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协办,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之一,也是唯一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投资类展览会,每年9月8日—11日在中国厦门举行。
自1997年以来,投洽会在厦门已举办了十二届,涉台优势则成为厦门投洽会越办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7年第十一届投洽会,共有近90个台湾工商团体、机构参会,台客商达4100多人。今年的投洽会,则有95个台湾工商团体、机构,4200多名台湾客商参会。两年台湾客商人数连续占与会客商的1/4至1/3,居境外客商数首位。
从今年投洽会期间的几场专题围绕对台经贸合作举办活动更能看出投洽会的涉台特点:第三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
发布对台政策的渠道
作为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平台,投洽会及其相关配套活动也越来越被中央政府高层重视,成为中央借助其发布重大对台政策的渠道。
2007年投洽会期间,中央政府高层在厦门宣布在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马旅游的基础上,正式开放赴澎湖旅游;而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受权在投洽会“海西论坛”上宣布了5项惠台新政策,引起台湾岛内各界的积极评价,第二天,台北股市大涨351.41点。此外,在投洽会相关研讨会或论坛上,国家其他部门也在两岸经贸、服务、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上,释出诸多对台利好的消息。
5项惠台新政策既方便持证台胞在大陆办理相关手续又方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其中“首批开放赴台旅游的大陆13个省市居民,今后可以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并经金门、马祖、澎湖赴台湾本岛旅游”被称为开辟赴台旅游“第二通道”的新政策。
对台湾旅游业者来说,“第二通道”有如一场及时雨,打消了两个月来因赴台旅游不如预期的焦虑。
“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理事长沈冠亚认为: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一个跨越海峡的两岸旅游合作区已经初步形成,游客通过厦门一金门一台湾路线赴台旅游,实现“截弯取直”,旅费大大降低,航班更加灵活。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林进荣深信,“透过真诚的努力和一步一脚印的磨合,两岸大旅游圈也终将不会停留在构想层面。”
也正是上述新政发布的同一天,闽粤浙赣23个省辖市旅游局局长在厦门签署《厦门宣言》,合力打造对台旅游前沿合作平台,将海峡旅游区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旅游板块。有台湾业者大呼:“赴台旅游将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借投洽会这一平台对话大陆,为两岸经贸交流建言献策。如台湾统一证券不仅加盟主办投洽会“资本论坛”,还透露有意在大陆设点、开展证券咨询业务等计划。有着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财政金融组召集人、“行政主管部门经建会咨询委员”等多重身份的林建甫在会上呼吁,两岸应朝良性互动方向合作,互相放宽有关政策,推动大陆资金入台。他认为,美国次贷风暴引致的全球景气衰退愈演愈烈,台湾作为海岛型的“浅碟经济”,不但无法自绝于外,未来经济形势还可能进一步走弱。这个时候引进陆资,对经济趋于疲弱的台湾而言,不啻是一股强心针。
海西概念成就投洽会
在今年投洽会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曾永权的五条议题中,有两条专谈福建。他提出,两岸共创双赢如从台闽合作做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
在大陆方面,“两岸合作、海西先行”,逐渐成为共识,迄今已有52个国家部委和大型国有企业推出具体政策举措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海西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厦门投洽会越办越火的重要原因。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将这海峡西岸经济区界定为福建全省,并涵盖广东的潮汕、梅州、揭阳,浙江的温州,江西的赣州等周边省份部分地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提法本身,是对以行政区划束缚经济发展的现行体制的挑战。连续3年主持海西论坛的龙永图在评价本届论坛时说,依照行政区划,潮汕和温州都很难在本省排上重要位置,从省份经济到区域经济,这是个大突破。
通过投洽会的平台,一大批台资企业在大陆觅得商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更占得先机,台商投资福建的项目一年一年攀升。仅2007年,福建省在投洽会期间新签合同台资项目153个,总投资逾17亿美元。
著名台资企业灿坤实业股份有限总裁吴灿坤说,投洽会已成为他们公司对外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我从台湾来大陆发展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钟情福建、钟情大陆。”
充分发挥优势
在台湾拥有5000多会员的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首次组织了数百家台湾本岛的贸易厂商赴厦参加了投洽会,大会首次设立台湾商品展区,共有65家台湾企业设立100多个展位,包括台北县等来自台湾本岛的展区规模都不输金马澎,布置上更花尽心思,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当地观光……2008年的投洽会,更彰显其涉台的优势。
在项目设置上,投洽会今年继续创新,首次推出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项目)分类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更能吸引目标人群,提高对接实效。”投洽会组委会项目处副处长曾俊生说。
“我是看到专设的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才赶来的。台湾的制茶机械、制茶工艺都比较先进,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也有优势。”福建安溪萌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辉煌径直找到台湾佳品制茶厂董事长陈浩然,经过商谈,陈浩然答应第二天就去谢辉煌的茶厂考察。重庆市开县招商局陈克斌用电脑演示了开县发展陶瓷产业的优势——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价格不到沿海地区的一半;天然气蕴藏量丰富,价格也不到沿海的一半……听完介绍,台资三荣陶瓷公司高管刘展荣立马表态:“找个时间,去你们那里实地看看。”在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上,46家台资农业企业与超过400个项目单位进行对接。
