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观取向到探索取向的幼儿种植园变形记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种植园在每一所幼儿园再熟悉不过,课程游戏全覆盖的理念是需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而现实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情况下幼儿园的种植园还是流于形式,幼儿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的生长,在参与管理中自主性并不高,我们也更偏重于植物果实等一些物质性的收获,而在养殖过程中幼儿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和情感的丰富却常常被忽略。和孩子们一起,建立开放,自主以探索为取向的种植园,聆听幼儿的声音,见证师幼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景观到探索;种植园 ;变形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7-0101-02
  From Landscape Orientation to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ZHANG Haiyan  (Banyan central Kindergarten,Dantu District,Zhenjia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Plantations are familiar to every kindergarten,and the concept of full coverage of curriculum games is to permeate all aspects of kindergarten day activitie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the plantations in kindergartens are still mere formality in many cases.Children feel the growth of plants through observation,and their autonomy in participating in management is not high.We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me material harvest such as plant fruit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enrichment obtained through exploration are often ignored.Together with the children,we will establish an open and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oriented plantation,listen to the voice of children,and witness the common growth of teachers and children.
  【Keywords】Landscape to exploration;Plantation;Deformation
   幼兒园的种植园是孩子接触自然最方便快捷的景观,设置种植区,养殖区,其中按照功能划分为观赏区,观察区,写生区等。幼儿在充实、照料、观察、记录这些小生命的时刻,也是自身探索生命、发现秘密、收获知识的过程。但现实中因为植物生长周期长导致观察持续性差,种植条件有限导致植株生命质量不高,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观察记录容易流于形式。随着课程游戏化进一步推进,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小小种植园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探索基地,可以是写生馆,做得了实验基地,也无愧生命教育。本文记录创设自由开放的绿地,将种植园从景观取向过渡到探索取向的过程。
  1.走出去,带回来,变景观为展示季节美的展台
   应时而生的植物展现四季美,如果不是简单通知家长自带植物作为装饰摆放的任务,在孩子的视角中,季节美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组合展现出来?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在相应的主题中,我们引导孩子调查身边的季节美。在这个打翻了上帝调色盘的秋季,秋叶缤纷秋菊灿烂,桂香扑鼻,板栗软甜,萌萌的狗尾巴草,一片金黄的稻田…走出去,解放孩子的手眼耳口鼻,浓浓的秋季便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扩散开来,形成了一幅壮大的秋季画卷。将看到的秋天带回来,商量,这些自然的馈赠我们如何展示和利用?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插花,通过欣赏图片,发现插花高矮疏密色彩搭配,后来发现几根狗尾巴草,一把芦苇,一只干莲蓬都可以充分展示秋季美,慢慢的孩子们收集了各种瓶罐,用麻绳,黏土,颜料进行装饰,每一只花瓶都成了原创。简单的桌子也不能满足他们对美的需求,积木和纸箱拼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展台,一朵野花一把干枯的芝麻秸秆也会被插花,被写生,或者变成美工区的原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我们给予孩子开放,自主的平台,引导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理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波特海灵格说过: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孩子了。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和展示美的能力,在这个变景观为创意展示的小小园地中,我看到了孩子的能量,看到了美的力量。
  2.在做中学,变种植区为科学实验基地
