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就给技工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培养创新人才,技校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是教育的重点,但绝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且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将会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敢于求异,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踏着前人的肩膀登上创新之梯。
  
  2、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必须先生学好。”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具有把这些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把学生自然轻松地带到知识的海洋,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使所学知识内化。再次,教师要善于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实践创新,善于更新知识和获取信息,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敢于用独特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分析评估现存知识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3、培养创新人才,还要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书本知识是相对不变的,而教学方法则应随着学生不同、科目不同而不断变化。因此,我认为,教师备课,除了理顺知识条理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各种问题,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世界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与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新动机,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展开创新的翅膀,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
  
  4、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
  现代市场需要的是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技能单一、知识片面已不能适应社会。现代课堂已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用化、开放化、结构化等特征,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向。教师在按照课本教学时,要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营养,增加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相关学科相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同时,要及时汇总学生的就业情况反馈给学校,掌握学生就业后在具体工作中哪些知识能用上、哪些知识用不上、哪些知识学过、哪些知识没学过。及时把学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回来,有助于我们了解市场状况,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为在校学生选择更科学、更现实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自主开发和编写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5、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研究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研究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活起来,避免教学脱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处处有创新的机会。
  
  (作者单位: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机械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培养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直观思维能力、想象思维、批判思维等四个问题入手,利用典型试题,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直观思维 想象思维 批判思维    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通常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的信息开展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
期刊
一、老师期待与学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决定着学习的气氛:学生争气,老师就没有什么大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会在学生中得到慰藉;如果学生不争气,老师就不会有好日子,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老师将学生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老师希望徒承师业;事业不成功的老师则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圆梦人。  学生心灵的私人空间总是面临着被侵占的危险,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想在逆反行为中寻求解脱。当学生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是愈来愈简单,但学生高考成绩并未见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物理学科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动手动脑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考命题强调由知识向能力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新课要稳扎稳打,不赶进度,夯实基础,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重点知识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我国教育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我结合多年教学积累,觉得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为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它们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实验教科书,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好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
期刊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胡锦涛同志曾将和谐社会表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内质,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与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为培养适应和谐社会的和谐公民而设置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总目标作了这样的规定:“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
期刊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教师应怎样体现自己的崇高品德,让良好的师德蔚然成风呢?  1、教师的师德要在认真组织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中体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不再完全依靠体力,而是凭借技能、知识和智慧。而知
期刊
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高考说明》都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汉语语法这一专项要求。从我这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中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高考语文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都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介入。为此,高中语文教学真应该“开现代汉语语法小灶”。  现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与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中的第1小题语音,第2小题错
期刊
中考属于进入高中阶段选拔性考试,它检查的是考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在复习应考阶段,部分考生出现紧张、焦虑、郁闷、压抑等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考生知识储备和应变等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文就同学们所关心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浅见,希望能给予一定帮助。  生:老师,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我心情总是静不下来,复习效率低,我该怎么办?  师:复习阶段,心情感到紧张、烦躁属正常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