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月,这个南方的小镇开始一点一点地冷起来,铅灰色的云大朵大朵地铺满了整个天空。渐渐变短的白昼被课程表填得更加拥挤,而夜晚已经变得足够深长。在夜里埋头写摊开的大本题集,可以看见桌前装着热水的奶白色杯口袅袅地冒着热气。
今早出门由于比往常晚了五分钟而有些慌张和莫名的烦乱,动作重得把杯子脸盆弄得乒乓响,推着单车走出院子,车子后座又狠狠磕在大门上。才想起没戴校牌又急急地转身去取。被吵醒的妈妈一脸倦容从楼梯上下来,将校牌递给我,口里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说了让你不要熬夜,不要熬夜……睡过头就急,做事又没有条理……都上高中的女孩子了……”
自然是没有理她的,伸手把大门拽上,最后一句话顽强从门缝里挤出来追上我的耳朵:“哎,我说——明天就要期中考了吧——”
升旗仪式完毕之后,黑压压的一群人站在操场上听校长宣布本周事宜,气氛压抑沉重得像天上黑压压的云朵。我看看灰霾的白昼,不知道这样的季节什么时候才会过去。
“对于明天的期中考,我在这里对同学们有以下几点要求……”
因为冷,忍不住把双手放进灰色绒衣的口袋里,漫不经心地听,只觉得那声音忽远忽近还漂浮不定。抬头侧转正遇上子沐的目光,我轻轻地笑起来。他迅速把脸转过去,手握成拳遮着牙白色的笑容。
解散之后我朝他走过去,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回教室的路上,彼此没有话要说,而周围是涌如潮状的人群。快到教室的时候我忽然开了口:“那么……就这样说好了?”他会意,淡淡地说:“我怕你考不过我。”我笑着瞪了他一眼。
于是他从后门走进了教室,我走的则是前门。在座位上坐定之后我扭头无声地对他说了三个字,口形一张一合。
“才,不,会。”
他露出牙白色的笑容。
方才回过头来,翻开语文书背诵苏轼的《赤壁赋》。有忍也忍不住的笑意,以及说不出缘由的安心。
上午,由于是文科班的缘故所有的课程都排成了自习用来背诵要点,除了班主任的。他确实没有办法像其它任课老师那样气定神闲地对我们说“自己去看看吧”——数学老师的身份以及天生高度的责任心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抓紧最后一节课拿了粉笔在黑板上讲了一个关于根的分布的专题。依旧是严谨且整齐的板书,从左上角开始,由概念讲及四个例题,归纳总结后,在右下角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其间他点名让我回答了一个不算太难的问题,语气温和且循循善诱——他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从未难为我。虽然我数学不好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在离下课只剩半分钟的时刻,我终于可以停笔注视他站在讲台上作最后的耳提面命。班主任的课的确上得很不错,逻辑清晰且思路缜密,丝丝入扣的公式代入求值,连演算步骤都如同行云流水的风景。
经历弃理从文的选择之后,终于努力平息下自幼以来对数学的反感,从而开始以某种校为容忍的态度相待。下楼时正想起六年级对于一场数学考试何其咬牙切齿地痛恨,不留神却被班主任拍了拍肩膀:“顾影近来上课状态比以前好很多了嘛……要努力才好。明天就期中考了,不要太紧张,不会有问题的……”
我目送他离去的背影,再端详右肩那块灰白色的印迹,心生暖意,唯觉感激,竟不舍拍去。年幼的固执偏激,就此渐渐释怀。我想人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所以并无绝对的喜好与憎恶。倘若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往,平静审视自己的当下,又谈何成长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下午,买了新的腕表,新的铅笔和新的橡皮。在历史自习课上众人的读书情绪愈发高涨,读书声交错磅礴如一曲恢宏交响。“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诸如此类的词语像随手撒下的黄豆那样蹦跶地跳进我的耳朵里。我趴在桌子上把铅笔的棱角磨去,再把橡皮擦出圆润的边沿。感觉自己被这一曲交响托起送到了一座孤岛上。
