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解决当前烟台市交通压力,同时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烟台市公共自行车公益项目在2010年8月启动。自公共自行车成立以来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同时公共自行车的发展也缺少长远规划。运营单位与政府应改善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转变经营方式,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提高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入手,促进烟台市公共自行车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现状调查 运营模式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72.88 文献标识码:A
烟台市于2010年8月1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系统”,该项目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全额出资,由烟台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2011年11月烟台市政府成立了烟台市城管局养管处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接管该项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公共自行车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烟台市现阶段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情况、站点设置、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烟台市及其他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更合理地运行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烟台市公共自行车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自行车借还系统故障率高
烟台市所有公共自行车借还系统的控制电白天使用蓄电池,晚上使用就近的路灯电源,导致许多站点的電压不稳定。系统同时存在的一大缺陷:使用者无法知道目的站点的车辆的数量。这是供需矛盾出现的一个原因。
1.2 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的情况严重
站点的调查走访发现车辆的损毁情况包括人为损毁和无意损毁。人为损毁包括车坐垫、锁止器和车篮框等部件的损坏。公共自行车的部件褪色或者老化属于无意损毁,主要是受外界客观条件影响,如降雨、降雪等。走访的同时还发现较多的站点无车棚,导致车辆长年累月地经受日晒雨淋而缩短了自行车的整体使用寿命,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的整体形象与功能实施。
1.3 运营服务不专业,管理不到位
最初的管理中心为了方便管理,在每个站点旁设置了服务亭,旨在服务人员能及时有效地维护站点的正常运行,实现“自身造血”。但由于部分服务亭的经营许可证与广告设置许可证没有办理成功,加之大部分的服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维修和管理技能,致使服务亭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缩短,在开始一年里减少了近2000辆。另一方面,由于站点的设置问题,许多站点经常无车或者无空位停车,而原项目管理方并无全天制的调度员对各个站点的车辆进行监控和调度,给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降低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热情。这一现象在2011年市政养管处接受之后有比较大的改观。
1.4 站点设置不合理
根据项目方的测算,芝罘、莱山两区必须有150个站点、3000辆自行车才能形成站点循环和满足市民的需求。2012年7月份之前两区只有93个站点、不足千辆的自行车,根本无法形成站点的循环和满足市民的需求。站点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在:(1)在整片的连续区域内,只有部分区域设有连续的几个站点。(2)同一干线上的站点设置距离过长导致使用者借还不便;(3)旅游景区的借、还站点设置距离过长影响游客的使用热情;(4)在地势特殊区域(如坡度较大的干线)站点设置欠缺合理性。
1.5 缺乏独立的自行车行车道
烟台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运营的几年里,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区域没有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或者自行车道被占用现象严重,骑行公共自行车交通事故风险大,不安全,烟台市私家车多,路面坡度大,多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停车场原本较少的现象更为严重,自行车道被占用为停车场的现象变得普遍。
2 公共自行车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形、风力、降水等自然因素都可能会对公共自行车的推广造成影响。
地形的影响。日本关于自行车爬坡性能的统计资料显示,普通自行车上坡时可爬7%~8%的坡度,但爬坡距离很短;超过2.5%的坡度,上坡困难,下坡危险。①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导致部分路段自行车行驶困难。
烟台常年多风,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依据烟台气象数据及上述定义,绘出风力n级指数年变化图(见图1)。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3.8%的使用者认为5级及5级以上风力会影响其骑行。据烟台气象数据可知,烟台市风力在5级及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32.5%,②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
自行车骑行是一种户外活动,天气条件对其具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降水。烟台是一个海滨城市,空气湿度较大,降水不稳定,其降水变化是对公共自行车推行造成影响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依据2011年烟台气象数据,对烟台全年降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绘出降水指数年变化图(见图2)。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0.4%的使用者认为降水会影响其骑行。由烟台气象数据知,降水天数占全年的31.8%。
