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介于6~12岁之间,其认知、身心、思想等发展都还不够成熟,这时候需要学校、教师充分重视德育工作,并通过有组织、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德育实效性低原因分析,提出几点有效提高德育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理念;实效性;方法;探究
一、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低原因分析
当前,导致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低的原因有:1.教师德育水平较低,教师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德育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最终德育开展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待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没有联系小学生实际,自身德育知识体系也不够完善,无法达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不够,教师片面讲授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德育知识内容脱离实际以后,学生进行学习也不会产生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行为素质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探究
(一)提高教师德育水平
教师德育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小学德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更好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和推动小学生更好发展,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丰富教师德育知识结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实际要求,对德育知识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使自身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实际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会更具有针对性;2.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探寻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法,使德育教学可以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渗透,相应德育教学目标也会更好实现。
(二)兴趣引导,提高学生积极性
1.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德育知识内容选择上需要贴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际教学时尽量不以口头、肢体语言表述,需要教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如:在对爱国主义精神阐述时,教师可以引入爱国小故事、宣传画等,既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又贴合学生学习特征,整个德育工作开展也会事半功倍;2.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个性特征,这也引导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时,尽可能应用游戏式、表演式教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素质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坐车让座、主动搀扶老年人等现象引入课堂中,并构建相应生活场景让学生表演,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发挥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作用。
(三)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课堂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并且在小学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中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德育知识,只需要教师对这些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也能够对学生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应德育目标也能够得以实现。如:在对语文学科开展教学时,涉及很多风俗文化、優美景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弘扬和传承历史优秀文化、爱护大自然等德育知识;在对体育学科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足球、跑步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团队合作当中领会到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等可贵精神品质,在这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发展。
三、结语
想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应用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渗透德育知识能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学生也能够更加健康发展。
(责编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理念;实效性;方法;探究
一、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低原因分析
当前,导致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低的原因有:1.教师德育水平较低,教师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德育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最终德育开展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待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没有联系小学生实际,自身德育知识体系也不够完善,无法达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不够,教师片面讲授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德育知识内容脱离实际以后,学生进行学习也不会产生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行为素质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探究
(一)提高教师德育水平
教师德育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小学德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更好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和推动小学生更好发展,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丰富教师德育知识结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实际要求,对德育知识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使自身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实际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会更具有针对性;2.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探寻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法,使德育教学可以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渗透,相应德育教学目标也会更好实现。
(二)兴趣引导,提高学生积极性
1.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德育知识内容选择上需要贴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际教学时尽量不以口头、肢体语言表述,需要教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如:在对爱国主义精神阐述时,教师可以引入爱国小故事、宣传画等,既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又贴合学生学习特征,整个德育工作开展也会事半功倍;2.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个性特征,这也引导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时,尽可能应用游戏式、表演式教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素质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坐车让座、主动搀扶老年人等现象引入课堂中,并构建相应生活场景让学生表演,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发挥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作用。
(三)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课堂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并且在小学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中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德育知识,只需要教师对这些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也能够对学生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应德育目标也能够得以实现。如:在对语文学科开展教学时,涉及很多风俗文化、優美景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弘扬和传承历史优秀文化、爱护大自然等德育知识;在对体育学科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足球、跑步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团队合作当中领会到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等可贵精神品质,在这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发展。
三、结语
想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应用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渗透德育知识能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学生也能够更加健康发展。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