   秋季是种植蚕豆的季节,同样的种子日照浇水,发出的芽为什么有的粗壮有力,有的孱弱细小?孩子们在观察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们围着这几盆蚕豆,有的用小铲子挖,有的拿着放大镜在细细的比较,“泥土是黄色的。”“不对,我的泥土是黑的”。“这个泥土好硬我都挖不动”。“我的就很松还软软的呢”。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泥土里藏着什么秘密呢?什么样的泥土才是植物最喜欢的?一场关于“泥土争霸赛”的主题活动在种植园中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让我们回归自然去找寻答案吧。小河边大树下菜地里,山间田野孩子们缠着家长取来了各种泥土标本,搓一搓,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我的泥土像沙子”;“我的泥土有点臭”;“我的泥土里有蚯蚓”!“我的泥土里都是硬块块,浇水也浇不透,是生病了吗?”孩子们分别种下了青菜,给泥土编上号,制作测量工具,观察植物在哪种泥土中长势最好。最后发现看起来松软黑乎乎的,味道有点腥臭的泥土里的菜长势喜人,追根溯源,这款泥土是哪里来的?我们带上放大镜找到泥土的发源地,原来是在河边树下的一堆烂树叶下面。“泥土是很好,可是每次都要出来挖,好麻烦,太重了。”“我挖到泥土里有小虫子。”“树叶都烂了,闻起来有点臭。”“张老师,烂树叶下面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呀,妈妈说脏东西有细菌。”孩子们七嘴八舌。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唯有亲历才有答案。我们带回了一大包泥土,“泥土争霸赛”成为了“泥土探秘之旅”。    经过观察,发现符合植物要求的泥土松软潮湿,里面有蚯蚓烂树叶等,也有小虫子,而黄泥土中就没有这些,孩子说:“是不是泥土和我们一样,要吃进去有营养的东西才能變得有营养呢?”这个问题,我抛回给了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了解到一些可以腐烂的生活垃圾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数的微生物,也就是对植物来说是有营养“菌”。这样的泥土还有个名字叫“腐殖土”。生活垃圾又是什么呢?属于垃圾分类里的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我们可以收集这些垃圾在幼儿园制作出腐殖土吗?探秘继续着。孩子们了解到,每天生产垃圾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在参观幼儿园厨房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蛋壳,瓜果皮鱼虾皮壳肉骨头和菜叶等。发酵需要是湿度和温度,还要密封的环境,幼儿园哪里有这样的地方?孩子们画了很多方案,有的建议用桶装起来,盖上盖子,有的建议泡在水里就可以满足潮湿,还有的建议煮一煮。探秘遇到了瓶颈,怎么办呢?我们申请出园去参观蔬菜大棚。发现那里的泥土全是我们想要的腐殖土,负责人爷爷用大铁锨挖开一个大土堆来给我们看,发现里面各种生活垃圾。原来秘密是把生活垃圾埋泥土里,不定时浇水,利用太阳的温度,就满足发酵的需求,它叫“有机肥”。
   到了幼儿园后,在厨房阿姨的帮助下,我们在种植园的空地里插上“腐殖土培育”的牌子,将生活垃圾埋在了土堆下。为了让发酵的过程速度更快更环保,家长还热心提供了EM菌,这一块实验基地,牵引着孩子们的心,他们期待有机土的早日诞生,就像我对孩子们的期盼一样,我期盼孩子们像小苗一样,作为种子时积聚能量,作为小苗时吸收阳光雨露营养,茁壮成长!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课程游戏化的今天,尊重“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给孩子创建开放自主的探索环境,让孩子有时间有机会自己去探索,发现,记录成长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获得成长。而常常观察,偶尔帮助,一直支持的教师的我们,也从开始的困惑、质疑、半信半疑到最后的惊喜,孩子何尝不也是成就了我们,把教师从高高在上的主导者的身份和禁锢中解脱出来,把教师从威严不可侵犯的身份和限制中解放出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用全新的视角去评价,孩子,是受教育者,但同时也是研究者,老师,孩子和种植园的植物一起实现了共同成长。
  3.爱与责任,变饲养区为生命教育基地
   在饲养角中,孩子有更近距离的机会接触观察小动物,但是,饲养角中的动物最终结局都不是很好。我们也常自省: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生命爱和责任的教育如何开展?饲养角有四只小乌龟,在组织“饲养角来了新伙伴”的谈话中,我们讨论乌龟的生活习性,包括换水,龟粮,喂食的时间数量等。深秋渐凉,小乌龟吃的有点少,孩子们说乌龟要冬眠了,有孩子说起自己的喂养经历,说乌龟冬眠不好的话春天就醒不过来,到了庙会妈妈又买了一只。可是乌龟也是生命,如果就这样放任,饲养角的意义何在?“生态教育的价值追求决定了饲养活动的必要性。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生态观的形成离不开对动物的关注和研究,它为幼儿接触动物以及感知动物、植物与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支持,因而是幼儿进行生态启蒙教育的有效手段。”而这一切都应该基于“爱与责任”之上,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这也是课程游戏化尊重儿童的本意。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照料,孩子们知道自来水要日晒三天以上才可以作为小乌龟的养殖水,孩子们用值班的方式只要放了干净的自来水,就会写上日期,方便后面换水的照料员去选择合适的水。制作提示牌:我是小龟宝宝,一天只吃四粒龟粮。画上太阳,提醒温度偏高的中午喂食,现在的问题时怎么安全度过冬眠。经过投票,选择用干净没有石子草等杂物的泥土和上水,充分搅拌等泥土全部沉淀。在这个过程之前,小乌龟需要停止喂食,让它们的肠胃排空,之后小乌龟会钻进“泥沼泽”里,在光线暗的的地方进入冬眠。把小乌龟放进“泥沼泽”的时候,孩子们宛如是观摩一场仪式,屏声静气的等着小乌龟的反应,担心它们不会钻,担心它们不喜欢,担心泥土不够水太多。终于小乌龟带着我们和孩子满满的责任,精心的照料,真诚的期盼,即便是小小的饲养角,孩子们也领悟到: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即便是出于善意,我们也无权伤害小生命。
   以上这些只是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种植园地活动中很小的缩影,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空间,尊重他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允许幼儿在自发的实践中去找寻答案,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提供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究的条件,从而逐步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让种植园不再是呆板,单向,景观取向,而是开放,自主的探索取向,我知道,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孩子喜欢的种植活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7
  [2]方景融,当我看见你《幼儿教育》[J]2019(3)1