2.2 人为因素的影响
(1)公共自行车使用群体的影响。近几年烟台市汽车的保有量呈直线上升(参见图3),汽车已经成为了多数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发现,公共自行车40%左右的使用群体是学生,最少的使用群体是政府职员。而学生群体居住比较集中,而公共自行车点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自行车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2)城市道路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烟台市区主要干线上大多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在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上骑行公共自行车的安全隐患增大,市民便更谨慎地选择使用公共自行车,从而使得使用者越来越少。
(3)项目宣传力度的影响。烟台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推行之初仅仅限于一个项目发布会,在项目正式落实之前没有对全体市民进行“环保·低碳·绿色出行”的理念宣传和项目调研,致使很多市民对公共自行车项目很好奇,但认知程度和使用方法了解不够。在互联网搜索中发现很多烟台市民在网上咨询如何办理公共自行车使用卡的问题。
3 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设。一是保留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二是另辟单独的自行车专用道,形成慢行交通系统,这些都将是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必然途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与汽车、行人各行其道。
(2)优化公共自行车站点。对特殊地点进行特殊的等级化:采取另辟空地作为专门的自行车的站点,这样就不会造成多点分散分布而带来的占用人行道的问题。在这些站点中增加车辆数以及车量的存储数。
(3)提高宣传力度。其一,在天气和时间是允许下,可选择在节假日举行一些和自行车相关的比赛,让市民重新认识到自行车的魅力;其二,可以举办一个烟台市公共自行车标志设计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公共自行车;其三,在节假日期间可选择人流集中区域进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的宣传和公共自行车电子卡的办理。
(4)加强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和调运。在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招募适量的志愿者参与下一等级车量的维修和调配。
公共自行车是目前缓解交通“两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要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就必须要有可持续的低碳型城市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及多模式的组合,改变过去通过修更多的路、建更多的车道,甚至挤占、取消自行车道的传统做法,探索可持续的改善措施,让公共交通量大快捷的优势、自行车近距离的优势、轿车远距离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城市交通走上安全、公平、和谐之路。
注释
① 龚迪嘉,朱忠东.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J].城市交通,2008.6(6):27-32.
② http://tianqi.2345.com/t/wea_history/54765.htm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现状调查 运营模式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72.88 文献标识码:A
烟台市于2010年8月1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系统”,该项目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全额出资,由烟台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2011年11月烟台市政府成立了烟台市城管局养管处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接管该项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公共自行车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烟台市现阶段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情况、站点设置、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烟台市及其他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更合理地运行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烟台市公共自行车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自行车借还系统故障率高
烟台市所有公共自行车借还系统的控制电白天使用蓄电池,晚上使用就近的路灯电源,导致许多站点的電压不稳定。系统同时存在的一大缺陷:使用者无法知道目的站点的车辆的数量。这是供需矛盾出现的一个原因。
1.2 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的情况严重
站点的调查走访发现车辆的损毁情况包括人为损毁和无意损毁。人为损毁包括车坐垫、锁止器和车篮框等部件的损坏。公共自行车的部件褪色或者老化属于无意损毁,主要是受外界客观条件影响,如降雨、降雪等。走访的同时还发现较多的站点无车棚,导致车辆长年累月地经受日晒雨淋而缩短了自行车的整体使用寿命,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的整体形象与功能实施。
1.3 运营服务不专业,管理不到位
最初的管理中心为了方便管理,在每个站点旁设置了服务亭,旨在服务人员能及时有效地维护站点的正常运行,实现“自身造血”。但由于部分服务亭的经营许可证与广告设置许可证没有办理成功,加之大部分的服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维修和管理技能,致使服务亭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缩短,在开始一年里减少了近2000辆。另一方面,由于站点的设置问题,许多站点经常无车或者无空位停车,而原项目管理方并无全天制的调度员对各个站点的车辆进行监控和调度,给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降低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热情。这一现象在2011年市政养管处接受之后有比较大的改观。
