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31例,术前对其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手术方案及固定材料,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31例患者均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且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达100%;经手术治疗,31例患者的疗效优良率达90.32%。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具体形态,为临床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与指导,值得推广。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骨科常见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因其局部骨折疏松,故多为粉碎性骨折。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手术实施治疗,但手术时间越长,对患者损伤越大,手术风险随之增加[1]。近几年,我院在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对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促进医生对骨折情况的了解,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本研究就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1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1至76岁,平均(58.53±3.06)岁;骨折部位:左侧17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坠落伤10例,跌打伤5例,其他3例。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于实施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平卧于检查床,采用螺旋CT(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型号Somatom Plus 4A),层厚为2mm,层距为1.5mm,扫描时间1.5s,重建间距2mm,行股骨粗隆间扫描,将采集数据传入工作站并处理,采用表面遮盖法形成重建图像,围绕X、Z轴旋转,获取不同角度图像。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X线、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包括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及Gamma钉(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方案,其具体方法如下:
  1.3.1 DHS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固定健侧,患侧垫高并向健侧倾斜,对患肢进行牵引,至骨折复位,闭合复位后,于股骨大粗隆外侧选择切口,于C型臂X线机监护下,将DHS钢板置入行内固定,完毕后将切口关闭。
  1.3.2 Gamma钉内固定于患者大转子顶端上方6cm处选择纵向切口,采用开髓器于大转子内侧及梨状窝后侧将皮质骨钻开,依次扩髓,并将Gamma钉打入,复位满意后,采用导向器于大转子下方将拉力螺钉拧入,直至股骨头下方5mm处,完毕后将切口关闭。
  1.4观察项目与指标(1)诊断结果:对31例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与术中所见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2)临床疗效:对31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对其临床療效进行观察,其疗效判定标准如下[2]:优为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活动恢复,且无疼痛感;良为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偶有疼痛感;中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受限,且有痛感;差为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活动受限,且疼痛感强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31例患者均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且经手术证实,其中Ⅲ型骨折18例,Ⅳ型骨折13例,诊断准确率达100%。根据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其中行DHS内固定16例,Gamma钉内固定15例。
  2.2临床疗效分析经随访,31例患者经内固定治疗,骨折均良好愈合,愈合时间在7至13周不等,平均(9.62±0.37)周。根据疗效评判标准,其中优17例,良11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达90.32%。
  3讨论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常见性骨折,以往临床多采用X线片实施检查,但因体位、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干扰,易产生碎骨块结构的重叠,图像变形且缺乏直观感,不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选择[3]。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准确体现股骨粗隆间的三维结构特点,充分展现创伤部位的具体形态,为医生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3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且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达100%;经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的优良率达90.32%。这一结果与吴清武等[4]的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晰、立体地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形态及空间解剖关系,为医生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对于临床手术方案的确定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宇,毛维轩,王晓玲.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15(29):110-111.
  [2]樊艳勤.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20(04):112-113.
  [3]赵生勤.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6):136-137.
  [4]吴清武,岳军艳,杨瑞民,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1(09):1688-169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一定要提升护理质量,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护理配合的患者共49例,其中3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46例椎管内麻醉。结果:麻醉效果良好,肌肉松弛,便于手术实施。结论:醉的全过程都需要手术室护士大量细致的工作。手术室护士要在麻醉的前、中、后规范做好各项护理配合工作才能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手术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3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率治疗达97.9%。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早发现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治疗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一般治疗;心理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
期刊
【摘要】今年来由于药品生产企业和外企的大量增加,我国药品已呈现为供大于求的局面,治病、防病的药物选择越来越多,随着药品流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出现不规范竞争,加上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知识缺乏,人们开始出现看病难、开药难。病患都进入一个“贵药就是好药”的误区,为改善医院医疗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2012年2月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并开始实施,各医疗机构应积极响应并认证贯彻实施处方点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霉菌性阴道炎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治疗,对照组则为克霉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我院2012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岗前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2年7月入职75名本科应届毕业护士实施规范化院前培训的问卷,描述性分析新护士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我院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模式基本满足新毕业护士的培训需求,授课教师的表现和授课效果满意度高,对授课内容的满意度较低,需要在在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全面化及临床实践技能创新方面进
期刊
[摘要]目的:对茂南区中、小学入学新生专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茂名市茂南区2013年秋季中、小学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并对肝功能、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参加本组体检的小学新生共4751名,检出异常样本1098份,异常率23.11%;参加中学入学体检新生共4777名,检出异常样本871份,平均异常率18.2%。结论:本组新生体质健康整
期刊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治疗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21%1-2,约占颅内血肿患者的10%3,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现将其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1 发病机制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理观点颇多,主要有单向活瓣学说、高渗透压学说、血脑屏障破坏学说、颅内压平衡失调学说,单向活瓣学说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外学者认可4-5,该观点认为颅脑外伤时脑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炎胃溃疡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对其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中医脾胃原理上可将胃炎胃溃疡分为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等,采取辩证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脾胃功能失调是胃炎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时应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施治,以提高胃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40例重症神经内外科病人采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全部成功。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快速、简单、损伤小,推荐在危重症患者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重症患者 临床分析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具有快速、简单、损伤小的特点,国内外已广泛采用。2013年全年,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与成年患者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成年支气管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表现和变态反应特征指标进行对比,做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40例老年患者中起始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后,病程大约为14年以上,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油烟刺激和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大多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