习惯于在嘈杂里保持安静以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一个人的安静里寻找自己心里的澄澈清明。我一直相信的是,只有看见方向才不会徒劳彷徨,每一场积蓄的力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坐在窗口静静地翻着笔记大纲,窗外的梧桐在风里微微摇晃,满树的叶子簌簌作响,如同在跳起一支静默又隐忍的舞蹈。这个深秋的傍晚忽然下起一场细密的秋雨,阴冷的寒意顺着领口灌进来,禁不得同桌女生哀怜叫冷,我只好起身关窗。
蓦然看见母亲撑着一把青色的伞站在树下,怀里还捂着一只米色针织的衣物袋。她站得像是深秋里一株梧桐树,额角细细的痕纹让我在这一刻看见岁月在她脸上留下怎样清晰的吻痕,又给予她怎样一副对生活里种种充满宽容与默许的姿态。
想要在心里小声地喊一句“妈妈”,眼里隐隐有泪要淌出。
晚自修结束的前20分钟被用作安排考场,于是我抱着三本厚得堪比砖头的字典,肩扛了装得满满的书包,非常不弱女子地蹿下了五楼。夜色里我推着自行车,回首看了看那座夜幕里沉默又明亮的教学楼。三十几个教室被近两百盏白炽灯充盈得明晃晃,在黑暗里亮得像一盏巨大的灯塔。
我安静地望着它,并明晓自己十六岁的青春是这盏灯塔里的一束光——以试卷为棉芯,以课本为烛油,以艰苦卓绝为烛台,以绵延不断的梦想为火种——安静地穿过无数场考试,无数次挫折与心酸,无数段黑暗无关的迷惘,无数个布满铅灰云朵的阴天,笔直地射向未来——不怀疑,不慌张,不盲目。
手机屏幕在夜色里闪烁起来。是他的短信:“说好的。你考了三次第一,我们就同桌。我不会让你的。晚安。”——轻轻地笑起来。
我听见远处的人声嘈杂,由于距离遥远而模糊得像潮水一样不真切。身旁有三三两两的单车经过,一样年轻的脸孔,一样好的年纪,并不会因为一次期中考而改变什么。我忍不住地开始希望,每场青春,都是每次考试里可以依旧骄傲的胜利。
月光洒下来,温柔亲切。我的焦灼难言,我的迷惘不定,在这一刻,都平息了,柔软了,宁静了。
谢谢你们,一直在我身边。
这不过是一场考试。我这样对自己说,奋力蹬下脚踏板,骑在有月光洒落的回家路上。
明日有考。
编辑/商元博
今早出门由于比往常晚了五分钟而有些慌张和莫名的烦乱,动作重得把杯子脸盆弄得乒乓响,推着单车走出院子,车子后座又狠狠磕在大门上。才想起没戴校牌又急急地转身去取。被吵醒的妈妈一脸倦容从楼梯上下来,将校牌递给我,口里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说了让你不要熬夜,不要熬夜……睡过头就急,做事又没有条理……都上高中的女孩子了……”
自然是没有理她的,伸手把大门拽上,最后一句话顽强从门缝里挤出来追上我的耳朵:“哎,我说——明天就要期中考了吧——”
升旗仪式完毕之后,黑压压的一群人站在操场上听校长宣布本周事宜,气氛压抑沉重得像天上黑压压的云朵。我看看灰霾的白昼,不知道这样的季节什么时候才会过去。
“对于明天的期中考,我在这里对同学们有以下几点要求……”
因为冷,忍不住把双手放进灰色绒衣的口袋里,漫不经心地听,只觉得那声音忽远忽近还漂浮不定。抬头侧转正遇上子沐的目光,我轻轻地笑起来。他迅速把脸转过去,手握成拳遮着牙白色的笑容。
解散之后我朝他走过去,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回教室的路上,彼此没有话要说,而周围是涌如潮状的人群。快到教室的时候我忽然开了口:“那么……就这样说好了?”他会意,淡淡地说:“我怕你考不过我。”我笑着瞪了他一眼。
于是他从后门走进了教室,我走的则是前门。在座位上坐定之后我扭头无声地对他说了三个字,口形一张一合。
“才,不,会。”
他露出牙白色的笑容。
方才回过头来,翻开语文书背诵苏轼的《赤壁赋》。有忍也忍不住的笑意,以及说不出缘由的安心。