“项目对接会的实效,与其说是立竿见影的,不如说是长效可期的。它充当了投资双方的触媒,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曾俊生说。
栏目责编 李国文
自1997年以来,投洽会在厦门已举办了十二届,涉台优势则成为厦门投洽会越办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7年第十一届投洽会,共有近90个台湾工商团体、机构参会,台客商达4100多人。今年的投洽会,则有95个台湾工商团体、机构,4200多名台湾客商参会。两年台湾客商人数连续占与会客商的1/4至1/3,居境外客商数首位。
从今年投洽会期间的几场专题围绕对台经贸合作举办活动更能看出投洽会的涉台特点:第三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
发布对台政策的渠道
作为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平台,投洽会及其相关配套活动也越来越被中央政府高层重视,成为中央借助其发布重大对台政策的渠道。
2007年投洽会期间,中央政府高层在厦门宣布在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马旅游的基础上,正式开放赴澎湖旅游;而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受权在投洽会“海西论坛”上宣布了5项惠台新政策,引起台湾岛内各界的积极评价,第二天,台北股市大涨351.41点。此外,在投洽会相关研讨会或论坛上,国家其他部门也在两岸经贸、服务、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上,释出诸多对台利好的消息。
5项惠台新政策既方便持证台胞在大陆办理相关手续又方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其中“首批开放赴台旅游的大陆13个省市居民,今后可以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并经金门、马祖、澎湖赴台湾本岛旅游”被称为开辟赴台旅游“第二通道”的新政策。
对台湾旅游业者来说,“第二通道”有如一场及时雨,打消了两个月来因赴台旅游不如预期的焦虑。
“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理事长沈冠亚认为: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一个跨越海峡的两岸旅游合作区已经初步形成,游客通过厦门一金门一台湾路线赴台旅游,实现“截弯取直”,旅费大大降低,航班更加灵活。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林进荣深信,“透过真诚的努力和一步一脚印的磨合,两岸大旅游圈也终将不会停留在构想层面。”
也正是上述新政发布的同一天,闽粤浙赣23个省辖市旅游局局长在厦门签署《厦门宣言》,合力打造对台旅游前沿合作平台,将海峡旅游区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旅游板块。有台湾业者大呼:“赴台旅游将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借投洽会这一平台对话大陆,为两岸经贸交流建言献策。如台湾统一证券不仅加盟主办投洽会“资本论坛”,还透露有意在大陆设点、开展证券咨询业务等计划。有着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财政金融组召集人、“行政主管部门经建会咨询委员”等多重身份的林建甫在会上呼吁,两岸应朝良性互动方向合作,互相放宽有关政策,推动大陆资金入台。他认为,美国次贷风暴引致的全球景气衰退愈演愈烈,台湾作为海岛型的“浅碟经济”,不但无法自绝于外,未来经济形势还可能进一步走弱。这个时候引进陆资,对经济趋于疲弱的台湾而言,不啻是一股强心针。
海西概念成就投洽会
在今年投洽会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曾永权的五条议题中,有两条专谈福建。他提出,两岸共创双赢如从台闽合作做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
在大陆方面,“两岸合作、海西先行”,逐渐成为共识,迄今已有52个国家部委和大型国有企业推出具体政策举措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海西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厦门投洽会越办越火的重要原因。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将这海峡西岸经济区界定为福建全省,并涵盖广东的潮汕、梅州、揭阳,浙江的温州,江西的赣州等周边省份部分地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提法本身,是对以行政区划束缚经济发展的现行体制的挑战。连续3年主持海西论坛的龙永图在评价本届论坛时说,依照行政区划,潮汕和温州都很难在本省排上重要位置,从省份经济到区域经济,这是个大突破。
通过投洽会的平台,一大批台资企业在大陆觅得商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更占得先机,台商投资福建的项目一年一年攀升。仅2007年,福建省在投洽会期间新签合同台资项目153个,总投资逾17亿美元。
著名台资企业灿坤实业股份有限总裁吴灿坤说,投洽会已成为他们公司对外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我从台湾来大陆发展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钟情福建、钟情大陆。”
充分发挥优势
在台湾拥有5000多会员的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首次组织了数百家台湾本岛的贸易厂商赴厦参加了投洽会,大会首次设立台湾商品展区,共有65家台湾企业设立100多个展位,包括台北县等来自台湾本岛的展区规模都不输金马澎,布置上更花尽心思,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当地观光……2008年的投洽会,更彰显其涉台的优势。
在项目设置上,投洽会今年继续创新,首次推出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项目)分类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更能吸引目标人群,提高对接实效。”投洽会组委会项目处副处长曾俊生说。
“我是看到专设的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才赶来的。台湾的制茶机械、制茶工艺都比较先进,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也有优势。”福建安溪萌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辉煌径直找到台湾佳品制茶厂董事长陈浩然,经过商谈,陈浩然答应第二天就去谢辉煌的茶厂考察。重庆市开县招商局陈克斌用电脑演示了开县发展陶瓷产业的优势——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价格不到沿海地区的一半;天然气蕴藏量丰富,价格也不到沿海的一半……听完介绍,台资三荣陶瓷公司高管刘展荣立马表态:“找个时间,去你们那里实地看看。”在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对接会上,46家台资农业企业与超过400个项目单位进行对接。
“项目对接会的实效,与其说是立竿见影的,不如说是长效可期的。它充当了投资双方的触媒,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曾俊生说。
栏目责编 李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