1.4 站点设置不合理
根据项目方的测算,芝罘、莱山两区必须有150个站点、3000辆自行车才能形成站点循环和满足市民的需求。2012年7月份之前两区只有93个站点、不足千辆的自行车,根本无法形成站点的循环和满足市民的需求。站点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在:(1)在整片的连续区域内,只有部分区域设有连续的几个站点。(2)同一干线上的站点设置距离过长导致使用者借还不便;(3)旅游景区的借、还站点设置距离过长影响游客的使用热情;(4)在地势特殊区域(如坡度较大的干线)站点设置欠缺合理性。
1.5 缺乏独立的自行车行车道
烟台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运营的几年里,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区域没有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或者自行车道被占用现象严重,骑行公共自行车交通事故风险大,不安全,烟台市私家车多,路面坡度大,多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停车场原本较少的现象更为严重,自行车道被占用为停车场的现象变得普遍。
2 公共自行车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形、风力、降水等自然因素都可能会对公共自行车的推广造成影响。
地形的影响。日本关于自行车爬坡性能的统计资料显示,普通自行车上坡时可爬7%~8%的坡度,但爬坡距离很短;超过2.5%的坡度,上坡困难,下坡危险。①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导致部分路段自行车行驶困难。
烟台常年多风,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依据烟台气象数据及上述定义,绘出风力n级指数年变化图(见图1)。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3.8%的使用者认为5级及5级以上风力会影响其骑行。据烟台气象数据可知,烟台市风力在5级及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32.5%,②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
自行车骑行是一种户外活动,天气条件对其具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降水。烟台是一个海滨城市,空气湿度较大,降水不稳定,其降水变化是对公共自行车推行造成影响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依据2011年烟台气象数据,对烟台全年降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绘出降水指数年变化图(见图2)。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0.4%的使用者认为降水会影响其骑行。由烟台气象数据知,降水天数占全年的31.8%。
2.2 人为因素的影响
(1)公共自行车使用群体的影响。近几年烟台市汽车的保有量呈直线上升(参见图3),汽车已经成为了多数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发现,公共自行车40%左右的使用群体是学生,最少的使用群体是政府职员。而学生群体居住比较集中,而公共自行车点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自行车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2)城市道路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烟台市区主要干线上大多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在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上骑行公共自行车的安全隐患增大,市民便更谨慎地选择使用公共自行车,从而使得使用者越来越少。
(3)项目宣传力度的影响。烟台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推行之初仅仅限于一个项目发布会,在项目正式落实之前没有对全体市民进行“环保·低碳·绿色出行”的理念宣传和项目调研,致使很多市民对公共自行车项目很好奇,但认知程度和使用方法了解不够。在互联网搜索中发现很多烟台市民在网上咨询如何办理公共自行车使用卡的问题。
3 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设。一是保留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二是另辟单独的自行车专用道,形成慢行交通系统,这些都将是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必然途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与汽车、行人各行其道。
(2)优化公共自行车站点。对特殊地点进行特殊的等级化:采取另辟空地作为专门的自行车的站点,这样就不会造成多点分散分布而带来的占用人行道的问题。在这些站点中增加车辆数以及车量的存储数。
(3)提高宣传力度。其一,在天气和时间是允许下,可选择在节假日举行一些和自行车相关的比赛,让市民重新认识到自行车的魅力;其二,可以举办一个烟台市公共自行车标志设计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公共自行车;其三,在节假日期间可选择人流集中区域进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的宣传和公共自行车电子卡的办理。
(4)加强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和调运。在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招募适量的志愿者参与下一等级车量的维修和调配。
公共自行车是目前缓解交通“两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要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就必须要有可持续的低碳型城市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及多模式的组合,改变过去通过修更多的路、建更多的车道,甚至挤占、取消自行车道的传统做法,探索可持续的改善措施,让公共交通量大快捷的优势、自行车近距离的优势、轿车远距离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城市交通走上安全、公平、和谐之路。
注释
① 龚迪嘉,朱忠东.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J].城市交通,2008.6(6):27-32.
② http://tianqi.2345.com/t/wea_history/54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