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标准的企业突破与创新之道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而言,赚钱愈来愈难,生存越来越难,发展就更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似乎正在步入一个可能时间不短的“冬季”,生存和发展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放眼扫描,国内大多数行业均开始处于“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完全竞争或者过度竞争甚至于恶性竞争状态;制造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两头挤压”,上游资源抢夺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销售价格恶性竞争,从而使企业盈利空间愈来愈小;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许多中国家庭还不敢太大胆地放开钱袋子,使人感到国内市场新的需求还在睡意蒙眬中;海外市场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发起实施的反倾销、绿色环保、安全、企业道德、知识产权等更高更有社会责任意义的“软条件”,将会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小;劳动力、资源性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及能源短缺(如电力),使得企业营运成本逐年上升;国内一些企业和地区事实上的信誉体系的缺失,使得企业交易成本也越来越高。国外跨国资本趁中国加入WTO之机,利用中国法律和管理上出现的“真空”,加速对中国市场进行掠夺性扩张,使得国内市场进一步被瓜分,同时也无形中带来“游戏规则”的逐步改变,比如,员工薪酬成本的提高和支付方式的改变等。
  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系统思考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也是企业正遭遇的“寒冷”之所在。
  华立集团的前身是三个手工业竹器合作社,从1970年以14万元资产起家至今,36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员工12200余人,控股国内四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各级投资纽带关系形成的华立系各级各类公司及机构组成的企业集群,机构遍布全国,并向全球发展,规模呈几何级数扩张。
  所有企业和企业家都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冲动和梦想。但现实却总是与企业开玩笑,绝大部分企业总是不能实现这种梦想和愿望!有心的人不难发现,中国500强企业榜每年都会出现很大的“异动”,表明500强企业也面临如何做久的问题;美国管理学家阿·德赫斯在《有生命的公司》一书中透露:在过去20年里,全球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不到50年,而那些存活下来的幸运者中,至少有45%每10年会遭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事实上,全球大部分企业的存在形态都是在“为生存而忙碌”,而不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壮大”。真正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又使得赢利增长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是处在“被动滚动”过程中,不一定产生收益,不一定健康。
  中国很多著名企业也是辉煌一时、顷刻“崩盘”,早几年的如三株、秦池、巨人,现在我们都快想不起来了;眼前的如德隆、三九等等,已经找不到往日的辉煌了。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如何做久。做久的前提是要真正做大做强,而做大做强就要依赖两项法宝:突破和创新。
  华立集团就是通过三次有效突破、坚持不断创新而获得成功的楷模。
  突破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乘机突破才能做大。创新是企业经营策略的重大变革,持续创新才能做强。突破与创新都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突破与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乃至长盛不衰的两大法宝。突破与创新都建立在企业家勇于自我否定基础上。
  当前中国企业正处于国际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局中;正处于成本费用越来越高、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的竞争环境中,在这种真正拼实力、拼内功的格局中,谁视野高远、谁准备充分,谁就主动。而这种状况正是企业突破与创新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只要企业家把握自身的战略脉搏,掌控营运态势,抓住时机,发挥好突破与创新技巧,创造出辉煌,企业便能强大而持久,为中国经济建设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以下简称“教育展”)2009年2月28日至3月15日在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和广州举行,教育展被誉为每年留学工作的“晴雨表”,吸引了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面对媒体,各国驻华官员不遗余力地推介自己国家的教育优势和留学新政。  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Iain Watt介绍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在世界上有极
一般认为,目前定居在外国的华侨华人有3500多万人。绝大多数已经加入居留国国籍。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全球“华文热”的升温,华侨华人兴办的华文教育事业逐步从衰微走向复苏和发展;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陆续召开过华文教育研讨会,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华文教育的问题;讨论有关问题的文章也成倍增加。  笔者对华文教育问题也深感兴趣,下面谈一些看法。    何为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是
一    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近期在全国153个城市做了一次调查,对象是18岁至35岁年龄段的人才,人数为1600名。被调查的人要从国家机关、政治、商业及娱乐4种专业选择项目中选出3种最青睐的从业志向。结果表明,选择从商的为58%,选择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为45%,选择政治的为23%及从娱乐的为25%。  今日的俄罗斯年轻人择业一直对商业情有独钟,这很正常毫不奇怪,然而国家机关工作有了这么多的岗位让专
北京一条寻常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以在早晨看见一个疾走的人,他叫杜少中,是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他身体力行用走路上班的形式,倡导市民参与一个名叫“少开一天车”的活动。杜少中面对电视媒体说:“参加这个活动,我所承诺的是每个月少开一天车,而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我坚持每个月有两天时间不开车。”  家住朝阳区的市民胡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三年“车龄”的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奥运会赛场上拼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是中信总行下设的首家分行,1988年6月在上海著名的涉外办公楼——联谊大厦开业。时任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先生为开业致辞;江泽民同志出席了招待会,并为开业题词:“发扬中信开拓精神,为振兴中华,推进上海改革开放多作贡献”。中信银行建行19年以来,按照“积极、稳健”的办行宗旨,努力追求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努力把上海分行建设成为一流的、与上海城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  中信银
在采访中,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需要通过制度加以界定和明晰,借鉴国外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评价方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公民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使企业的经营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中国银行业的社会责任    在近几年的中国金融改革中,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国际银行业相
古代的商业家只能依附于封建统治。士、农、工、商的社会定位造就他们孱弱的商业灵魂,加上各个朝代一些抑商政策让他们始终难以形成独立于天地间的健全人格,资本主义的萌芽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作为研究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关于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在近几年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界和商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诠释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由于各种评价标准的不同以及研究参数的多元化,一时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