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是愈来愈简单,但学生高考成绩并未见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物理学科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动手动脑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考命题强调由知识向能力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新课要稳扎稳打,不赶进度,夯实基础,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重点知识重点练、一般知识渗透练,在“落实”上做文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紧密相联的,可通过概念来理解规律,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对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应比较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
二、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物理高考试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如建立物理模型、理想化的方法、隔离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等效法等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认真领悟,逐渐培养和养成。
三、加强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技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能力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平时训练中要系统地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方法、操作技巧,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电学实验中学会估算电路中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进一步选择适当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及其量程。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电流表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等等。
四、学科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突出整理知识的“综合脉络”
高中物理知识的编排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顺序安排的,内容由浅入深,解题方法逐渐增加,因此要学会知识整合,在解题中总结规律,把书越学越薄。例如:在解答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的问题时,往往采用动力学三大方法: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②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③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五、重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学生遇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1、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2、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边审题、边画图,并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而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3、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重视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画图习惯的培养,同时重视课本插图的观察和思考。新教材的图片更为丰富,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图、看图,建立文字和图象的联系,养成读图释义、审题画图的习惯,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不断训练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正确物理模型,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学生物理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作者单位:556700 贵州省锦屏中学)
一、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新课要稳扎稳打,不赶进度,夯实基础,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重点知识重点练、一般知识渗透练,在“落实”上做文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紧密相联的,可通过概念来理解规律,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对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应比较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
二、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物理高考试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如建立物理模型、理想化的方法、隔离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等效法等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认真领悟,逐渐培养和养成。
三、加强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技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能力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平时训练中要系统地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方法、操作技巧,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电学实验中学会估算电路中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进一步选择适当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及其量程。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电流表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等等。
四、学科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突出整理知识的“综合脉络”
高中物理知识的编排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顺序安排的,内容由浅入深,解题方法逐渐增加,因此要学会知识整合,在解题中总结规律,把书越学越薄。例如:在解答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的问题时,往往采用动力学三大方法: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②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③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五、重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学生遇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1、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2、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边审题、边画图,并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而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3、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重视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画图习惯的培养,同时重视课本插图的观察和思考。新教材的图片更为丰富,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图、看图,建立文字和图象的联系,养成读图释义、审题画图的习惯,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不断训练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正确物理模型,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学生物理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作者单位:556700 贵州省锦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