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训练形式,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
一、明确两个前提
1.依据学生实际逐步提高要求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过程中,也不能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理解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朗读的要求。
2.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精练多练,达到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练习须“多”。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A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B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C训练的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等。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后勤奋练习,朗读水平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二、注重两个引导
1.在朗读词语中引导感悟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就从“军神”一词中的“神”字入手,第一步,读读这个词,说说对“神”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这个词,读出情味来,然后请学生自由读全文,找找悟悟能表现“军神”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读找出的这些句子;第三步,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己读、小组读,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第四步,以“感动、敬佩”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让学生精抓一两句话作深入分析、朗读、感悟,读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在朗读句子中引导感悟
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个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还能感悟到一些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教学中,我连续叫几位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比较谁的情感领悟得体,并分析读好的原因是:语气逐渐强烈,情感逐渐深入,读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时应达到高峰,读出了强烈的爱国语气。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当他们读完时,我及时提高声音问“言下之意是——”,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有的学生说“华罗庚真了不起!”,有的学生还说了“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的洋房、汽车,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学识”,最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后,感悟到了文中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两个基点
1.挖掘文本的情感点,抓住文本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本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需要找准文本中作者的情感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够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朗读效果。例如在教《梦圆飞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几个词来说一说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喜悦”、“自豪”等。这样文章的情感点便找了出来,这时,教师告诉学生:文中的语言都蕴涵着作者这份“喜悦”、“自豪”的感情。于是,再让学生读,学生就都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本的基调,读出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之情了。
2.挖掘文本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去感悟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都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是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许多因素构成,它能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感,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体会出来,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的特点,就可以由此及彼地朗读好全文。例如“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一段的语音停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此为标准,更进一步地朗读《月光启蒙》的其他内容。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通过实践证明,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朗读训练,可以牵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的“指导”而延伸为课外的“自练”,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根本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中心小学)
一、明确两个前提
1.依据学生实际逐步提高要求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过程中,也不能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理解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朗读的要求。
2.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精练多练,达到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练习须“多”。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A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B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C训练的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等。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后勤奋练习,朗读水平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二、注重两个引导
1.在朗读词语中引导感悟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就从“军神”一词中的“神”字入手,第一步,读读这个词,说说对“神”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这个词,读出情味来,然后请学生自由读全文,找找悟悟能表现“军神”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读找出的这些句子;第三步,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己读、小组读,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第四步,以“感动、敬佩”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让学生精抓一两句话作深入分析、朗读、感悟,读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在朗读句子中引导感悟
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个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还能感悟到一些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教学中,我连续叫几位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比较谁的情感领悟得体,并分析读好的原因是:语气逐渐强烈,情感逐渐深入,读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时应达到高峰,读出了强烈的爱国语气。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当他们读完时,我及时提高声音问“言下之意是——”,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有的学生说“华罗庚真了不起!”,有的学生还说了“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的洋房、汽车,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学识”,最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后,感悟到了文中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两个基点
1.挖掘文本的情感点,抓住文本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本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需要找准文本中作者的情感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够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朗读效果。例如在教《梦圆飞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几个词来说一说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喜悦”、“自豪”等。这样文章的情感点便找了出来,这时,教师告诉学生:文中的语言都蕴涵着作者这份“喜悦”、“自豪”的感情。于是,再让学生读,学生就都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本的基调,读出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之情了。
2.挖掘文本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去感悟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都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是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许多因素构成,它能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感,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体会出来,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的特点,就可以由此及彼地朗读好全文。例如“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一段的语音停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此为标准,更进一步地朗读《月光启蒙》的其他内容。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通过实践证明,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朗读训练,可以牵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的“指导”而延伸为课外的“自练”,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根本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