上午,由于是文科班的缘故所有的课程都排成了自习用来背诵要点,除了班主任的。他确实没有办法像其它任课老师那样气定神闲地对我们说“自己去看看吧”——数学老师的身份以及天生高度的责任心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抓紧最后一节课拿了粉笔在黑板上讲了一个关于根的分布的专题。依旧是严谨且整齐的板书,从左上角开始,由概念讲及四个例题,归纳总结后,在右下角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其间他点名让我回答了一个不算太难的问题,语气温和且循循善诱——他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从未难为我。虽然我数学不好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在离下课只剩半分钟的时刻,我终于可以停笔注视他站在讲台上作最后的耳提面命。班主任的课的确上得很不错,逻辑清晰且思路缜密,丝丝入扣的公式代入求值,连演算步骤都如同行云流水的风景。
经历弃理从文的选择之后,终于努力平息下自幼以来对数学的反感,从而开始以某种校为容忍的态度相待。下楼时正想起六年级对于一场数学考试何其咬牙切齿地痛恨,不留神却被班主任拍了拍肩膀:“顾影近来上课状态比以前好很多了嘛……要努力才好。明天就期中考了,不要太紧张,不会有问题的……”
我目送他离去的背影,再端详右肩那块灰白色的印迹,心生暖意,唯觉感激,竟不舍拍去。年幼的固执偏激,就此渐渐释怀。我想人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所以并无绝对的喜好与憎恶。倘若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往,平静审视自己的当下,又谈何成长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下午,买了新的腕表,新的铅笔和新的橡皮。在历史自习课上众人的读书情绪愈发高涨,读书声交错磅礴如一曲恢宏交响。“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诸如此类的词语像随手撒下的黄豆那样蹦跶地跳进我的耳朵里。我趴在桌子上把铅笔的棱角磨去,再把橡皮擦出圆润的边沿。感觉自己被这一曲交响托起送到了一座孤岛上。
习惯于在嘈杂里保持安静以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一个人的安静里寻找自己心里的澄澈清明。我一直相信的是,只有看见方向才不会徒劳彷徨,每一场积蓄的力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坐在窗口静静地翻着笔记大纲,窗外的梧桐在风里微微摇晃,满树的叶子簌簌作响,如同在跳起一支静默又隐忍的舞蹈。这个深秋的傍晚忽然下起一场细密的秋雨,阴冷的寒意顺着领口灌进来,禁不得同桌女生哀怜叫冷,我只好起身关窗。
蓦然看见母亲撑着一把青色的伞站在树下,怀里还捂着一只米色针织的衣物袋。她站得像是深秋里一株梧桐树,额角细细的痕纹让我在这一刻看见岁月在她脸上留下怎样清晰的吻痕,又给予她怎样一副对生活里种种充满宽容与默许的姿态。
想要在心里小声地喊一句“妈妈”,眼里隐隐有泪要淌出。
晚自修结束的前20分钟被用作安排考场,于是我抱着三本厚得堪比砖头的字典,肩扛了装得满满的书包,非常不弱女子地蹿下了五楼。夜色里我推着自行车,回首看了看那座夜幕里沉默又明亮的教学楼。三十几个教室被近两百盏白炽灯充盈得明晃晃,在黑暗里亮得像一盏巨大的灯塔。
我安静地望着它,并明晓自己十六岁的青春是这盏灯塔里的一束光——以试卷为棉芯,以课本为烛油,以艰苦卓绝为烛台,以绵延不断的梦想为火种——安静地穿过无数场考试,无数次挫折与心酸,无数段黑暗无关的迷惘,无数个布满铅灰云朵的阴天,笔直地射向未来——不怀疑,不慌张,不盲目。
手机屏幕在夜色里闪烁起来。是他的短信:“说好的。你考了三次第一,我们就同桌。我不会让你的。晚安。”——轻轻地笑起来。
我听见远处的人声嘈杂,由于距离遥远而模糊得像潮水一样不真切。身旁有三三两两的单车经过,一样年轻的脸孔,一样好的年纪,并不会因为一次期中考而改变什么。我忍不住地开始希望,每场青春,都是每次考试里可以依旧骄傲的胜利。
月光洒下来,温柔亲切。我的焦灼难言,我的迷惘不定,在这一刻,都平息了,柔软了,宁静了。
谢谢你们,一直在我身边。
这不过是一场考试。我这样对自己说,奋力蹬下脚踏板,骑在有月光洒落的回家路上。
明日有考。
编辑/商元博