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德育初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任务
  
  1. 用中国光辉的数学史、数学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感情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从《九章算术》到《陈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与小学数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有: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的“杨辉三角”,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中有关方程的篇章等。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引用有关的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2. 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如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
   3. 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4. 数学中的美育
  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数学的和谐美不仅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在其他问题中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如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统一与和谐的美的规范……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3.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原则
  
  1. 潜移默化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德育因素以隐性内容为主。因此,数学中的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的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样将有失数学课的本质。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2. 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义标签。
  3. 持之以恒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渗透德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 合作原则
   数学中的德育应与其他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误区
  
  1. 切入不合时宜
  有些教师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不顾与教材的实际内容有无联系,生拉硬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影响了所应达到的效果,从而造成学生接受上的障碍,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 产生形而上学的观点
  数学教材中讲生产总是增产的,讲成本、物价总是下降的,讲用电用煤总是节约的,这是一厢情愿、片面的,是对社会的错觉。世界上的事物是极其复杂的,产量总是有增有减的,物价总是有涨有降的,节约与浪费是同时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不注意纠正,便容易使学生形成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念。
  德育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应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其他文献
作者有幸听了八年级科学《人体的呼吸》一课,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了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扩大了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市车载网环境下车辆的高速移动以及街道障碍物阻挡等原因,导致VANETs分割现象严重,以至于车载网不能正常通信,因此许多研究提出通过引入无线接入点(AP)来增强车载网通信的可能
在以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每天上课的内容无非是老师讲解干涩无味又深奥的数学概念,然后就是不停的做题又做题。数学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却必须要学,又不知学了有何用处。所以不少同学只是被动地去学习, 想当然没有求知兴趣,自然也就不能深入地研究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
日前,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和北京大学同时举行各自的首场春季大型招聘会,吸引了京内外1.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用人单位一度被金融危机“压制”的需求适时释放,两场招聘会共吸引了近30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近万个。    大企业受热捧,不奢求留北京   现场:虽然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招聘会多是本地企业,但由于以中小企业居多,早上8时30分了,门前排队等候的也只有50人左右。   相反,北大五四体育馆此时已
作文,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汀山,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多少年以来,提及作文,很少有同学显现出阳光灿烂、兴奋不已的面部表情,他们“苦不堪言”“束手无策”,常常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教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