证档案执法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法制建设关系的统一
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实行权责明确的领导责任制,以便在高校的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使高校的档案在社会各方面能够合理化地使用。在巩固档案事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纠正不法组织的非法诱惑。
实行档案的统一管理,不仅是处理档案的基本准则,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只有严格地按照行政规划,落实相应的法律规定,形成透明的协调监管机制,才能最终实现档案的统一并进行集中管理。换句话说,我国的《档案法》为档案统一管理提供了确切的法律保障。
高校档案在人才输出,学术交流中起到了基础作用,维护高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在档案的管理中,高校要做好两手抓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要保障档案数量的完整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维护档案在质量上的真实性。但是,如果想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加强档案的法制建设,依法治档,把高校档案建设提高到法律层面的建设当中,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层面的领导意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心,从而避免一些高校的珍贵档案的丢失,避免由于保护不到位造成的档案部分材料的丢失、破损、毁坏等现象的发生。
做好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在高校的宣传工作,及时处理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相关案件,从日常生活中,做到严格的档案法律维护。从而促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使有形的档案资源快速地转化为无形的社会价值财富,要想做到上面的财富转换,必须发挥法律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三、小结
《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在高校中的宣传与使用,使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在社会利用价值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档案管理在法治治理的原则下,从高校的自我封闭状态中逐渐的脱离出来,正朝着开放式、国家化转型。“开放型”“科学型”“法治型”是我国档案事业与国际档案事业相接轨的必要条件。法治是我国高校事业转型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高校档案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我国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经济、实用等方向发展的指路明灯。综上所述,为了我国高校档案的有序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的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02).
[2]聂明.浅谈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
[3]陈宪精.新时期如何提高档案法律意识的思考[J].云南档案,2007(01).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高校档案 法制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08-02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结晶,对高校的健康、良好、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组织对高校储备的人才在日常的高校建设中发挥的各种作用的一种记载,是高校个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国内外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中所形成的,对高校具有社会保存价值的个人成就的记录与保存,是高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与人的交流越发的频繁,档案流动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扩展,人才战略成为了高校长期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几年,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形式变得越发的严峻。完善高校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行业迅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质量不断地提高,办公设备也相应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高校的人才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外的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其中包括了国际间高端的学术研究,科研项目交流,人才输出战略的启动与实施,但是伴随的高校档案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高校的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战略的储备基地,其档案的法制管理建设十分重要,但是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并不十分重视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部分档案的流失,加重了高校人才流动的成本,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给高校带来的财产损失不可估量。其主原因就是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在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着抓学术、搞建设、出政绩等现象,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档案管理遭到了严重的忽视。档案管理基地设备落后、档案破损、档案管理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绩效评比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安全。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建设体制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高校人才对外输出战略的启动,高校档案管理问题已经引起高校领导的注意。但是,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缺乏一支高效、法律意识强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这就给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档案管理有其行业的法律严肃性,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了解程度并不深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档案的泄密。由于日常的档案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高校档案的破损、流失,也给高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法制建设
高校的档案管理问题日渐严峻,违反《档案法》的案例屡见不鲜,为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建设刻不容缓。
(一)高校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
高校档案的流失、破损,是由于档案实体管理的不到位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层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档案法》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了解。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档案的管理分门别类,重点区分重要档案的分级保管。例如,对有价值的档案可以进行级别区分,从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不同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合理地利用高校的档案管理空间,对突发的应急事件,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
改善档案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大对档案管理基地的设备管理。例如,采用安全的警报安全门进行预警,使用标准的库房进行档案的储备,对于档案中的重要的纸质档案,要按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安全、完整,对于恶意的档案改写,要加大监管力度,并给予法律制裁。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高校档案的法制建设的完善。
(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法律体系的建设
首先,必须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对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在日后的人员管理聘用方面,要对具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或具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知识的管理人员,进行优先聘用。其次,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体制中,要落实责任制管理实施办法。权责明确,对档案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要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进而完善高校的档案管理中的监督机制,杜绝打人情牌、领导牌等问题,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严格、纪律严明、作风严谨、铁面无私的档案管理监督队伍。
高校档案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保护档案主体的法律权利,使相关的行政机关能够依照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办事,依法确认档案管理机构的执法部门主体的执法地位,保证档案执法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法制建设关系的统一
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实行权责明确的领导责任制,以便在高校的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使高校的档案在社会各方面能够合理化地使用。在巩固档案事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纠正不法组织的非法诱惑。
实行档案的统一管理,不仅是处理档案的基本准则,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只有严格地按照行政规划,落实相应的法律规定,形成透明的协调监管机制,才能最终实现档案的统一并进行集中管理。换句话说,我国的《档案法》为档案统一管理提供了确切的法律保障。
高校档案在人才输出,学术交流中起到了基础作用,维护高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在档案的管理中,高校要做好两手抓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要保障档案数量的完整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维护档案在质量上的真实性。但是,如果想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加强档案的法制建设,依法治档,把高校档案建设提高到法律层面的建设当中,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层面的领导意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心,从而避免一些高校的珍贵档案的丢失,避免由于保护不到位造成的档案部分材料的丢失、破损、毁坏等现象的发生。
做好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在高校的宣传工作,及时处理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相关案件,从日常生活中,做到严格的档案法律维护。从而促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使有形的档案资源快速地转化为无形的社会价值财富,要想做到上面的财富转换,必须发挥法律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三、小结
《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在高校中的宣传与使用,使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在社会利用价值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档案管理在法治治理的原则下,从高校的自我封闭状态中逐渐的脱离出来,正朝着开放式、国家化转型。“开放型”“科学型”“法治型”是我国档案事业与国际档案事业相接轨的必要条件。法治是我国高校事业转型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高校档案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我国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经济、实用等方向发展的指路明灯。综上所述,为了我国高校档案的有序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的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02).
[2]聂明.浅谈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
[3]陈宪精.新时期如何提高档案法律意识的思考[J].云南档案,2007(0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