  [3]张斌,亲近自然,收获成长:对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再思考《幼儿教育》[J]2020(7、8)63-68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幼儿来说,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体验式教学强调幼儿的亲身经历,强调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直接感受。正如小马驹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那样,只有幼儿亲身体验,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所以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以幼儿自身的体验为出发点,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玉山幼儿园《我和糖果有个约会》活动为例,对幼儿园体验式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
期刊
摘 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是每个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的一个教学理念。幼儿园教师结合民间文化,开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对于顺利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和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化加入园本的课程中,对于幼儿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幼儿教师要能够结合民间文化,创设趣味、富有教育意义、生动活泼的园本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文化;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培养孩子的智力显得更加重要。实践证明,美术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该通过智力的培养来帮助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本文围绕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想象力;实践;生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并不具备独立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所以老师们需要借助游戏活动的开展来提升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起敏锐的观察能力。儿童游戏包含的种类非常之多,而创造性的游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开展创造性游戏的过程当中,儿童不仅能够感受到参与游戏的快乐,更能积累起更加充足的生活经验,提升他们对生活观察力
期刊
摘 要:游戏实践法是对学生的兴趣予以了充分地考虑,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游戏教学的模式。作者将在本文分析游戏实践法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将从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以及兴趣教学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提升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幼儿对心理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课程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实践法;幼教心理学;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是教导幼儿成长,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承载着万千家庭对于孩子的一份希冀。随着国人教育理念的转型,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也不再向小学化靠拢,而是注重对儿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的启迪。开展区域活动,这正是幼儿园教育职能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地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幼儿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开展自主性游戏中大班幼儿生成活动有利于为中大班幼儿后面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幼儿持续健康全面成长。本篇文章主要从必要性以及生成活动的几个阶段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中大班幼儿;生成活动;社会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7-0095-02  Research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幼儿园亲子活动为研究对象,阐述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及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几种创新模式,分析幼儿园对开展亲子活动形式的重要和意义,进一步探究基于幼儿园课程的亲子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亲子活动的开展形式提供參考方向,促进家园合力,携手共育。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亲子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在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需要通过开展高校的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小学生对基础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利用丰富的想象力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户外游戏,可以塑造幼儿良好心态和习惯,并实现幼儿语言、合作、操作等能力培养,使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好发展。本文联系幼儿户外游戏教学重要性,对当前教学存在的活动内容不全面、活动安排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不足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从科学划分游戏活动区域、合理选择游戏活动项目、优化户外游戏开展形式、做好安全管理和科学引导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